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月痉证临床治疗体会1例
2012-08-15孟立实
孟立实
痉病,多见于伤寒外感之后,邪在筋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角弓反张为主症,表实无汗者为刚痉,表虚有汗者为柔痉,主要由于肝失疏泄,肝风内动而引起。也可以由湿病热盛或津伤引起,在署月发生者,称署月痉证。本人随王檀教授出诊,见其治疗署月痉证一例,药到病除,体会颇深,现将医案摘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迟X,女,67岁,因反复抽搐20 d,加重1 d来院就诊。该患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肺心病病史10年。20 d前自觉停用“比索洛尔”后出现心悸,牙关发紧,四肢强直,手足搐愵,伴呼吸困难,咯痰,喘促,正在约5 min后缓解,但之后反复发作,发病时无意识不清,无大小便失禁,无舌咬伤,发作3~5次/h,持续5~7 min/次。在当地医院不能明确诊断,遂转入-大医院。给予脑电图,头部核磁检查后,排除癫痫及脑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未有明确诊断,只给予对症治疗。抽搐时给予安定解痉,给予辅酶Q10营养神经,住院10余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仍时有发作。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转至我院。因患者发作时伴有哮喘症状,故收入我疗区。入院后患者频繁抽搐,急请王檀教授会诊。症见:频繁抽搐,情绪不宁,咳嗽,咯痰,色白呈泡沫状,喘促,喉间哮鸣有声,胸闷如窒,恶心,纳差,夜寐欠安,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平肝熄风,方药:杏仁 10 g,白蔻仁 10 g,炒薏仁 30 g,川朴 10 g,法半夏 10 g,通草 15 g,滑石 20 g,竹叶 15 g,柴胡 10 g,枳实 10 g,炙甘草10 g,患者急煎一副口服,夜间有一次抽搐。第二天未有抽搐,口服药物5副,抽搐再未发作[1]。在我科继续治疗原发病,好转后出院。
2 结果
王檀教授利用脏腑辩证结合经络疗法,抓住病机,组方精当,药到病除,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解除痛苦,使众人皆服[4]。
3 讨论
署月痉证见于《温病》第二十篇《湿热病篇》:“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遂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三焦与肝同司相火,脾虚湿旺,中焦湿热不解,则热盛于里而少火悉成壮火,火动则风生,风为木之气,风动则木张,外窜经络成痉,阳明经脉夹口环唇,湿热挟风侵入阳明胃经则见口噤;脾主四肢,湿邪走窜太阴脾经则四肢牵引拘挛。甚则角弓反张。薛生白曾说:“太阴内伤,湿邪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肺属金,金病反被木侮,木不疏泄,郁而化风。患者平素就有手足蠕动,肝风内动之象,中焦湿热不解,热盛则风生,湿热挟风走窜经络则发为本病。舌淡苔白边有齿痕,皆为脾虚湿盛之证[2]。
治疗上用三仁汤和四逆散加减。由病机可知,此病发生主要因为脾虚肝郁,除了清热利湿,还应该调和肝脾功能,使气机得畅,湿邪不生。而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性苦凉,入肝胆经,《本经》《别录》中记载;多属肠胃中饮食痰水停滞之症,则诸般积聚,皆由中气无权,不能宣发使然,柴胡能振举其清阳,则大气斡旋,而积滞自化。柴胡生发阳气,疏泄郁滞透邪外出;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本草衍义补遗》中提到:”枳实泄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泄气之药也“,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四逆散中本有白芍一味药,用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在此处省略不用,是考虑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再加以柔润阴药,两阴相合,遂有固结不解之势,为防止湿邪留恋,故去白芍[3]。王冰曰:对者,效如神。在此例患者身上就有具体体现,抽搐本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西医只能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此例病案中可以看出:抓住病机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综合四诊合参,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从中分析出病机的关键;只有准确的抓住病机,才能做到“有是症,用是药”,才能准确地随症加减,对症治疗。病案中所用的两张经方,皆是历经千年仍效如神,由此可见,抓病机,活用经方,也许是未来中医临床人努力的一个方向。
[1] 何若苹,徐光星.痉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一.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3.
[2] 朱秀华.《金匮要略》湿病述要.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9.
[3] 万峰,叶品良,魏座英,等.《金匮要略》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3-4.
[4] 杨永奎,陈永祥,胡苍云,等.葛根汤、桂枝汤对家兔颈椎间盘组织白介素1β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调解作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