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导游日语教学中须导入日本文化

2012-08-15邓仁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日语导游跨文化

邓仁有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高职高专导游日语教学中须导入日本文化

邓仁有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论文针对当前导游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对日本文化导入认识不足的情况,着重从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导游日语实践活动,提出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与建议,旨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从业要求。

导游日语教学;日本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导游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日语导游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了解中日文化差异,不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往往出现交际失误,导致游客不满意。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失误,使导游翻译接待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作为日语导游对日本人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准确把握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日语导游的实践活动,导游日语专业在教学中应适时导入日本文化,正确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导游日语教材多为国内教育界出版,这些教材偏重中国旅游文化以及国内景点介绍,缺少日本文化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评价教学效果时,也只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忽视对学生跨语言、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只要通过日语能力考试,只要通过全国导游行业资格考试,就学好了日语,就能成为合格的日语导游。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这些学生毕业后在日语导游翻译的实践中,因对日本文化缺少足够的理解,缺少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常出现旅游接待失误的情况。

2.实践活动开展少

导游日语专业学生因学时及教学任务的限制,不可能做更多的翻译导游模拟练习,实习期间也不可能在旅行社从事日语导游实践活动(因大部分学生没有考取导游资格证),这就需要开展课外活动来进行有效补充,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而由于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学生缺少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自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从业要求。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1.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日本大量吸收了包括语言在内的中国文化的许多要素,同样近代中国也吸收了很多日本文化,这样使得两国文化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被认为是“同文同种”。但是,中日两国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与语言体系。

(1)语源及言语习惯

如“いただきます”这句用餐前的寒暄语,在汉语里并没有相应的说法。

“いただきます”原本是“我要接受你的生命”的意思。人为了活下去,必须摄取动植物的“生命”,日本人大概从绳文时代开始,就用这句寒暄语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因此,早在过去人们就用“米を一粒でも食べ残すと目が溃れる”这句话来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另外,用餐后日本人会说“ご驰走さま”,日汉词典解释为:承蒙您款待了。事实上,这句寒暄语不限于招待后对主人的感谢,它也是对食材的生产者、食物的制作者的感谢语,难怪日本人在饭店用餐后也会说这句话。这可能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这是日本人崇尚自然和珍爱劳动的心理反映。

另外,在中国有句熟语“说曹操,曹操到”,有的翻译导游会根据汉语翻译为:“曹操の话をすれば、曹操が来る”。虽然日本人都熟知曹操其人,但这样说还是不明白其意思。这时应该按日本的习惯说法:“口尊をすれば影がさす”,意思是如果说某个人的坏话,当事人会出现在眼前,虽然与汉语意思有一定的偏差,但基本表达了同一意思。同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不能按汉语意思直译,而应该说:“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惠”也就是说:三人行,必有文殊智慧也。在汉语里,这种源于历史名人或历史故事的成语谚语很多,而日语中的熟语、谚语多源于童话故事或笑话。

(2)同文异义

就是同一汉字,中日两国民众对它的理解有时会有很大的偏差。如“杀”字,日文写成“杀殳”字,但是,“杀”字在中国有时用于加强语气,作为结尾词来使用,如白居易的《李夫人》中有句:“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此类用法很多,但日语当中很少见,为什么源于中国的起强调作用的“杀”在日语里很少使用呢?因为“强调”这一手段,用于辩论与说服教育时是强有力的武器,而在日本较少辩论、说服教育,因此这一武器便没有用武之地。日本人尽量回避比较极端的感情表达,这一“杀”字自然不受欢迎。类似的用法还有“死”字,汉语里常说“累死了”、“急死了”、“烦死了”等等,日语里很少有这样的夸张表现,只有“暑くて死にそうだ”(热死了)也极少数。

再比如:山西的导游会讲到“平遥古城”,这里的“城”字中日就有差别。汉语的“城”是指整个城市,包括古建、民居等,而日语的“城”,如“名古屋城”、“大阪城”、“姬路城”并不指“名古屋”、“大阪”、“姬路”整个城市,而只是指那里的历史遗迹古城堡,《辞苑》对“城”的解释是:“敌を防ぐために筑いた军事的构造物。……”也就是说:为了防御敌人而构筑的军事建筑物。一般城边筑有壕沟和石垣,中央建有“天守阁”最高建筑。可见,日本的“城”与中国的“城”在建筑式样与规模上是完全不同的。

