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创新建设的文化生态传承与历史街区改造评析

2012-08-15王晓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南翔老街历史

王晓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城市与区域研究]

基于城市创新建设的文化生态传承与历史街区改造评析

王晓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论文基于对文化生态与历史街区改造的概念探讨总结了两者间的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了南翔老街的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改造对象、改造措施及改造后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在历史街区改造中应保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态度,尊重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多样性、进化性与延续性。

文化生态;历史环境;历史街区改造;南翔老街

城市历史环境(historic environment)的保护传承与城市创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城市历史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精华积淀,是物化了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城市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进步的灵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文化生态学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论文拟将其理念运用到该领域进行实证性探讨。

一、基本概念探讨

文化生态学是研究特定人类文化群体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发展特征,并注意文化与环境的动态和谐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文化生态即可理解为文化资源的内在特征及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的发展状态及规律。文化生态也是一种历史动态积淀,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多样性和延续性等特点。

改造指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历史街区是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者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历史街区改造即指对历史街区加以修改,使适合需要。这里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修改”才是“适合需要”,也没有指出适合需要的对象,有些历史街区便在“改造”的名号下变成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的仿古一条街,这种遗失传统特色而徒有空壳的改造方式终将被淘汰。

二、历史街区改造与文化生态的关系

1.历史街区改造是传承文化生态的重要手段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历史环境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表征文化生态的重要因子。但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建筑材料的日益丰富带给历史环境的不断冲击使当地文化生态渐将消逝。历史街区改造对文化生态资源与环境的选择性保留更新使文化生态得以传承。

2.文化生态理念为历史街区改造提供指导依据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历史街区改造并非是对于脏、乱、杂的传统街区的全盘保留或拆除,而是提倡其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当地历史环境原真性与文化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性的有机更新。同时,针对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侵入”的对立统一、城市文脉的传承与更新等问题,文化生态学提供了真正整合人、文化与环境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刘敏在对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研究中引入文化生态原理,构建了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的基本框架。该理论框架主要提供四大基本点:明确保护目的,明确保护对象,建立保护原则和探索文化生态保护策略。参照此理论框架,文章认为对历史街区改造的评析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改造目标、改造对象、改造原则和改造措施。笔者将在下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运用现场踏勘、调查访问、查阅书籍网站等资料收集方法,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对上海市嘉定区南翔老街改造案例中的这四个要素做具体分析,最后从感性认知的角度评价改造成果。

四、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南翔老街改造评析

1.南翔老街改造简介

南翔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部,自古水路通达,商贾云集,有“银南翔”之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翔老街曾留存着丰富的历史街景,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老街却因落后于南翔新发展的脚步而日趋冷落。2008年起,南翔镇政府对南翔老街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三期改造;2010年,南翔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南翔老街改造评析

(1)改造目标

参考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归纳的保护目标,《上海市南翔双塔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中对规划目标的规定及典型改造策略与成果,改造的目的是有文化脉络的延续,具备个性的特色,更富有活力。规划的目标要复原传统建筑风貌,挖掘出文化内涵,调整土地使用与用地功能布局,区位带动经济。而最典型的改造策略包括有:徽式建筑与本地建筑风貌相结合,成立《深度挖掘南翔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人文底蕴》研究课题组,打造南翔双塔、古井等景点,恢复老字号商铺。最后的成果是确定了包括寺庙、名街、名人等共12类南翔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遗存,绘制了南翔镇文化资源分布图,为南翔老街改造提供了调研依据。

文化生态保护论的改造目标与规划中的保护目标一一对应的关系与上文中总结的文化生态理念对历史街区改造的指导意义相吻合。

(2)改造原则

南翔老街的改造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从对传统商业街店面的木板门的翻修到对老街古井采取玻璃盖罩的现代展示手法,老街改造从不同角度诠释着现代化和历史环境原真性与可持续性保护的和谐统一。但它却又不仅仅拘泥于此:不同形制的水桥是南翔古代居民生活的遗迹,是水文化的特色物化载体,在施工中对其原生态的保护策略体现老街改造对文化生态完整性的尊重。

