新时期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2-08-15鲁越
鲁 越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新时期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现象分析及对策
鲁 越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已经成为时下一些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难点,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探究和解决的新课题。破解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热”起来,关键要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培训,提升高校班干部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创新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班级管理运行机制;注重锻炼,增强班干部在班级活动中服务同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联系,营造高校、社会、学生家长共同支持班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对策
高校班干部既是受教育者和管理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他们不仅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更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冲击下,高校学生干部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都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已成为制约高校加强班级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分析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现象及其原因,寻求破解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的方法和路径,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的主要表现
所谓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是指新时期高校在选拔任用班干部时遭遇冷落,主要表现为“三难”:难留、难选、难当。
1. 班干部难留。班干部难留,是低年级辅导员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新生入学初,面对校内各种学生组织的干部选拔,不自觉地将学生组织按级别、规模和发展潜力排序并参与竞选。大多学生把加入学生会作为首选,其次是社团联合会、社团,最后才是班级组织。有些学生能力较强,班级内外都担有职务。但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磨砺,许多班干部选择保留在外职务而放弃班级职务,或者挂职班级却不做实事。此外,高年级也同样存在班干部难留的现象。如,有些同学竞选时动机不纯,拿到荣誉后就不愿连任。
2. 班干部难选。班干部难选,是高年级班级建设中的普遍现象。到了大三、大四,许多同学失去了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出现班干部换届选举参与人数少,可供人选十分有限的局面。不少职位只有一名同学参与竞选,甚至有些职位无人问津,如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等。无奈之下,辅导员只好直接任命,或精简合并到其他岗位。另外,有些难度大、要求高、付出多、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如纪检委员,无论是哪个时期,哪个年级,都是学生避犹不及的职位。
3. 班干部难当。班集体是学校组织的最小“细胞”,新时期高校班干部不仅要面对大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管理难度大等现实情况,还要协助任课老师进行教学管理,协助辅导员处理一些学生事务等。这就要求班干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带动班风建设,又要全方位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同学们的榜样。有些班干部热情有余、方法不足,受挫后容易自我放弃。有些班干部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在工作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劳心劳神却不见成效。
二、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的主要原因
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后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大部分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入学初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担任班干部都乐于尝试。他们热情高,但对班干部职责和班级概念并不清晰,或者说没有明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多数同学都是抱着锻炼自己,服务将来为目的参加班干部竞选的,如:为了获得学期末的综合测评附加分,以增加奖学金评定的筹码;谋求评优、评先、入党的优先资格,为毕业找工作添加“含金量”等等。不少同学甚至公开表示,班里只要有人管事就可以,是谁并不重要。正基于这样的心态,随着课业和考级考证负担的加重,许多高年级同学更看重课业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对班干部工作由原来的激情十足逐渐变得平静淡漠。还有一些同学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认为担任班干部会得不偿失。
此外,班干部(比如班长)官小责任大,事务杂碎繁琐,上到联系和配合科任老师、完成和传达辅导员的工作安排,下到肩负服务、监督、管理同学的责任。事情多、工作细、责任大、回报少。不仅难得到同学们认同和理解,反被冷落和疏离,从而致使心理失衡,不愿意连任。
2. 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的要求。大学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与中小学有着极大的差别,所以班级管理与建设也有很多不同。对于班干部来说,不论以前是否担任过相关职务,大学班干部工作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和相关培训,导致很多班委从上任起就没有方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协调分工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法去管理班级、组织班级活动,有时候不仅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认可,甚至遭到怀疑和否定。长此以往,对班级管理逐渐失去了信心和热心,逐渐退出班级管理平台。那些有意愿担任班干部的同学也因为得不到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不敢贸然参与班级管理。
3. 激励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从目前一些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看,尚不足以吸引和激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难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缺乏物质上的支持。为丰富校园文化,培养既有良好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过硬身心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社团的发展中去,鼓励发展,奖励成果。而班级活动多半是自发自费活动,导致很多班干部一方面受限于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受制于同学舆论,不敢大展身手。其次,缺乏精神上的支撑。许多同学认为,当班干部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多,但无论是物质上的奖赏还是精神上的激励都缺乏力度。当班干部不仅占用了大量学习和休息时间,有时候还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渐渐失去了为同学服务的热情。
4. 高校辅导员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工作针对性不强。在当前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部分辅导员存在着只负责选拔不负责培养的问题:对学生干部没有给予悉心的指导、正确的使用、足够的关心和严格的监督。这不仅让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甚至导致班干部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使其工作也无法得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在班上无法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在管理思想上缺乏主动性;在管理思路上缺乏目的性;在管理对象上缺乏针对性;在管理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在管理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在管理措施上缺乏激励性等等。凡此种种,导致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缺乏规范、科学的指导和引领,班干部如同散沙,使很多学生对班级没有认同感,更不愿意当班干。
