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学习传统陶瓷古彩装饰绘制过程的要领与事项

2012-09-27

陶瓷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古彩填色调和

黎 文

(昌南商会理事 景德镇市 333000)

古彩又名“五彩",“康熙五彩",“硬彩"。古彩(明代早期出现)是现在的人们为了把它与“粉彩"(清代康熙时出现)和“新彩”(清代晚期出现)区分开的一种叫法。它是我国古老、传统而装饰特点又十分浓郁的一种较为完善的陶瓷釉上装饰方法,是景德镇的独创品种,又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彩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五种或五种以上多色的带玻璃质的彩料,按照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矾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彩炉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色彩鲜明透彻,线条明朗,烧成温度稍高于粉彩,且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称之为“硬彩”。

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凤、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吉祥纹样的动物和植物。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画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一、古彩的烧成温度较高(指与釉上各彩类比较),色彩坚硬耐磨经久不变,特别是矾红彩料使用年代愈长则愈红亮可爱。古彩装饰多应用于陈设瓷,色彩种类不多,故色调变化不够多,彩绘材料主要由颜料和调色剂组成,颜料的色相和用法如下:

矾红 为不透明的大红色粉末颜料,用胶水调和使用,故又称胶水红,用来洗染各种大红花朵和人物衣服、鸟类羽毛等,有厚度感,也常用来填地皮和作淡红用,但不能和其它颜色相混合,否则矾红因熔融而消失。矾红用乳香油调和时则用于画线和画线箍。

古大绿 透明的深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叶正面、人物衣饭及石头、树叶、图案等,烧成前为铁灰色。使用方法是先加水擂拌调匀盛入碟碗器具中,操作时用笔拌水调和成稀薄糊状(俗语称为作“标水”)填于胎瓷装饰部位。因颜料在碟碗中使用久了易集结,用时会流动这一物性,故颜料隔了二、三天后需用擂锤重新擂拌一次方好使用。

古苦録 透明的黄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叶的反面、嫩叶、技干,也常用于填人物衣服、石头、树叶和图案等,烧成前为红灰色,用法与古大绿同。

古水绿 透明的淡水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地皮、浅色花朵、衣服、山石、水色等,烧成前为灰白色,用法同上。

古紫 透明紫色,水调和颜料,根据装饰部位色彩的需要,可调配多种同类色调,如红紫、蓝紫、鲜茄紫色,烧成前为灰红色,用于填树干、树枝、花朵、衣服、石头、配景等,用法同上。

古翠 透明淡蓝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朵、花苞、衣服、石头、配景等,烧成前为淡蓝色,用法同上。

古黄 透明淡黄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朵、花蕊、配景、地色、老人衣服等,烧成前为红黄色。

雪白 无色透明玻璃状,水调和颜料。用于覆盖一切不着色的珠明料部位,如线条、树干、枝干、鸟类中的白鹤、鹭鸶以及人物的眉、眼、头发等,烧成前为纯白色,用色同上。

珠明料 又称生料,为黑色油调和颜料,用于勾载画面上一切黑色的点、线和平填黑色地皮及块面,如衣纹、线条、枝干、草叶、山石等。值得注意是描绘后的珠明料,必须覆盖上一层雪白或其它颜料,否则烧成后料色易被擦掉。有时为了便于使用,料也可用胶水调填大片黑地底,烧成前为黑色,料质好的呈暗绿色。使用时应擂细料粉放入平底盘碟内用料铲搓细搓匀。加入适量的乳香油搓拌均匀至凝集状,以滑润不流动为宜,盛装入料碟方好使用,用时以画笔蘸樟脑油调化颜料(俗称打料),以浓色画于胎瓷被彩部位。

古彩色料调配分油调配和水调配两种,油调配用油有乳香油、松香油、嫩油、樟脑油、煤油等;水调配分清水和胶水调两种。

油调配颜料的方法:把已经擂细的料放入盘内用料铲搓匀细,不至有结块和粗粒,料搓得越细越好使用,鉴别料挫细的方法是料铲在搓料时,接触盘底没有沙沙声,此时即可加入乳香油与料反复搓拌调和匀恰,铲入盛料瓷碟使用。

水调配色料方法:古彩填色的颜料大部份用清水调和,调和的方法是把磨细的颜料放入碟、碗中加入清水用小擂锤反复擂细,料与水充分匀恰直至凝糊状态,为了使用方便,需将水颜料在碟碗中作料坝,把碟隔成两部分,料坝的一旁注入清水保持颜料的湿润,另一旁供填色时用笔调水颜色使用。

二、古彩彩绘用笔分画笔、填笔、矾红笔、麻毛水笔。

古彩彩绘其它工具:

料碟 贮调油颜料,多为分层盖园形瓷质制成,其特点是层次多不占桌面,又可防灰尘。

颜料碗碟 用以贮调水颜料,一般用三寸正德碟或正德汤碗代用。

油盅 盛装乳香油,樟脑油类用,亦可利用装药丸用玻璃瓶即可。

料铲 特制铁质扁平铲搓油料用。

调料盘 平底浅瓷盘,搓油料用。

擂钵和擂锤 为擂粉状颜料和擂水颜料用,瓷质,根据需要有大小多种型号。

砚台、墨、描图纸、小罐、拍图纸 均为打图(即起稿)描图、拍图用,墨选用轻胶、笔 可用单料金笔或画笔,纸用横贡纸。

扒笔、车机笔、打箍笔车机笔用于画小园圈,似绘图中两脚规的功能,制作方法是用一根约3mm铁丝一头圈成环状圈可套入料笔杆即可,另用一套环圈套住料笔杆与铁丝,调节线环上下位置即可画大小不同的园圈。打箍笔用于蘸淡墨水在瓷器上打墨线园箍,是用一竹杆,一端削扁,于半寸长处用火烤弯即能用。

(1)古彩绘画是以简明线条和不同形态点描画形状,造型追求装饰性强,并运用疏密,长短不齐的线条和点来表示景物的明暗立体关系。

(2)古彩的填色多为平填法,填色前,为使颜色与水充分调和达到浓稀适度的标水,这一步骤称做“做标”这是填色中重要的一环。填色时 遇到填大面积底色时,可以在填色时用一支干笔轻轻刷匀色面,使填的颜色平匀。

(3)矾红染色,又称洗矾红,方法是先用彩笔在被填景物暗部填上矾红(胶水料),然后用麻毛水笔按明暗把矾红彩开洗匀,填面积较大的平色,在矾红塌出以后,可使用棉花球轻轻拍匀。

(4)烧成,一般采用间歇式烧花电炉,炉体规格有方形、腰子形、园形等,烤烧温度在800度左右。运作过程包括装炉,烤花,冷却三个步骤。

三、古彩生产工序的操作规程

为确保产品质量,各工序的操作规程如下:

(一)绘画工

(1)胎瓷上手,检查胎瓷有无质量毛病,配好对。

(2)严格按样生产,核对画面,精确描图。

(3)绘画要求工整,形象准确,线条园浑有力。

(二)常见缺陷的克服办法

古彩绘制属于手工操作生产方式,技术性强,在烧成过程中经物化反应,常见缺陷是颜色易出现泡笔锋,惊爆及皱色等缺陷,引起这些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颜料的调制,操作方法,烤花升温及工业卫生等等因素都会导致缺陷的发生,分析如下:

1、线条泡笔锋

烧成后的产品,画面的线条断断续续残缺或移位,克服办法是:

(1)因油料调和不当导致的原因可在绘画操作时蘸乳香油打料,增强线条的附着力。

(2)胎瓷附有污物,在生产拍图前擦洗干净胎瓷。

(3)寒冷天气时操作需带口罩,以防呵气水在胎瓷被描绘的瓷面上。

2、惊爆

烧成后颜色出现裂纹,严重的甚至剥落,出现此类现象,多数是颜料配制不当影响,颜料的膨胀系数与胎瓷釉面的膨胀系数悬殊,但也受操作方法及烤花升温的影响,克服办法:

(1)调整颜料的性能,添加镇惊粉缩小颜料与釉面的膨胀系数的差距,拓宽颜料发色烧成温度。

(2)填色时标水不要调得过硬,防止填色过厚。(3)烧成时放慢升温及冷却时间。

3、皱色

产品烧成后,颜料被缩在一堆,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寻找克服办法。

(1)填色时注意不要将颜色堆积过厚,颜色填得要均匀。

(2)填色前用棉花擦干净胎瓷,注意工业卫生。

(3)生产流程中避免胎瓷磕碰撞松颜色。

(4)填油料底部位,罩颜料时应待底部的油料干透,并防止绘画时油料过粘。

古彩《刘备》·方曙作品

古彩《张飞》·方曙作品

古彩《赵子龙》·方曙作品

古彩《关羽》·方曙作品

古彩是景德镇四大优秀传统名瓷之首,是釉上彩之大宗的艺术史实。从古彩的装饰手法、图腾纹样、设色烧造工艺上、天不应证远古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的胎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尤在宋、元、明、清至近代,古彩经历着波浪式前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至清康熙乾隆时期古彩属鼎盛时期,已全面系统地有整套生产工艺流程,把民族、民间、民俗的剪纸、石刻、木雕、年画等艺术语汇移植到古彩装饰中来,科学地按东方审美哲学归纳整理、综合运用形成景德镇陶瓷彩绘的奇葩,并派生了粉彩,丰富了青花斗彩等陶瓷彩绘审美价值。古彩为景德镇成为瓷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古彩填色调和
当代古彩瓷的传承与前景分析
当代古彩作品选
粉古彩婴戏创作感悟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上海石化首次实现成品航煤直接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