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釉上彩陶瓷山水画创作感悟

2012-08-15袁伟利

陶瓷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釉上彩陶艺家气韵

袁伟利

(袁伟利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一、釉上彩陶瓷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光辉灿烂。隋唐以来历朝画家层出不穷,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隋、唐两代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代笔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已达空前鼎盛,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瓷绘画正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的刻划、点彩、褐彩发展至元代的釉下青花,明代发明釉上彩材料和釉上彩装饰,清代创新的釉上五彩和粉彩,为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釉上彩山水画大行其道,同治时期开创的浅绛彩山水画,代表釉上彩技法的成熟;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釉上彩材料日臻完善、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用艺术的眼光,发挥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把釉上彩山水画的彩绘艺术发挥到新的艺术水平,创作出一大批赏心悦目的山水画艺术珍品。

二、釉上彩陶瓷山水画创作感悟

1、创作要突出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陶瓷山水画的主要原则。气韵,在传统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陶瓷山水画品赏的主要准则。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 景德镇的艺人们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意与境、情与景,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是心与物的关系。意与情属于主观范畴,意与景是客观范畴。在表现意境中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陶艺作品的意境能引起人;美感,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画画与生动的表现形象。艺术作品丰富的意境形象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所以说陶瓷艺术是以画面说话,通过陶艺家提炼生活,融入陶艺家对生活的认识、情感,这样的艺术品才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呼应,并引起共鸣。

2、创作要追求笔墨流畅

在陶瓷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 (这里的墨是指釉上、 釉下各种陶瓷颜料的总称) 。一幅好的陶瓷山水画作品无不在用笔、 用墨、用线、 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笔墨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要自然形成。在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中切忌追求笔墨,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表现。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笔是第一位的。在陶瓷山水画中, 画笔的种类繁多,釉下的就有分水笔、写画笔、调料笔、画笔、中羊毫等。釉上彩的笔就更多,如画粉彩的有画笔、彩笔、洗笔、填笔等。新彩用的羊毫笔、油料笔等。而颜色的浓淡变化是通过运笔来达到的。因此,可以说画笔是灵魂,笔触的变化重于颜色的变化。只有颜色的变化而无笔力变化,陶瓷山水画作品则显得软弱无力。在陶瓷山水画中讲究利用笔力去勾勒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 来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陶瓷山水画以线条构成,是因为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陶瓷载体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陶艺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利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陶艺家的才思、功底。笔韵是画家们追求的较高境界。笔韵是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陶瓷山水画不仅要讲究用笔,也要讲究用墨,前人就有“墨分五色”之说,意思是说墨有浓淡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韵律感、节奏感。

3、创作要讲究构图布局

同传统山水画一样, 陶瓷山水画也讲究构图, 而构图也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 “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阵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或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但是,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不仅是像宣纸一样在平面构成,还要结合造型来构图,由于艺术陶瓷往往是花瓶、钵罐等立体造型较多, 因此,对这类器型的构图, 既要讲究装饰本身的艺术情趣, 更要结合器型。在进行构图设计之前, 要看看该器型适合哪些形式的装饰, 该装饰哪些部位, 怎样构图,使造型与装饰达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陶瓷山水画不是自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 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山水画,可以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陶瓷山水画同中国画一样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陶艺家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晶,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无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此外,釉上彩陶瓷山水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

4、创作要完善题款印章

陶瓷山水画还要讲究章法布局、诗辞、印章等,没有题款和印章的陶瓷山水画是不完整的。题款和印章不仅说明作品创造的时间、地点, 还可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陶瓷山水画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陶瓷山水画题款的内容很多,包括画题、作者姓名、年龄、作画的时间、地点、感想、诗文、题跋等。诗、书、画、印相结合, 也是陶瓷山水画的独特之处。涛书画的结合一是可以抒发情感, 阐述和发挥画意:二是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 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在画面上加上印章, 不仅可以增强山水画的美感,而且能够运用篆刻的语言阐发画面的意境和画家的真切感受,在典雅素静的山水画中盖上一枚红色的印章后,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新鲜醒目。 印章通过分朱布自来取得形式美的魅力,在画面上起着构图的作用, 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得好, 可以使画面顿起精神,达到构图美的效果。一幅优秀的陶瓷山水画作品应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时代在前进,艺术长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山水画这门艺术,发扬前辈的优秀传统,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完美、更优秀的陶瓷山水画艺术精品。

1、徐燕.罗昕.浅析陶瓷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J].陶瓷研究,2011,(4).

2、程建军.方毅.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欣赏[J].景德镇陶瓷,2010,(1).

3、项金礼.盛炳华.浅谈陶瓷釉上彩的装饰特性[J].景德镇陶瓷,2011(2).

猜你喜欢

釉上彩陶艺家气韵
《圆梦》釉上彩瓷瓶 作者:余晓霞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王延天作品精选
汪洋作品精选
卞哲甫作品精选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