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汉语语词读札

2012-08-15张秀清

天中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量词词典句式

张秀清

(西北民族大学 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近代汉语语词读札

张秀清

(西北民族大学 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唐五代时期的“幸”可以作关联词“既”讲;“终”,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好”可假借为量词“斛”;“切藉”中“切”通“且”,“藉”即“籍”,指项籍。

幸;既;终;好;切藉

一、“幸”释义

《唐五代语言词典》“幸”条:(i) 正,本。表示肯定的副词。《祖堂集》卷八“华严和尚”:“师幸是后生,为什么却作善知识?”《大正藏》卷四七《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阇黎幸是作家,又问曹山作么?”(ii) 倘若,如果。刘肃《大唐新语》卷四:“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杀汝必矣。”白居易《宿湖中》诗:“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iii) 尚,尚且。《大正藏》卷四七《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此是功勋边事,幸有无功之功,子何不问?”白居易《东城桂》诗:“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1]394

《唐五代语言词典》所列“幸”的三个义项,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幸”都可以作关联词“既”讲。例如:

(1) 师幸是后生,为什么却作善知识?[2]323(

2) 既是后生,为什么却称长老?[3]807

所以,《唐五代语言词典》所列“幸”的义项(i)可以释为“既”。《唐五代语言词典》所列“幸”的义项(ii)、(iii)都举白居易诗,一是“幸无……何妨……”,一是“幸有……何不……”,二者句型颇似,释义不应有分别。而且,义项(iii)把“幸”释为“尚,尚且”,而这里的“尚或尚且”与“既”亦通。例如:

(3) 师曰:“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也?”[2]142

(4) 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3]127

“尚”与“既”可以构成异文,相似的表达还有:

(5) 云:“子既如此,吾岂恡之?近前来。”[2]388

(6) 古尚如此,我何惜焉?[2]71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祖堂集》等其他“幸”的用例,可以看出“幸”与“既”有大致相同的句子结构,下面以四种句式为例加以说明。第一种句式:

(7) A. 僧曰:“幸是好手,为什么不刮?”[2]245;师幸是后生,为什么却作善知识?[2]323

B. 上座幸然有奇特事,因什么不知去?珍重。[4]484

(8) A. 僧拈问:“漳南既是千圣,为什么不识?”[2]150;师云:“既是祖父,为什么却与儿孙传语?”[2]656;云:“既是佛,为什么却有尘?”[2]435

B. 德山云:“既然如此,因什么不肯山僧?”[2]278;对云:“既无路,因什么有人到这里?”[2]263

例(7)和例(8)的A类分别以“幸是”和“既是”起句,然后以疑问词“为什么、因什么”来提问;B类分别以“幸然”、“既然”起句,下句同A类。A、B两类的句型很相似。

“幸”和“既”句子结构大致相同的第二种句式:

(9) 幸有如是家风,何不绍续取?为什么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晓悟?[4]443

此是功勋边事,幸有无功之功,子何不问?[5]15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6]5023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6]5024(按:“幸”“纵”对文,“幸”有关联作用)

此类句式是“幸有(无)……何不(何)……”,与此相类的“既”则是:

(10) 师云:“汝既知如此,何不自射?”[2]532

既无所住著,何论处所阶位?[2]228

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2]546

汝既有佛性,何求我意旨?[2]90

既不得意,又何传语?[2]360

“幸”和“既”句子结构大致相同的第三种句式:

(11) A. 躭源问:“师百年后,忽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向他道?”师曰:“幸自可怜生,要须得个护身符子作什么?”[2]114

B. 阇黎幸是作家,又问曹山作麽?[5]34

A类上句以“幸”起,下句是反问句(反问方式“(又或要等)……作么(作什么)”);B类以“幸是”起句,下句同A类。而“既”也有类似用法:

(12) A. 师曰:“既从祖师处来,要见老僧作什么?”[2]237;“既有,来这里作什么?”[2]728;僧曰:“既不蒙他指示,又用设斋作什么?”[2]234

B. “既是将江,掘井作什么?”[2]306

僧曰:“既不是祖,又来东土作什么?”[2]350

“幸”和“既”句子结构大致相同的第四种句式:

(13) A. 思曰:“我也知你来处。”对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2]146

B. 师曰:“幸然未会,且莫诈明头。”[4]485

C. 僧问师:“玄沙岂不是不诺雪峰?”师云:“是也。”僧云:“既然如此,请师代雪峰对玄沙。”[2]444

A类上句以“幸是”起,下句为否定祈使句;B类上句以“幸是”或“幸然”起,下句为否定祈使句;C类上句以“既然”起,下句为肯定祈使句。“幸”和“既”都用在上句起关联作用,所表达语义均不自足,均须连接下文,所接下文都为祈使句,略有不同的是一为否定祈使,一为肯定祈使。

当然,“幸”与“既”同义,不等于说“幸”与“既”等同,二者的具体区别,尚须探讨。

二、“终”释义

“终”,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终不成”是“不成”的强调说法;“终不然”是“不然”的强调说法。例如:

(14) 不成为新妻,便把旧妻忘了?[7]357

(15) 那张解元还得个绿衫上身时,终不成忘了贫女?[7]553

(16) 百世孤芳肯自媒,直须诗句与推排;不然唤近酒边来![8]499

(17) 假饶亲贱孩儿贵,终不然就抛弃?[9]178

张相对例(16)的解释是:“不然唤近酒边来”言难道唤他过来也。“终”用在上述疑问句中,起到了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终”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时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儿,可译出,也可不译出,不必强译。有时“终”可译成“更”,“还”之类,如:

