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11事件对美国穆斯林的冲击与影响

2012-08-15

关键词:穆斯林移民群体

高 炳

(南京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了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恐怖袭击事件。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组织策划并实施了这一系列恐怖劫机活动。随后,美国政府在国内对此次事件展开调查,在国际上发动了反恐战争。一时间,“伊斯兰”、“穆斯林”、“阿拉伯”等名词成为美国国内媒体舆论中的热门词汇。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更给美国国内穆斯林少数族群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前在公共视野中几乎是“隐形人”的群体,一夜之间便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中,成为形形色色新闻报道与社会关注的主角,而这突然之间的转变给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美国穆斯林群体的简史及现状

穆斯林第一次出现在北美大陆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6世纪。1527年,一位名叫埃斯泰瓦尼克(Estevanico)的非洲奴隶从摩洛哥被船运走,他很可能是次年第一批踏上北美土地的穆斯林之一。在16世纪后半叶,“哈桑”、“奥斯曼”、“阿里”等一系列具有穆斯林特征的名字已出现在用西班牙语记录的殖民档案中。[1]xxii在随后三百年的奴隶贸易中,大量的非洲穆斯林被先后送至美洲大陆。

从19世纪后半叶到现在,美国共经历了五次穆斯林移民的浪潮:第一次是1875年至1912年,当时的大叙利亚(包括今天的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当地许多基督徒移民美国,随之而来的也包含一小部分穆斯林。第二次发生在一战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大量穆斯林涌入美国。1921年与1924年,美国当局通过了移民法,该次浪潮随之减弱。第三次是20世纪30年代,移民主要由已居住在美国的穆斯林的亲属组成。第四次浪潮发生在1947年至1960年,移民中除了中东裔的穆斯林外,还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东欧以及前苏联的穆斯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有些人在其母国还曾属于统治精英阶层。第五次浪潮从1965年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1965年10月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自由女神像前签署了新的移民法案。新法案取消了以前对申请人国籍或种族的限额要求。受其影响,来自欧洲的移民人数减少,而来自中东、亚洲、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迅速攀升。在新移民中,超过半数是穆斯林。[2]51-53经过历次的移民浪潮,穆斯林群体在美国社会渐渐形成。

对于美国国内穆斯林的人数,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不同的调查方式与研究方法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0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内成年穆斯林(18岁及以上)约占国内成年人总数的0.6%,即150万人,并估算出美国国内穆斯林总数约为235万人。其中35%在美国出生,65%为移民。在移民穆斯林中,37%来自阿拉伯地区,27%来自南亚,8%来自欧洲,6%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3]9-15

经历了四百多年的移民历程,美国穆斯林群体在今天呈现出上述的人口分布状况。然而这一历史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他们频频遭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挤与压力。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暗中监视阿拉伯裔穆斯林。他们的家人、朋友、邻居、雇主等也受到讯问,媒体的反阿拉伯舆论使许多穆斯林无法正常地工作与生活(虽然美国国内的穆斯林并非全是阿拉伯裔,而阿拉伯裔美国人也并非全是穆斯林,但本文主要是关于美国阿拉伯裔穆斯林的研究,为了行文的连贯性,后文中会将阿拉伯/穆斯林等词语交替使用,不再另行注明)。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爆发,美国使馆人员被劫持444天。一时间,美国国内的反穆斯林舆论甚嚣尘上,众多中东裔移民遭受到了巨大的社会压力。1993年的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更是火上浇油,加剧了穆斯林群体与美国主流社会的紧张关系。整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社区组织、政治运动等社会参与中,穆斯林群体不断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与驱逐。[4]24-25在这种情况下,2001 年 9·11 事件的发生,使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向美国穆斯林群体袭来。

二、9·11事件对美国穆斯林的冲击与影响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穆斯林群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笔者将从政府层面与社会层面展开论述。

1.来自政府层面的影响

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五天,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面对媒体时将反恐战争称作“十字军东征”。这一宗教意味浓厚的词语立即在穆斯林世界引发巨大争议。9月20日,布什总统在白宫会见了美国伊斯兰教教长哈姆札·优素福·汉森(Hamza Yusuf Hanson),以向世界表明美国并非向伊斯兰世界和所有穆斯林宣战。[5]11-12然而,美国国内的穆斯林群体并未因这一颇具政治姿态性的会见而感到轻松。

