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境差的产生
2012-08-15肖峰
肖 峰
( 1.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铜仁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一、语境差的概念
语境差指的是在“同一交际界域里出现的语境各因素间的不平衡”,即“各语境因素间表现出来的差异”[1]。
二、产生语境差的五种类型
由于语境具有语符、认知、审美等不同层面,而且语境因其信息发送与接收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的语境。因此,语境差的表现也就会呈现方方面面的不同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信息错位
处于显性层面的语符本身具有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这一特性会引起它在表义上的模糊性。当编码者使用的是语符深层含义,而接收者解码的是语符表层含义时,信息在发收过程中就会出现编码与解码的不连贯,导致发话者语境与受话者语境之间的部分因素形成差异,产生语境差。
例1
何大叔:我看是送人肉去了。你老婆一身白肉,香着那!
小甲:何大叔您别开玩笑,俺家只卖猪肉和狗肉,怎么会卖人肉呢?再说钱大老爷又不是老虎,怎么会吃俺老婆的肉呢?如果他吃俺老婆的肉,俺老婆早就被他吃完了,可俺老婆活得好好的呢。
何大叔:钱大老爷不是白虎,他是青龙,但你老婆是一只白虎。
小甲:何大叔您更胡说了,您又没有那样一根虎须,怎么能看到钱大老爷和俺老婆的本相?[1]
在这一段对话中,有些语符的所指可以分为表层与深层两个层次:表层来看,“送人肉”、“一身白肉香着那”、“青龙”、“白虎”等词语的出现,在整个语境中是不相称的,与上下文语境其他词语的搭配是不和谐的,在逻辑上是矛盾的;而从上述词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来看,却完全可以确定“送人肉”就是指男女关系暧昧。从双方的对话分析,话语的发出者何大叔在编码过程中其语符所指是深层含义,而受话者小甲在解码过程中始终以语符所指的表层含义来理解,致使双方在信息的发收过程中出现空集,双方的语境始终处于失衡状态,从而产生语境差。
(二)信息缺失
这种情况的出现,发生在发话者的语符层面上,既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但受话者在接收过程中,只解码成表层含义,而舍弃了语符的深层含义,造成发话者的语境与受话者语境上的不平衡。
例2
女:你有别克吗?
男:抱歉,我没有。
女:那你有三房两厅吗?
男:抱歉,也没有。
女:那你还敢来和我相亲?(女扭头就走)
男(莫名其妙):真是奇怪啊,干吗非要我把宝马换成别克,别墅换成三房两厅啊?[1]
女的问话既有表层语义——你没有别克或三房两厅,又有深层语义——别克以上的其他豪车或三房两厅以上的其他豪宅。而男的在接收过程中,只注意到她的表层语义——你没有别克或三房两厅,而忽视了她的深层语义——别克以上的其他豪车或三房两厅以上的其他豪宅,因而才有最后的包袱:“干吗非要我把宝马换成别克,别墅换成三房两厅啊”的疑问。这样,发话者的语境与受话者的语境在信息量上因缺失而造成差异,形成语境差。
信息错位与信息缺失的不同点在于:在信息错位中,发话者的语符所指仅是深层含义,而信息缺失的发话者语符所指不仅有深层含义,也有表层含义。他们的相同点是受话者解码时只接收了其表层含义。
(三)信息增附
发话者所编码的语符指向的表层语义在受话者的解码过程中出现语符深层的信息增附,促使前后语境出现信息的失衡,引发语境差。
例3
发改委发言人:北京人均绿地面积是巴黎的两倍。
最牛的回应:大概是把开心农场也算上了吧?[2]
发改委发言人宣布北京人均绿地面积是巴黎的两倍,在最牛的回应者即受话者看来,有悖于常理,于是产生额外的联想:将实际的绿化场地与开心农场联系起来。在我们的认知中,开心农场是近时网上非常流行的一种虚拟的种菜偷菜游戏,即开心农场是一片虚拟绿地。我们可以将发话者的内容看作是语符表层直指含义,而受话者的回应则增附了语符深层的含义。
信息增附与信息缺失的不同点在于:从发话者来看,前者语符所指仅是表层含义,而后者语符所指不仅有深层含义,也有表层含义。从受话者来看,前者解码时不仅接收了其表层含义,还增附了其深层含义;而后者却是舍弃深层含义,只接收其表层含义。
(四)信息转换
语符层面与认知层面的信息转换造成前后语境的各因素差异,从而导致语境差的产生。语符层面的语境因素,实质上就是表现在语音层面上的信息,而认知层面上的语境因素,实质就是会话双方不言而明、共知的信息,至少在会话方看来对方应知的那部分信息,即预设。正因为发话者事先假定受话者对自己未言信息为共知信息,在最初的会话中,依照经济原则,便会对这部分信息予以舍弃,但随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于是适时对信息进行补充,这样,信息在言语上得到增加,而预设信息随之消解。因此,从语符层面来看,信息增加了,语境上有差异;从认知层面来看,信息减少了,语境上也有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对话阐明此点。
例4
小沈阳:我会唱刘欢老师的。
毕福剑:刘欢老师哪一出?