(18) 潭云:“见什么道理?”师云:“从今向去,终不疑天下老师舌头。”[2]213

(19) 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师舌头也。”[3]372

(20)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第八首:“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10]115

有时“终”可译成“真,最”之类,如:

(21)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8]112

关于此例,张相指出:“《全唐诗》及朱鹤龄注本俱作终,别本作‘真不忝’。”[8]112这里“终”与“真”异文。晏几道《少年游》词:“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终似”与“最是”互文。因此,张相及《唐五代语言词典》“终”条,把“终”解释为“虽然,纵然”,似可商。

三、“好”释义

刘进宝《唐五代敦煌种植“红蓝”研究》一文,对敦煌写卷P.3396中的“南”(即“蓝”)进行了细致研究,今在刘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刘文中提出的未能解决的“中半好”试做进一步解释。为便于下文分析问题,现将P.3396摘抄部分如下:

安员信粟田南半亩,安虞侯粟田南中半,南沙上管进张再昌粟田南中半,令狐丑儿粟中半好,令狐员保粟田南中半,吴骨子粟田南中半,程家渠押牙邓愿兴南半亩,高承久南壹升,高泊思南半亩,张愿盈粟田南半亩,阴员保粟田南半亩,高录事粟田南壹升,大像渠阴海全粟田南中半,彭丑胡粟田亩(南)半亩,安保盈南壹亩,安长子粟田南壹升,邓承宗南半亩,安会兴粟田南中半,安延兴粟田南

中半…… [11]259−260

“令狐丑儿粟中半好”中的“好”,是 P.3396中惟一的一个“好”字。这里的“好”如何理解?刘进宝谓之“因性质不明,存疑”[11]266。笔者认为,数词“中半”后的“好”为量词,为“斛”的音近替代字。“中半好”即“中半斛”,等于1/2斛(或五斗)。

从写卷本身的文字书写特点来分析,全卷“蓝”都写为“南”,或许是由方音造成,或许是写者为了记录方便省事。用简单常见易写的字(即便是错字)代替本字,是该卷的一个特点,把“斛”记写成了一个常见易写的音近字“好”,也是有可能的。

从语音的角度来看,“河朔谓无曰毛”[12]383“好”“斛”音近,有假借的语音基础。

从训诂的角度来说,“好”这个女旁字有假借为量词的可能。在吐鲁番出土的一件文书中也出现了一个特殊女旁字量词——“姓”。目前似仅见于这一件文书。这个“姓”出现频率并不高,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某一个其他量词——“罂”或“瓮”或“盛”的假借字①。“好”假借为量词“斛”也仅见于敦煌写卷P.3396。“姓”、“好”看来仅是临时借用为量词而已,是临时量词,而不是新兴量词。

四、“切藉”释义

关于“切藉”这个词语的考释研究,首先见于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该书“变文字义待质录”中收录了这条难释词语:

季布诗咏:“切藉精神大丈夫,奈何今日天边输。”[13]561

最近出版的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对此条的注释仍然是“‘切藉’,俟考”[14]1015。

“切”通“且”,“藉”即“籍”,指项籍。上句中“切藉……,奈何……!”表达语气颇似《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15]197另外,“切”与“且”可通,如《元氏长庆集》卷五八《唐左千牛韦珮母段氏墓志铭》新出志、残宋蜀本、卢见宋刻全本作“且以”,杨循吉影抄本、马元调刻本作“切以”[16]109。其他如:

(22) 禅德切须自看,无人替代。[2]558(23) 禅德且须自看,无人替代。[4]107(24) 此衣钵从上来分付,切须得人。我今付汝,努力将去。[2]87

(25) 师曰:“三千里外且喜得勿交涉。”[2]168(26) 曰:“只遮莫便是否?”师曰:“且喜没交涉。”曰:“如何即是?”[4]399

(27) 曰:“恁么即亲蒙照烛也。”师曰:“且喜没交涉。”[4]513

(28) 师曰:“且喜勿交涉。”[4]534

(29) 曰:“恁么即昔时师子吼,今日象王回。”师曰:“且喜勿交涉。”[4]54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献与敦煌写卷的时代非常接近。

注释:

① 详细参见:卫斯的《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租酒帐》之解读与“姓”字考》,载于《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第44―52页;廖名春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新兴量词考》,载于《敦煌研究》1990年第2期,第90―91页;洪艺芳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之量词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375―378页。

[1]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M].大韩民国海印寺版.京都:日本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1994.

[3] 五灯会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4]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M].京都:日本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1993.

[5] 禅宗语录辑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 刘坚,等.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G].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9] [元]高明.元本琵琶记校注[M].钱南扬,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 徐仁甫.广释词[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11] 刘进宝.唐五代敦煌种植“红蓝”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06(3).

[12] [宋]郭忠恕.佩觿:卷下[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2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13]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4] 项楚.敦煌变文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5]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8.

[16] 周相录.《元氏长庆集》版本源流考[J].文献,2008(1).

H131

A

1006−5261(2012)04−0095−03

2012-03-27

教育部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金(07JA740021)

张秀清(1976―),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杨宁〕

猜你喜欢

量词词典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量词歌
特殊句式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