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鼻内镜手术60例临床分析
2012-08-15郭志俊
郭志俊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老年人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多种疾病,本病的发生也比较常见。鼻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新方法,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及手术适应证,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我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60岁以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行鼻内镜手术的60岁以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0例(109侧)。年龄60~81岁,平均(67.4±2.14)岁,男41例,女19例;身体健康无其他合并症者22例,同时患其他全身性疾病38例(63.3%),其中高血压14例;心肌缺血7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并存症11例;病程3~27年,首次手术者41例,有二次或多次手术者19例;按照1997海口标准[1]进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Ⅰ型1期5例,Ⅰ型2期4例,Ⅰ型3期5例,Ⅱ型1期9例,Ⅱ型2期18例,Ⅱ型3期13例,Ⅲ型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加控制性降压,使用Wolf鼻内镜及手术器械,配合美敦力吸切钻。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及筛泡,根据情况开放前、后筛,上颌窦、蝶窦及额窦,视情况行中鼻甲、下鼻甲部分切除及鼻中隔矫正术;如合并鼻息肉者,在避免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整切除息肉,术后填塞膨胀止血海绵。术中出血30~270ml,平均105ml,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1.3 围手术期处理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及水平CT,行鼻内镜检查;有合并症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病情控制后再手术。我们的做法是:①高血压患者手术前舒张压控制在90 mm Hg以下。②冠心病心电图异常者术前治疗一周后手术。③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及白细胞计数升高者,术前应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④糖尿病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5.55~8.33 mmol/L之间。⑤Ⅱ型及Ⅲ型患者术前如无糖皮质激素禁忌,术前口服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连用一周。
1.3.2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呋辛7天,对头孢类过敏者选用依替米星,如行鼻息肉切除术,如患者无禁忌证,常规应用地塞米松3~5 d,术后应用凝血酶2 d。鼻腔局部处理:术后48h抽出鼻填塞物,术后第五天开始用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冲洗鼻腔。第七天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凝血块后出院。嘱患者院外坚持冲洗鼻腔8~12周,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半年。出院后一个月内每周复查一次,第二个月每两周一次,三个月后每月一次,半年后每两个月一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收缩、吸引、清理囊泡和肉芽、分离粘连等。术后随访1~2年。
2 结果
一年后随访,治愈45例(75.0%),好转12例(20.0%),无效3例(5.0%);总有效率95.0%。并发症发生4例(6.6%),眶纸板损伤3例,复视1例。研究对象中无效者为鼻息肉病,且合并有糖尿病史;出现并发症者均为前期有二次或多次手术史。
3 讨论
3.1 老年人体质弱,抵抗力减低,愈合能力差;多伴有其他并发症。使得老年人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增加,术腔上皮化时间延长,如何提高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鼻科学者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随着ESS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文献报道治愈率为60%~85%[2,3]。鼻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操作精确,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同样适合于老年患者。本文采用ESS 手术,治愈率达 7 6.7% , 与文献报道相似[4,5,6]。
3.2 术前并存症的处理: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本组病例并存症占63.3%,积极有效处理并存症,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5.55~8.33 mmol/L之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控制在90 mm Hg以下,冠心病心电图异常者术前应用抗心绞痛药及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术前抗生素治疗3~5天后手术。只有积极有效控制并存症,才能确保手术安全和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3.3 麻醉方式的选择: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衰减,应急能力差,疼痛刺激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选择合适的麻醉是确保患者安全、无痛、平稳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我们采取全身麻醉加控制性降压麻醉,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可减少术中出血,60例手术无一例术中出现麻醉意外及严重并发症。
3.4 正确的术中处理:术中所有病变在直视下进行,切忌盲目操作及撕、拉等粗暴操作,应尽可能保护正常黏膜和重要结构,减少血少,减少手术的危险性[7]。本组研究对象中有前期手术史者19例,占31.7%,此类患者解剖标志不清,极易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应仔细寻找残留中鼻甲,所有操作始终在中鼻甲外侧进行。
3.5 围手术期处理:我们从术后第五天开始鼻腔冲洗,每日两次,冲洗完毕鼻腔喷入布地奈德鼻喷剂;术后鼻腔冲洗可利于血痂排出,激发创面尽早上皮化,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局部水肿,控制囊泡和小息肉生长,防止复发,术后应用半年;对于鼻息肉病应用时间更长。
3.6 术后随访的必要性:鼻内镜术后上皮再生回复阶段开始,术后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疗效,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愈合迁延,甚至出现新的病变或复发。老年人术后上皮化时间较长,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随访的必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随访计划,保证了手术的疗效。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鹿娟.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浙江大学,2010.
[3]刘春华.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预后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09,16(6):127-129.
[4]徐彦,张雷,汤建国,等.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1):23-25.
[5]王云杰,余翔.老年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6):279-280.
[6]潘业跃,王道本.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实用老年医学,2002,16(1):30-31.
[7]周海波,王燕娟.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93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1,22(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