5. 学生家长对班干部工作不够支持。部分家长把专业学习看得过重,希望自己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便以后继续深造(出国、考研),不希望他们因为参与社会活动而分散精力。这些家庭因素也是一些大学生不热衷于班干部工作的原因之一。
三、破解高校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 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思想教育,把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遇“冷”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班干部的作用和价值,认清班干部对班级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让每一位同学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此同时,要注意精心选拔,挑选成绩优良、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积极主动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辅导员和班级导师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出注意事项,不断提升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营造班级平等互信互助的和谐氛围。
2. 强化培训,增强提升高校班干部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严格要求,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负、放任自由的心态,更不能让他们滋生享受学生干部特权的心理。制定科学的培训机制,适时适当的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定期举办班干部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把班干部的培养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结合起来、与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动态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3. 创新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班级管理运行机制。首先,强化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班委职能、细化职责,使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序进行。引导班委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和理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断吸引和激励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调动和发挥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发挥辅导员、班委之间、同学对班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定期组织班上同学对班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使班干部随时感受到同学们的鼓励与监督,又以此引导学生公正无私地评价班干部。对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成绩突出的班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平庸、作风懒散、不思进取,甚至因过失带来不良影响的班干部,给予引导批评再教育。第三,完善班委考核制度。每学期末从“德育”、“智育”、“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班委进行考评。考核方式有:自评、互评、考核小组评议、民主评议等。考核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达到以考核查“短板”,以考核强管理的目的。
4. 注重锻炼,增强班干部在班级活动中服务同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有计划地指导班干部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让班干部感受班级和同学们的需要,自觉增强服务班级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篮球赛、拔河比赛、户外素质拓展等。让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服务同学的意识,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此外,加强与任课老师联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既有利于专业学习又能促进班干部与同学交流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课程辩论等,做到寓教于乐。
5. 加强联系,营造高校、社会、学生家长共同支持班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让班干部队伍建设“热”起来,仅仅做好学校和学生的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到社会及家长认同和支持。首先,加强与社会联系。邀请有班干部经历的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到学校现身说法,或通过互联网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打破部分大学生认为当班干部会得不偿失的错误观念,树立班干部对自身发展的认可和信心。其次,加强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辅导员应采取多种途径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例如:电话联系、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等等。尤其对于学生干部的家长,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进步和表现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分享,最大程度地争取学生家长对学生工作的认同。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建立 QQ家长群、微博等来共享班级成果、共鉴学生进步。
[1] 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 谢洋,陈娇,梁晓光.宁当学生会“兵”不当班里“官”[N]. 中国青年报,2011-11-15(06).
[3] 黄莺.基于班级管理的学生团队建设模式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中).
[4] 黄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6).
[5] 张焱.浅议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8,(12).
[6] 王建辉.建立激励机制 优化学生干部队伍[J].河南社会科学,2006,(11).
Analysis and Policy of Suffering Snub of the Class Cadre Tea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LU Yue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Suffering snub of college class cad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difficult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lasses.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face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and resolve new issue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universities class cadres contingent building, the key is to have the right guide, and to fully mobiliz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work of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tensive training and enhance cadres class management's ability; create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classes operating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exercise,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honor of the class cadres in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ies, uni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ety, and parents together to support a good atmosphere in class cadre.
College Class Cadre; Tea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G645
A
2095-414X(2012)04-0056-03
鲁越(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高等德育和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