2001年10月26日,经布什总统签署,《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正式生效。根据该法,为了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执法机关的权限大大增加。情报机构和执法部门可以截获电话,监管电子邮件和网络应用;获取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数据记录;对于可能在美国国内进行恐怖活动的嫌疑人员进行通讯窃听。同时,根据司法机关的法令,相关机构可以对清真寺、伊斯兰中心等特定的宗教场所或政治组织加强监视。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系列法令不可避免地使针对穆斯林群体的种族/宗教归纳(racial/religious profiling)行为日益增多。种族/宗教归纳一般指基于对种族、语言、外貌、宗教服饰等方面的判断而对特定群体的疏离行为。若应用到公权力部门,则表现为执法机关在判断犯罪嫌疑人时基于种族或宗教因素的考量,而对特定人群更为怀疑。显而易见,这种种族脸谱化是一种侵犯公民权利的歧视性行为。虽然在前9·11时代,针对中东裔穆斯林男子的种族归纳案件屡见不鲜,但在《爱国者法案》实施后,这些种族归纳行为在情报机构、执法机关和美国民众看来,变得更为必要,且获取了更高的社会接受度。[6]18-19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对国内众多阿拉伯与南亚裔的穆斯林进行重点调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因他们“可能参与恐怖活动”便对其实施拘捕与审问。2004年1月,13名曾遭到美国政府扣押的穆斯林向联合国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组提交请愿书,宣称美国政府的任意逮捕政策几乎直接针对穆斯林群体;在拘留期间若要离开牢房必须带手铐与脚镣;有些人被单独禁闭,一天24小时都被灯光照射;许多人被禁止使用电话,不能与家属见面。一些人的身心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与摧残。虽然最后证明他们与恐怖组织毫无关联,但其中12人仍被驱逐出境。[7]1-3可以肯定的是,9·11 事件后,美国政府拘捕的“可能会参与恐怖组织”的人员远不止这13人,然而美国政府至今仍拒绝公布曾经拘捕的人员名单。

在9·11事件发生后的一年中,美国政府出台了如《加强边境安全和入境签证改革法》(Enhanced Border Security and Visa Entry Reform Act)、“特殊登记”方案(Special Registration program)等约20项相关的法规政策,其中15项明显地针对穆斯林群体。2002年6月,美国司法部通知海关与移民及归化局,要求其排查所有入境的也门裔穆斯林,结果候机人群中也门裔乘客被单独列出,等待数小时来接受安全调查。9·11事件之后这种在机场针对穆斯林的歧视案例不胜枚举。[8]245-246,[9]34-39,[10]12-13,[11]60-102阿拉伯裔美国人学会(AAI)2002年的一项针对阿裔国民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9·11事件之后针对该族群的(种族/宗教)归纳行为有所增加;近2/3的受访者对这种歧视的长期后果表示忧虑。[12]20

总体来看,美国穆斯林群体在9·11事件后遭受着来自政府层面强大的压力。虽然不能把穆斯林受到的歧视与偏见完全归因于《美国爱国者法案》及其他相关的政府法规,但毫无疑问,在法理外衣的掩盖下,针对穆斯林群体的歧视行为变得更为常见。

2.来自社会层面的影响

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社会中的“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在部分民众中蔓延开来。突然之间,好像每个人都想去了解伊斯兰,去探究穆斯林、阿拉伯移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甚至有大量民众认为穆斯林、阿拉伯人就等同于凶恶、残忍与暴行。许多穆斯林表示在9·11事件发生后的数月内在大街上遭到了陌生人的喊叫、诅咒及言语谩骂;尤其是带面纱的女性更容易遭到周围人敌意的眼神。一夜之间,穆斯林群体仿佛成了众矢之的。

歧视与敌意不仅仅发生在大街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渗入到工作之中。有学者就9·11事件对美国穆斯林男子的就业影响做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恐怖袭击虽未明显地影响该群体的就业情况及工作时长,但他们的实际薪水与周平均收入有所下降,幅度约为9到11个百分点。而根据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在200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的八个月时间里,遭受到就业歧视的穆斯林人数大幅增加;该委员会在此期间收到了488份与9·11事件相关的工作歧视投诉,其中的301人被其雇主开除。[13]276,304

除了在生活、就业等方面遭到歧视外,穆斯林群体还遭受到各种各样的仇恨罪行(hate crime)。仇恨罪行通常指针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犯罪行为。其形式包括因仇恨引起的犯罪行为和被定义为犯罪的仇恨言论。有学者将发生在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之间的针对阿拉伯裔美国人的仇恨罪行进行了数字统计:2001年1月1日至9月10日,共有260起相关记录,而从9月11日至次年5月31日,这一数字飙升到1502。[14]33美国联邦调查局在2001年共接到481份反伊斯兰的仇恨罪行报告,而在2000年时这一数据为28。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接收到的大部分报告都发生在9·11后短短的4个月内。这些针对穆斯林的仇恨罪行包括袭击、恐吓、纵火、故意破坏、暴力威胁甚至枪击等。9·11事件之后,新闻媒体共报道了至少15起针对穆斯林的纵火(或纵火未遂)案件。至少有3人被反穆斯林分子杀害。仅在恐怖袭击后第一周内,就有104起针对清真寺等宗教场所的袭击事件见诸报端。[15]14-24

由此可见,美国穆斯林群体的社会生存环境在9·11事件之后严重地恶化了。一些对普通民众的调查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趋势。在被问及有关“国外穆斯林移民至美国”的问题时,近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减少穆斯林移民的人数,甚至不再接受新的穆斯林移民。[16]35虽然调查结果只表明了美国民众对潜在的穆斯林移民的看法,但不难推出,他们对此群体的不欢迎态度同样可以投射到国内的穆斯林群体身上。

