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例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2-08-15陈亚棉
陈亚棉
手术对人体是一种创伤,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紧张、焦虑,甚至产生悲观、失望或濒死等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疾病的转归,给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与潜质的威胁。因此,运用心理学原理,及时、准确地发现与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护士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等优良服务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本文选择我院外科199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业务扶持期间开展1058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结合本人从事护理工作的积累与体会馈与读者。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58例,其中男678,女380例;年龄12~72岁,平均39.5岁;文化程度:高等教育135例,中等教育426例,初等教育433例;职业:农民647例,个体劳动者75例,学生112例,干部146例,工人53例,职员23例,其他2例;手术分类:急诊手术568例,选择性手术490例,其中,阑尾切除术46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57例,股疝修补术7例,上消化道修补术490例,胃大部切除22例,单纯性甲状腺瘤切除术47例,甲亢手术11例,肝脾破裂修补术23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336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25例,剖宫产19例,子宫肌瘤切除术8例。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措施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紧张的护患关系将给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在患者入院即刻起,护士就要以诚挚、和蔼的态度,相对的家人一样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周围环境、工作人员以及医院的相关制度,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消除陌生与恐惧心理。做好知情告知,向患者简要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中有关麻醉、手术方法、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等。多关心患者,多与之谈心,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情绪,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选用恰当的方式与语言,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其尽快清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与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宣教 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恐惧手术,特别担忧麻醉、手术出现意外或发生并发症,对将来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的影视,对手术缺乏信心。一些需要做较大手术的患者,对于手术的方法、施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术后效果极为关心,想方设法询问和探索,终日焦躁不安、顾虑重重。这些不良心理现象如果未得到消除或缓解,患者往往在邻近手术时心情紧张,难以入眠、有些患者甚至高度恐惧、心率加快而诱发一些基础疾病发作,严重者甚至推迟或取消手术,影响治疗及患者的康复。因此,术前宣教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护士应在术前访视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耐心地进行必要的解释及安抚,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手术的方式、手术的优点及效果以及术前准备与注意事项等,护士要热情和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耐心疏导、恰当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帮助其克服不良的心理压力与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对于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抚,根据手术治疗的需要,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的方式、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同时交会患者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与技巧。例如:术前通过心身放松达到消除或缓解紧张焦虑的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前禁食、禁水、禁烟酒;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训练;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对疼痛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例如:对于恐惧手术、担心手术失败的患者,要耐心地给予安慰,恰当地疏导、简单介绍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手术医师业务技术水平及手术成功率。积极启发、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担忧手术后影响容貌、形体或发生其他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导致的家庭经济负担的患者,要申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挑战,使其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充分利用语言及具体行为,获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4 其他的心理护理要点 手术前,护士对患者要关心备至、嘘寒问暖、视如亲人。要认真查阅病历,了解其病史、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及手术部位等,校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适时地给患者鼓励安慰,尽最大努力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静脉穿刺时要做到轻、稳、准,力争做到一次成功,减少患者因疼痛带来的不适。再给患者摆放体位时,告知正确的体位对手术的重要性,让其主动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其自尊。
2.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除全麻外,一般都处于清醒状态,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言、行、器械物品的噪声,都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到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言语、行走、器器械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噪声;污染或者有血迹的敷料尽量不让患者看到;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意识、了解患者情绪变化,选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手术可能出现的疼痛与不适。例如术中牵拉脏器反射的不适与牵拉痛,让患者有思想准备;术中禁忌对患者冷漠、态度生硬,在患者情绪低落悲伤时,因给予及时疏导和安慰,转移其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情绪,遵守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手术。
2.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后患者往往因术后疼痛和虚构,不愿下床活动,急切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手术是否成功,担心术后遗留后遗症。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术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伤口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术后,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患者微妙心理变化,运用亲切关怀的语言与行为安抚患者,告知其手术的真实情况及手术效果,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手术切口疼痛、反映性体温升高、腹胀、恶习、呕吐等表现均属于术后的正常反应,嘱咐患者不必多虑。要加强巡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正确排便、告之术后适时下床活动的好处及必要性等。护士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让其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与帮助,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战胜疾病。
3 结果
经过对本组手术患者的回顾性评价、分析结果,通过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护理实践,极大程度地消除或缓解了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使患者能以较为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达到预期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1058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出院768例,好转233例,转院57例,死亡0例,治愈好转率达94.6%。
4 讨论
心理护理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及时准确地发现与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加速康复、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本组1058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等,甚至有的不配合治疗,拒绝手术或一再延迟手术时机,给治疗与康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围手术期宣教、共性化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必然要求与核心基础。护士在患者住院的第一时间起,就要通过密切的监护与观察,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与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规律,适时恰当地选用护理心理学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防御能力,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为手术和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具备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深的心理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给患者以有效的心理引导,及时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运用善意的疏导、恰当的解释、真诚的抚慰、优质的服务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使其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