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给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2-08-15孙海艳
孙海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占儿科门诊急症患者的70% ~80%,上感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此病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少数由细菌引起。小儿得了上感,症状轻重不一,常见的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咳嗽及声音嘶哑等,还有的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大多数患儿有发烧,体温可达39℃ ~40℃,持续1~2 d或数日,有的婴儿由于突然高烧,而引起抽搐,医学称为高热惊厥。治疗上无特殊药物,主要对症处理。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进行阿奇霉素给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7个月至13岁,3岁以下20例,3~7岁30例,8~13岁10例。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
1.3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消失;有效:体温下降,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改善,仍有阳性体征;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好转后反跳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良反应:对照组皮疹8例,恶心呕吐3例,轻度腹泻10例;治疗组皮疹3例,轻度腹泻6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 ~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其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的季节,不要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红霉素是传统治疗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对支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常发生严重的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造成了额外的痛苦[1]。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经过结构修饰后的产物,抗菌机理与红霉素类似,具有更好的组织渗透性,对酸的稳定性更强,抗菌谱更为广泛。阿奇霉素体内代谢不需要肝药酶P450参与,对肝脏无损伤,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良反应:对照组皮疹8例,恶心呕吐3例,轻度腹泻10例;治疗组皮疹3例,轻度腹泻6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穆战营.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