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2-08-15秦忠民
秦忠民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秦忠民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园林植物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分析该课程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园林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教学方法有很多,且各有其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灵活多变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在保证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教育部指定的园林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育苗及栽培养护等工作的基础,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园林专业工作。园林植物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区域范围内常见园林树木和花卉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习性、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观赏特征和园林用途等。在制订这些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应充分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园林植物学课程描述性强,涉及的植物种类多,学生学习时需记忆的内容多,为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我们应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宗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拟通过对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议。
1 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风景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由于实践教学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不少高校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部分教师及学生主观意识上不重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可有可无,只要应付规定的课时就可以了,因此实践教学走过场,教学效果极其一般。
1.2 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背,师生间缺乏互动,易使多数学生养成“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
1.3 实践教学中生师比偏大
由于高校的扩招,目前部分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招生量明显偏大,但教师并没有相应地增多,导致生师比偏大。由于生师比偏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因此理论课教学只得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而实践教学中实验小组的人数也只得增多。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就会有部分学生因过分拥挤而无法靠近观察对象(树木、花卉),不但影响对细节的观察和记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随着绿色生态、低碳的观念渐入人心,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对新优园林植物资源的观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由国内外引种或自主栽培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数量激增,例如上海世博会建设期间引种国内外园林植物达近千种。园林植物的快速更新,是对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偏慢,跟不上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这不但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2.1 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强调教育的开放性和服务意识,强调师生间的沟通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学中应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为各小组提供教学主题,并引导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标本等获得所需信息,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植物鉴别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季相特征和生育周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生长、开花、休眠的季节性规律,将教学顺序在分类顺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并使理论与实物、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早春时讲裸子植物,等大多数植物开花时再讲被子植物;对一些早春开花植物涉及的个别科、属、种提前讲授,如蔷薇科、木犀科等;将秋色叶树种、观果树种、落叶树种等教学内容安排在秋冬季节;结合大型花展临时安排花卉实践教学。
2.3 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实习效果
分散实习主要是在园林植物的不同物候期让学生观察园林植物的不同季相特征。与传统的集中实习相比,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分散实习,有利于学生通过阶段性重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为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分散实践教学应按照就近原则,从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筛选出一部分园林绿地作为实习基地。有了分散实习的基础,学生在集中实习环节可以将重点放在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上。在集中实习环节,可要求学生在采集并制作标本的同时,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大量照片资料,最后结合文字记录完成实习报告。
2.4 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就多达几百种),而且园林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因此,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特点,不能仅靠有限的实践教学,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更加重要。可见,应在教学计划之外开设第二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园林植物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协会或兴趣小组,指导学生组织植物标本书签制作、干花画制作等比赛;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周围的景点认识新植物,观察植物的栽培技巧,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2.5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应涵盖科学探究的态度、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但是,传统的做法是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既不能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间接地抹杀了学生的实践热情。笔者认为,园林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应包括如下内容:(1)植物识别与鉴定,即以实物为主,结合标本,不定期测试学生的植物识别与鉴定能力,此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 30%;(2) 标本采集与制作,以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数量及质量为考核依据,此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 20%;(3) 主题作业,即结合实际问题设立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完成主题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此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4) 实习报告,即考核每次实习是否按教学目标完成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否做到了内容全面、思路清晰、图文结合,此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5) 实习态度,主要考核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团结协作精神等,此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10%。
[1] 陈模舜,李钧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20(3):43―45.
[2] 于晓南,张启翔.“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62―64.
[3] 苏宝玲,范业展,唐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6):70―72.
G642.4
A
1006-5261(2012)02-0105-02
2012-03-28
秦忠民(1972―),男,河南卫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