小沈阳:《我和你》。
赵本山:不用唱,这刚下飞机跟你唱。
毕福剑:不是他和我唱。
赵本山:那我更不能唱。
毕福剑:老哥,跟你解释,这是一首歌的名《我和你》。[3]
在这一段会话中,赵本山对《我和你》这一理想认知模式不具备“我和你”是一首歌名这一预设信息,于是赵本山与小沈阳和毕福剑的交际便产生了预设信息的偏差。小沈阳与毕福剑的语用预设对赵本山输出的语境效果达不到匹配或对称,于是毕福剑不断调整预设信息的量。可以将其分为两步:第一步,毕福剑认为是要他自己跟小沈阳唱《我和你》,这仍然有个预设:赵本山知道《我和你》是一首歌。于是调整为不是我跟小沈阳合唱,而是小沈阳独唱。在赵本山回答“那我更不能唱”,才在明确赵不明白《我和你》是一首歌名的情况下调整为第二步,即将预设的信息通过语符层面补充出来。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将预设信息用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这一预设信息便成为言辞,预设也因之而消失。此时,从发话者的角度来看,先前的预设缺失了,在时间序列上产生了预设的差异。从受话者来看,预设的信息得到逆向增附,在时间序列上也产生了预设的差异。而这一信息的补充,对于发话者而言,是信息的缺失。对于受话者而言,是信息增附。因此,从总体来看,达到了语境平衡。
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将毕福剑的发话看作前后两个层次的语境,以将《我和你》是一首歌名这一预设作为语符补充出来成为单独的一段。从毕福剑来看,其前后语境虽然从语符层面和认知层面来看是不平衡的,但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从赵本山的前后语境来看,语符层面的信息增加了,而预设信息没有变化,在总体上是失衡的。而作为毕福剑与赵本山的对话,由于在前一阶段的语境中,毕福剑把《我和你》是一首歌名当作赵本山是预知的,事实上赵并不知道,这样造成在预设上的失衡,从而产生了语境差。
(五)信息冗余
此外,语境差还可以在同一语境中,由于上文所叙述的内容的可取消性而产生,这些情况尤其在短信的收发中常常出现。
例5
第一次见到你我已被你深深吸引,我有一种把你带回家的冲动,我渴望夜夜拥你入眠,清晨醒来的时候能看到你在我身边……枕头。[3]
发话者先是通过深情的话语让接收者形成一种话语指向——我喜欢你,但到了最后,发送者突然抛出“枕头”二字,取消了之前的信息,形成新的语义指向——我喜欢的是枕头。这样,之前的许多信息对枕头而言是属于多余的,造成上下文信息的不对称,产生语境差。也就是说,从时间的连续性上,发话者在上文中增附大量的冗余信息,随后在下文中将前述许多信息全部取消,从而产生信息的不平衡,导致语境差的形成。
前四种情况与第五种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前四者语境差的产生都是由于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而第五种情况则是由于受话者单方面或是为了制造悬念,或是出于幽默目的等造成的,与受话者无关。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境差的形态虽然多样,但其实质却是信息差:不同语境中的信息或增或减,或是不同层次的信息形态上有差异。
[1] 祝敏清.文学语言的多维空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 万小花.语用预设在幽默言语中的认知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11.
[3] 张志英.手机短信中的语用预设[J].山西师大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