如果说美国的穆斯林群体在9·11事件后遭受到政府层面的歧视是显性的、强制的、公共领域范围内的,那么他们受到社会层面的偏见则更多的是隐性的、猝不及防的、深入点滴生活中的。虽然后者并不像前者那样猛烈、尖锐、如疾风骤雨一般,但它的影响却更深入,更持久,更加刺痛神经。

三、结语

从美国历史上看,每当国家处于危机时,民众的种族排斥与反移民情绪就会持续高涨,主流话语中也往往包含着一种“我们”与“他们”、“国民”与“外国人”、“爱国者”与“敌人”的二元对立逻辑。这种种族主义的逻辑可以很好地解释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所遭到的排挤与驱逐。当时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将日本文化贴上“野蛮、原始、欺骗”的标签,认为其异于并且低于美国的“白种”文化。这种论调逐渐在社会中取得话语权,从而更加佐证了当时的另一种论调:日裔美国人是对国不忠的敌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与媒体不断呼吁要加强国家安全,在客观上催生出一种充满恐惧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中传播着一种认知倾向,即穆斯林男子都是潜在的恐怖分子,而穆斯林女子都受到压迫并急需西方式的解放。这些刻板、片面的族群画像更进一步地将穆斯林群体变成美国民族与文化的他者(otherness),遭到主流社会的歧视。[17]240-244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去看9·11事件后美国穆斯林群体在国内的遭遇,便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在如此重大的国家危机发生后,穆斯林群体所受到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其必然性(虽然并不具合理性)。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数小时,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CAIR)便发表声明称,“美国穆斯林强烈谴责这种针对无辜平民的恶毒却懦弱的恐怖主义行径”,在第一时间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18]3北美伊斯兰协会(ISNA)等众多穆斯林组织也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宣传伊斯兰文化与教义,以化解普通民众对伊斯兰教及穆斯林群体的误解。恐怖袭击之后,美国穆斯林对政治参与也更为积极,族群的社会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在面对主流社会的种种偏见时,美国穆斯林并没有被动地接受其负面影响。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种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来为族群赢取更大的社会话语权,进而有效地拓宽其社会生存空间。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民众也加入了声援穆斯林的行列里,为他们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努力呐喊助威。有理由相信,通过穆斯林群体的不懈努力以及美国社会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美国穆斯林群体面临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1]Edward E.Curtis IV,ed.Encyclopedia of Muslim-American History[M].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10.

[2]Jane I.Smith.Islam in America[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

[3]Pew Research Center.Muslim Americans:Middle Class and Mostly Mainstream[R].2007.

[4]Louise Cainkar.No Longer Invisible:Arab and Muslim Exclusion after September 11[J].Middle East Report,2002(224).

[5]Geneive Abdo.Mecca and Main Street:Muslim Life in America After 9/11[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Policy and Understanding.The USA PATRIOT Act:Impact on the Arab and Muslim American Community,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R].2004.

[7]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Worlds Apart:How Deporting Immigrants After 9/11 Tore Families Apart and Shattered Communities[R].2004.

[8]Louise Cainkar.Post 9/11 Domestic Policies Affecting U.S.Arabs and Muslims:A Brief Review[J].Comparative Studies of South A-sia,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2004(1).

[9]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The Persistence of Racial and Ethnic Profi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A Follow-Up Report to the U.N.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R].2009.

[10]Jackleen M.Salem.Citizenship in Question:Chicago Muslims Before and After 9/11[J].Muslim World Journal of Human Rights,2011(2).

[11]Lori Peek.Behind the Backlash:Muslim Americans after 9/11[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11.

[12]Arab American Institute.Healing the Nation:The Arab American Experience after September 11[R].2002.

[13]Neeraj Kaushal,Robert Kaestner and Cordelia Reimers.Labor Market Effects of September 11th on Arab and Muslim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7(2).

[14]Ilir Disha,James C.Cavendish and Ryan D.King.Historical Events and Spaces of Hate:Hate Crimes against Arabs and Muslims in Post-9/11 America[J].Social Problems,2011(1).

[15]Human Rights Watch.We Are Not the Enemy:Hate Crimes Against Arabs,Muslims,and Those Perceived to be Arab or Muslim after September 11[R].2002.

[16]Kathleen Moore.A Part of US or Apart from US:Post-September 11 Attitudes toward Muslims and Civil Liberties[J].Middle East Report,2002(224).

[17]Nadine Naber.The Rules of Forced Engagement:Race,Gender,and the Culture of Fear among Arab Immigrants in San Francisco Post-9/11[J].Cultural Dynamics,2006(18).

[18]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Persistent and Consistent Condemnation of Terrorism[R].2011.

猜你喜欢

穆斯林移民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印尼·雅加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