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2-08-1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技能信息技术农村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新形势下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李颖,孙宗凌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分析了当前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的新形势,在研究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当前培养模式培养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以“一专二能三技四证”技能培养为目标,探讨现阶段计算机教育专业新型培养模式,并详细描述该模式的内涵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特岗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 问题背景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中指出,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和引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1].

为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家自2006年起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9年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当前新形势下,《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

安徽省目前仅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3所,和其他一些本科师范院校一样,是培养全省中小学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发展中地区交会处、已正式成为长三角会员城市的马鞍山.马鞍山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开设于1998年,是我校较早开设的专科层次的师范类专业,2007年已建设成为校精品专业.计算机教育专业自创建至今已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与特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与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000年,教育部实施“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当前,作为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师资的计算机教育专业如何适应目前的形势,如何提高计算机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成为高师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2 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培养不突出.近十年来,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都在城市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随着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逐步完善,也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逐步趋于饱和.根据市场调研显示,就安徽省目前情况而言,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师资,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是非专业出身,在部分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保障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而现有的计算机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中小学信息学科的现状而制定的,但目前在各农村中小学,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体系尚未完善,内容尚未规范,教学形式也不确定,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也较为薄弱,因此,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师资的要求.

二是,师范特色不突出.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与理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最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既要适应教育领域的工作,也能胜任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管理等工作[2].目前中小学常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视频教学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教学中能进行教学资源及素材库建设,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音视频资料搜集、录制、剪辑和加工等技能.而在很多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专业中,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很不具体,作为计算机师范特色的多媒体信息处理类课程体系很缺乏或者很不完整.

三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依然存在着实验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陈旧、实践教学师资和技术人员不足、实践管理体制滞后、缺乏实习实训基地等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仅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造成目前实践教学状况必然出现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局面[3].

3 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针对计算机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科学分析,认真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对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是毕业生应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计算机教育能力.根据此要求,计算机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的核心是加强计算机专业素质教育,在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基础上,提高从师素质,加强其师范性教育.

3.1 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充分调研,明确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教育技术机构以及各类中小学校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校园网络开发管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后期处理、教育资源管理等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开发等相关工作.

我校设置的计算机教育专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当前农村中小学对计算机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型计算机教育人才为目标,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既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与信息化建设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及时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按照能力的目标类型及养成规律,建立由基本素质教育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把学生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较好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核心技能.

组建计算机教育专业专家委员会,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计算机教育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组建由行业专家、教育理论专家、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教学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指导参与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打破传统课程的概念,对原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解构,重新制定教学课程标准.结合毕业生岗位技能的需求,以“岗位→核心技能→知识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自我评价、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查、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合作学校和用人单位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

3.2 构建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方式

具备较强的教师业务素质是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胜任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培养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运用教育机制能力等.除此之外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动嘴,更重要的是要会动手,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机房乃至学校各种电教设备的常规修理和维护保养等知识、技能.

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依托丰富的教育实习基地资源,改革传统的毕业前集中实习模式,增加了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开展阶段式的滚动实习形式,建立了“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习制度.即一年级进行为期2周的教育见习活动,二年级进行为期8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进行为期20周的顶岗实习.阶段式的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建构起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能力滚动提升序列.通过教师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水平,学会如何组织教学,优化教学、处理教学问题等教学技巧,达到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目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学习与工作体验同时进行,很好地完成从教育到职业的转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在实习期间,学生以自身岗位职业需求为目标,充分将计算机学科教学实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服务于自身的职业岗位.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期间,不仅安排有行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还安排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实习期间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了实习实训质量.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中小学骨干教师及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

3.3 明确“一专二能三技四证”的技能培养目标,完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针对目前许多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中对学生培养目标不够具体的情况,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明确提出“一专二能三技四证”的技能培养目标.“一专二能三技四证”的具体含义是:“一专”是指一个专长,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一个专业特长;“二能”是指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三技”是指语言技能、书写技能、课件制作技能,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这三项技能;“四证”是指毕业证、普通话合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要求学生毕业前获取这四个证书.达到以上要求方可毕业.

计算机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要求毕业生具有教书育人良好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其岗位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更好地处理师范教育与计算机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将教师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和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主线和重点,坚持把从教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开展阶段式的滚动实习形式,建立了“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习制度.使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剖析,在冷静地反思中渗透新的理念、重新认识教育.同时,经验的获得也使他们在“反思实习”中不断端正教育行为,在积累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的基础上促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循环上升.与此同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工作实际,在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充分融入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的相关课程,培养形成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开展计算机程序员、网络管理员、软件设计师、硬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力争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或者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围绕校区共建项目,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学研究资源优势,长期为全省中小学提供师资继续教育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了解基础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和计算机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积极传播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示了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同时有效推动了我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坚持利用课余时间为马鞍山地区及周边的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同时积极参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其他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各中小学的高度评价.

4 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7年9月,计算机教育专业被我校立项为校精品专业,使得本专业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计算机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毕业生的工作状态和社会表现也得到了体现.该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上岗后也普遍受到社会好评.自2001年以来,除2002年,每年均有毕业生,截止2011年7月,本专业累计毕业生达545人,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一次专业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毕业生全部为师范专业,多数学生毕业后通过竞争性考试走上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岗位,以到小学就业为多.尤其是在近几年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表现突出,仅以2010年为例,安徽省共招聘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80名,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被录用22名,占全省1/4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同类甚至是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录用人数.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S].2000.

[2]钟乐海,谭斌.高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6):143-145.

[3]张建臣.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6(12):17-18.

G642

A

1008-7974(2012)08-0040-03

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金校级特色专业(项目号:2012xjtszy01);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2011SQRW175).

2012-05-05

李颖(1971-),女,安徽望江人,安徽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技能信息技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