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对陶瓷花鸟画的一点了解
2012-08-15吴士义
吴士义
(景德镇仕义轩 景德镇市333000)
在我们国家的陶瓷装饰史上,陶瓷花鸟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花鸟画是由我国传统花鸟画演变而来的。它受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影响,在写实和塑造方面和西方绘画有比较大的区别。陶瓷花鸟画具有笔墨情趣、情感寄托等美学特征。
最早花鸟画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象形文字时代。我们的祖先最初以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动植物一开始就和我们人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那时文字还没有诞生,我们的祖先用象形文字来记载事物,而花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最早的记载对象。
公元七世纪初,花鸟画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初具规模。盛唐之后,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陆续出现,式样也日益增多。五代、北宋时期,花鸟画达到了鼎盛、空前繁荣的时期。那时的花鸟画分为徐派和黄派两种风格。徐派清新淡雅,比较符合文人的审美需求;而黄派则画工精细,色彩艳丽。这两种风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力的推动了花鸟画不断向前发展。明朝中期,花鸟画风格又再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明中期以前,花鸟画仍以工笔为主,风格居于严谨,注重写实;而到了明中期以后,写意花鸟迅速发展,成为花鸟画的主流。
而陶瓷花鸟画就是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据历史记载,陶瓷花鸟画是在唐代的长沙窑时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流传至今。唐代的长沙窑主要是以写意风格的高温褐绿彩为主,伴随陶瓷装饰的发展历久不衰。随着宋代的磁州窑的兴起,又以白地黑彩最为盛名,风格和我国的水墨画尤为接近。直到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又成为陶瓷装饰的一个重大转变,成为我国陶瓷彩绘的主流。明清时期,陶瓷花鸟画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装饰材料划分,主要可分为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和新彩,它们各具特色、风格各异。从装饰技法划分,又可分为工笔和写意陶瓷花鸟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用笔细致工整,线条分明,结构严谨,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抑或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写意画又称粗笔画,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舒放,在表现物象形神的基础上抒发画家的情感,表达画家的思想、愿望、意向等等。 历史悠久的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具体而言,具有三大审美特征:一、表现生活情趣。花鸟画,顾名思义,就是以花、鸟、草、虫、鱼为题材,这些生物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至今为止,人们仍然把栽培花草,饲养鸟鱼作为生活情趣的精神寄托,用其陶冶性情、寄托情态、涵养品行。所谓“鲜花鲜艳,闲草不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表现文化品格。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释放,是文化品格的展现,它具有稚气、雅趣,属于文人文化与高雅文化范畴。三、表现思想感情。花鸟画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表现的是画家的生活爱好、个人志向、思想情感,并不是简单的照相,也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意与象、情与物的有机结合。
陶瓷花鸟画强调的是主观上的取舍,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看准它们的本质,对重点的部分要重点描绘,刻画入微,而次要的部分只要稍加点缀。花鸟画不是对着实物按部就班,而是要主次得当,次要的部分一切从简,给主要的东西留有创作的空间,这样才能突出主体,传神于其中,让画上的花鸟真正“活”起来。
花鸟画中的工笔花鸟画,根据需要,可以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花鸟。而且画师们为了让作品的角度多样化,他们常常采用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角度去描绘笔下的作品。陶瓷工笔花鸟画要求造型严谨,并且要拥有独特的创作风格。陶瓷花鸟的工笔细描是线的艺术,画中鸟兽的毛,常常是一根一根地细心勾勒,让画中的花鸟生机勃勃、栩栩如生。
在陶瓷绘画中,花鸟、人物、山水是陶瓷传统装饰中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花鸟画是传统陶瓷装饰的重要题材,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陶瓷花鸟画描绘的是栩栩如生、生机勃勃,所有有生命的花草虫鱼都属于陶瓷花鸟画的表现范围。陶瓷艺术家们在描绘这些生物时,都善于捕捉最具活力的瞬间,张扬自己的绘画个性,充分的展现大自然生物的千姿百态。
陶瓷花鸟画作为陶瓷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促进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陶瓷艺术家们,也不拘泥于过去的工笔花鸟画,而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让当今的陶瓷花鸟画作品充满了新的气息,使陶瓷花鸟画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显示出空前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