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
2012-08-15刘金荣
刘金荣
(黄淮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
刘金荣
(黄淮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近年来,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涵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大力开展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涵建设来实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国际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专业之一[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许多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在专业教学方面加大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高等教育由此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2]。各普通本科院校为适应这一转变,积极探寻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公布,使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有了明确方向,尤其是确立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这一定位的确立,为高校探讨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前提保证,为实践教学开展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基本具备,体系上寻求创新。从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来看,各高校基本上构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包含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还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例如,杨秀蓉等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应该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为精髓,以复合性为核心,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依托,建立由多元型课程范型、案例讨论+企业名流现场分析、组建公司法、校内模拟、国际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社会实践以及实习等方式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3]。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两类十门实践课程”的阶梯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4]。该体系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专业技能为目标,将实践课程划分为七门必修实践课程和三门选修实践课程。必修实践环节课程有认识实习、工程技术实习、学年论文、国际商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课堂实践教学。选修实践环节包括科研训练、假期社会调查与实践、创新杯论文竞赛等。必修实践环节和选修实践环节在时间上互相交叉,在内容上相互补充。赵立华等提出了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六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5]。这六个环节分别是认知实践、课内实践、学年论文、综合技能校内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 实践教学的建设条件有了较大突破。为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师资保证。从2010年结束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来看,参评学校评估成绩均为合格以上,这充分说明现有的办学条件已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没有参与评估的新升本科院校,近年也都加大了对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实验室也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支持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由于自身办学历史、所处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各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升本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重实践教学模块的增设,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校争先恐后地“创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从理论上讲,如此“科学合理”的体系构建应该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真才实学、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可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却难以让用人单位满意。实践教学模块越来越多,看似说明实践教学体系越来越“科学”,但构建的体系其实是一个个实践教学模块的“拼盘”。究其原因是沾染了社会上的好大喜功和形式主义的坏习气,并没有真正围绕培养目标对每一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论证,以使各模块融为一体。
(2)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设置不科学。尽管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但因实验室短缺、实验教师缺乏或者尚未购置相关软件等问题,未能及时开设实验课,这无法配合课程理论讲授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有教师简单地以课堂案例教学代替实践教学。有些学校即使是已开设实验课程,也大多依附于理论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验证性实验比例过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其原因是,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
(3) 实验实训完全是“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教学。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获得。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如果只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学生不可能会掌握实际的应用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才行,直到成为本能反应。完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模式通过软件预先设置程序,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媒介替代真实,在教学中可能会脱离实际。虽然这种教学简单易行,但不能用它越俎代庖。就像汽车驾驶技术的训练一样,学员不可能只在计算机上模拟驾驶,必须亲自驾车训练。当前有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完全以模拟教学来替代,如此做法培养不出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
(4) 自主实习替代生产实习。由于社会经济组织和形势的变化,原有的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习的模式现在难以开展,许多院校对此并没有认真分析研究,积极探寻组织实习的有效途径。有些院校建立了不少实习基地,但这是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评估检查。所谓的实习基地其实是徒有虚名的,根本上不接受或接受为数很少的实习学生。现实的实习模式大多数是学生自主实习,其实就是“放羊”。教学院系在安排实习时虽制定有实习大纲,对学生应掌握技能也有明确的要求,可在自主实习中,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在专业岗位实习,而是在“打工”,教师无法对其实习过程考核和监督,出现了“安排了实习就等于完成了生产实习”的现象。如此实习,可能会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更谈不上达到通过实习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
(5) 毕业论文实践性不强。毕业论文(设计)训练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实习,毕业论文选题难以从专业或工作实际出发,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起不到应有的训练目的。现在还有部分学校,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并不在学校,指导教师通过电话和网络来指导,大大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6) 实验教学师资缺乏。从目前担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情况来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较高,专业课的实践操作技能却显不足,甚至存在担任多年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自身却不会进行实践操作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 我国的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较晚,新升本院校开设更晚,2000年以前的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各类专业的实践训练,而扩招后各校引进的硕士和博士大多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2) 我国高校办学中体制性的不断提升动力(即学院升格成为大学),使得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重视对教师科研水平的考核,但不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
3 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高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尊重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内涵建设是各高校的不二选择。
(1) 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是该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教师不仅要注重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更应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改变以往实践教学方案因缺乏理论指导而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内容的局面[6]。
(2) 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研究,扎实推进实践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课程建设,谈不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做好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研究。教学院系应立足自身实际,在加强校际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教学研究,使各实验课程做到有教学大纲、有教学指导书,各教学环节(或项目)有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操作程序、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等;实训环节的课程做到有教学大纲,能力和技能考核有标准,考核办法科学可行等。
(3) 实现实践教学模块融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院系在丰富各个课程、各实践环节内涵的同时,必须对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各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问题开展论证,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各教学环节之间、模块和教学环节之间在培养目标统领下充分融合,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拼盘式的“菜单”。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多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少聘请重点大学的所谓“专家”。这些专家往往对如何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确有独到的见解,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注较少,研究不深,他们的学术权威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
(4) 探寻实习基地建设新路,严格过程监管。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采用自主实习方式进行,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当地外贸企业较少或规模较小,集中实习更难开展。因此,学校必须真正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即使不能大规模地集中实习,也要小规模集中实习,使学生真正在教学目标要求下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训练。同时要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管,严格对受训结果的考核。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增加不少费用,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紧张而回避,但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必须积极探寻新路,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回归到学校负责,而不是学生自己负责。
(5) 制定实践比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毕业论文不再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独立开展理论研究的训练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践或所处实践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因此,建议在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考核中加入专业实践的比例,监管其实践过程,据此制定评价标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6)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对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高经济发展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的科研水平,积极围绕经济发展开展专业实践教学。高校要制定一系列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虽然通过引进、外出挂职学习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但效果不明显。今后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的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真正通过培训和挂职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1] 刘丽,褚法政.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60―62.
[2] 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9.
[3] 杨秀蓉.新型外贸方式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模式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68―69.
[4] 尤宏兵.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北方经贸,2008(7):199―200.
[5] 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2):118―120.
[6] 王永生,刘拓,章梓茂.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48―50.
G642.42
A
1006-5261(2012)02-0111-03
2011-12-11
刘金荣(1970―),男,河南遂平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牛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