(3)改造对象

这里对南翔老街的改造对象整理出如下层次结构:文化类型即指文化资源类型,论文将南翔老街的文化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分类并列举典型代表。空间结构指文化生态资源间的互动关系,笔者从文化生态系统性的特点出发,将其理解为“借景”与“对景”的关系,即历史街区改造既要关注文化生态系统的文化因子内部环境(如保留建筑与整修建筑的缺一不可),又要关注多元文化间的共生。南翔老街改造中复兴的老字商号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有机融合了传统建筑文化与商业文化。

同时,老街改造也综合考虑了文化生态外部环境的系统性。定时的河道清理维持了以现有的水系为主的自然环境格局,与老街一河之隔的小商品街旁增设的驳岸长廊、河道上新置的三桥等则自然过渡现代零售业文化与老街商业文化氛围,引导以建筑为主的人工环境更合理有序。

(4)改造措施

技术层面的措施包括以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标准的建筑分类改造和对基础设施的全面更新。为与南翔双塔历史风貌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老街的街面恢复为弹格路,在街道中把所有的现代设施所用的管线埋于地下,街道上仅留一个小小的标识。它不仅仅是游客观光时的“脚感”,更是对古镇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管理层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社区参与度的提升。居民是历史街区的主体,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是历史街区文化生态资源得以传承的灵魂和外在人文环境。注重社区参与不仅仅指改造前获得历史街区内的居民支持,还包括鼓励居民回迁、居民文物保护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等改造后的文化生态保护策略。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老街改造后新增了许多“活景点”,有新增设的八老亭内民间乐团演奏的悠扬民乐、人民街上“千桌万人小笼宴”的南翔小笼文化节、重建的码头旁缓缓摇曳的扁扁方舟……老街改造不仅提升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也丰富了文化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为文化生态的延续与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改造成果评价及建议

(1)优点

南翔老街虽没有七宝老街的喧闹繁华,但它短小精致的街道、淳朴的民俗民风,连接着居民与游人的热情、古镇与世界的情结。相对于安亭老街拆旧革新的菩提禅寺和永安塔,南翔老街中遗存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古寺、古塔、古井,始终屹立在点点弹格路上,把历史定格,将文化传承。

(2)不足及建议

南翔取名自著名的民间传说“白鹤南翔”,虽然景点云翔寺对该传说已稍作修饰,但老街却没有明显体现该传说对南翔古镇的独特性,这也是造成南翔老街丧失个性而与部分改造后的历史街区风貌并无二致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在后期改造中加强对该传说的宣传力度,使南翔真正“鹤舞南翔”;另外,埋藏于老街深巷的双塔和云翔寺景点与老街商业文化间的衔接稍显生硬,建议将部分靠近景区的老街商铺调整为佛像店、香烛店等与寺庙文化相关的营业点。

当城市文化生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时,理论界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反思,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案例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为从文化生态视野下评析南翔老街改造案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个案,我们需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的态度,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历史街区改造策略,尊重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多样性、进化性与延续性,有机传承文化生态。

[1]阮仪三,沈清基.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生态学理念[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12.

[2]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25.

[3]张松.历史环境与文化生态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筑,2009,(06):94-96.

[4]伍江.城市发展与文化生态[J].上海城市管理,2011,(03):69.

[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6]于立凡,郑晓华.保存城市的历史记忆——以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2):81-84.

[7]刘敏.青岛旧城保护更新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8]瞿德龙.南翔·古镇今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F29

A

1673-0046(2012)3-0009-02

猜你喜欢

南翔老街历史
老街谣
父亲后来的日子(散文)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嘉定南翔启迪之星举办节能环保加速营活动
老街(外二首)
新历史
非遗视觉:南翔小笼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