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画对青花瓷装饰的影响
2012-08-15李志明
李志明
(凌志仿古陶瓷厂 景德镇市 333000)
瓷都景德镇自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从未经历战争浩劫,窑火也从未熄灭。元代从国外购进钴料,明初以来,历代王朝在景德镇设御窑厂、派督陶宫和徽商及各地逃难者进入景德镇。来自于华夏各地之画工、闲人自乐的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作。其中,钴料运用在陶瓷装饰上,以非常之强大的生命力始终雄居于各种装饰之首,从未被任何一种装饰而取代。元青花被人们认识后,青花瓷地位居景德镇首位,得到国内外陶瓷专家的推崇和赞赏,这不是因为它烧造年代早,也不是制作工艺技巧高,更主要是它一种朱明料用国画形式通过高温火烧出现在陶坯上,在艺术水平上有很高的造诣。
元代青花之所以能以独特的风格立于陶瓷之林,我认为重要的是它吸收且运用了中国画的特点,结合陶瓷器物造型制瓷工艺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既有很强的图案结构和艺术形象,又有国画笔墨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中国画主要是纸、笔与墨的结合。形态各异的瓷坯就是中国画所用的宣纸,景德镇画工在瓷器上绘青花,就使用了中国画的工具毛笔,那种耐高温的朱明料无疑就是画瓷的一种“墨”。画中国画和画青花瓷所使用的工具和绘画方法大抵相同,这就使青花瓷在吸收和运用中国画技法上具备了前提条件。元代画工在青花瓷上的绘画上运用毛笔和朱明料,如同使用中国画的笔与墨,效果是很有成效的,其功力之深,造诣之高,也是历代青花瓷效果无可比拟的。
元青花吸收运用了中国画线描的技法,以线写形,并以形传神,画工对各种物体的形象,无论是地上的异兽和天空的云龙,花间飞禽、藤蔓上草虫及水中的游鱼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山石、芭蕉、花草、松梅、修竹等无不生动有致。
囿于坯胎吸水力强和容易破碎的局限,元青花花纹大都采用中国画的工笔兼写意的没骨法来表现。在绘制过程中,元青花在坯体上绘画,与国画平面绘画不一样,存在一定的难度,纹样不能过于工整细腻。
元明青花在技法上直接借鉴和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的每一件作品,既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有陶瓷自身的艺术语言,不愧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由于元青花在吸收国画笔墨技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以后的影响非常之大。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画面都完全体现了国画的水墨淋漓的艺术效果。
清初特别是康、雍、乾三朝为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在制瓷技术继承了明代制瓷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出了各种青花瓷制品。民国时期,因躲避战乱的华夏之士,再次集聚景德镇,民窑得到惊人发展,为这座古老城镇贡献才华。从大量的晚清和民国的各种青花瓷片来看,青花花卉人物图案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譬如:一本万利,十全富贵、八仙过海、二龙戏珠、万寿长春、三阳开泰、长命富贵、平安如意、四季平安、百事如意、岁寒三友、吉祥如意、和合二仙、荣华富贵、蟠桃献寿、麒麟送子等,这足以说明:青花瓷的兴旺都离不开中国画对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古老的景德镇本身就是一张美丽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