在山梨县笛吹市石和一家温泉旅馆,店主的名片上写有:“○○旅馆女将”,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女将”同旅馆联系起来,其实日语的“女将”是指饭店、旅馆等的女主人。

山西导游将晋祠的“周柏”翻译成:“周の时代の柏”,是错误的,日语的“柏”在中国是“槲树”,汉语的“柏”在日本则变成“桧”,因此正确的翻译是:“周の时代の桧”,不然游客会认为你张冠李戴,对你的翻译导游持怀疑态度。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学习者应特别注意,只有真正了解每个词的意思,才有可能避免误会,达到准确的沟通。日语导游可作以上对比讲解,游客自有兴趣。

2.非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

(1)饮食文化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吃”排在首位。饮食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游日语专业学生有必要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味。日本四面环海、南北狭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海鲜资源。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当今在日本料理店流行的一种料理叫做“定食”,即每人一份的饭菜。其中白饭仅半碗,热菜有一小盘,还有两只小碗装的是汤和水果,再就是一小碟咸菜,全部饭菜加起来刚好够一人吃。

日本人也喜欢饮酒,主要是日本酒(酒精浓度15%~16%)比较清淡。日本人也常喝啤酒,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日本人都喜欢喝冰啤酒,没有冰镇的啤酒日本人一般不喝,这一点日语导游应特别注意,订餐时要加以说明,否则会影响客人的情绪。

(2)风俗习惯

非语言因素还体现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上。也就是说中日风俗习惯有些虽然形式相同,但实际内容却不尽相同。如七夕节,日本七夕节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与本土信仰相结合,包含了佛教的有关思想。中国的七夕节主要是指星祭,目的是祈求技艺的进步和愿望的实现,而去污除垢思想是日本民族本土的传统观念。中国七夕在农历七月七举行,日本七夕在公历七月七日举行。中国七夕历经千年,不断走向衰落。而日本七夕则成为日本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全国各地举行大大小小的七夕节,仙台的七夕祭是日本东北三大祭之一,每年有近300万人观赏,非常震撼。此外,像除夕夜的钟声和立春等中国的习俗也传到了日本,这些已作为佛教仪式成为日本独特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庆典仪式。

在宗教方面,日本人具有“实用主义”宗教观。很多日本人信奉多种宗教。出生后要到神社参拜,结婚要在神社或教堂举行,日常生活尊从儒家道德,死后请和尚念经举行葬礼并葬在寺院,日本人一生经历的重要仪式,体现了实用主义的信仰观。日本人对人的自然欲望和感情采取容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抑制或排除。日本佛教不完全遵守中国佛教那样的清规戒律,佛教徒可以结婚、生子,可以喝酒、吃肉。日本很多寺院属于个人所有,代代相传。

日语导游如果不了解日本的习俗,就不可能与游客深入交流。由此可见,非语言因素也是导游日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三、日本文化导入的方法与建议

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从业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教学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中日文化比较。针对教材普遍缺少日本文化的编写,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日本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授中国饮食文化时,可以与日本饮食文化比较。

(3)创设日语语言环境。举办日本文化节,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充分利用多媒体,选择通俗易懂的日本动漫、电影、电视剧等。如播放《走遍日本》、《岩松看日本》等,还可以举办日语演讲、诗歌朗诵等。

(4)邀请外籍教师及专家做专题讲解。鼓励学生多用外语交流,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日本文化,提高日语水平。

教师应充分认识日本文化的重要性,把文化知识的传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文化的角度来传授语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日本旅游文化知识,把导游日语专业学生培养成既懂日本语言,又了解日本文化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翻译导游。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中文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金翰钧.从文学作品看中日传统节日七夕比较研究[J].时代文学,2011,(4上半月).

G718.5

A

1673-0046(2012)3-0038-02

猜你喜欢

日语导游跨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网约导游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