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策略研究

2012-08-15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鹤文

中国商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资源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鹤文

自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旅游经济呈现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指明了海南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各地如何抓住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经济,打造地方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概况

地方旅游经济是指各个地方依托自身旅游资源,根据自身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活动过程。地方旅游经济具有鲜明特色和极强竞争力两个显著特点,鲜明的特色可以对游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而极强的竞争力可以让游客产生很强的留恋感。地方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得好,不仅可以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良好,还可以给游客留下较好的印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为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概况,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各个省市的发展情况。我国除了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广东、上海和北京,而最低的是宁夏、甘肃和青海。仅以入境旅游为例,2010年广东省入境旅游人数为3141万人次,创汇123.83亿美元,上海为734万人次,创汇63.41亿美元,北京为490万人次,创汇50.45亿美元;而宁夏为2万人次,创汇0.06亿美元,甘肃为7万人次,创汇0.15亿美元,青海为5万人次,创汇0.20亿美元。二是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仅以入境旅游来看,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前六名的是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珠海和杭州,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前六名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和天津,国际旅游创汇前六名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和天津。总的来看,我国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较好,同时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较大。

2 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全局观念,旅游发展规划不足

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全局观念,没有从全国或全省的高度来全盘考虑,自身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全面,使得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长远规划严重不足,造成地方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长远规划,不能树立全局观念,势必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遭遇严重障碍。如现在很多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就是因为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目前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和汽车数量急剧增多的现实情况,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

2.2 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资源浪费较大

地方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有些景区的建设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就导致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种资源浪费严重。如自2008年7月《赤壁》在全国公映以来,“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故里之争”随之被引爆。先后有五省七地卷入纷争,分别是湖北嘉鱼、安徽潜山、浙江义乌、河南商丘、湖南岳阳、安徽庐江和安徽南陵,一时间争斗难解难分,让人眼花缭乱。此间,各地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仅以湖北嘉鱼为例,其二乔公园项目占地163.34亩,总投资高达3500万元,手笔之大,让人惊叹。

2.3 特色不够鲜明,旅游的吸引力偏弱

鲜明的特色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也是地方旅游经济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然而实际之中,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往往是盲目快上,迅速发展,没有深度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未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进而造成对游客的吸引力偏弱。如全国有一段时间,农家乐旅游市场非常火爆,但很快就进入了萧条。根本原因就在于农家乐没有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给游客的印象就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游客去过一次,就了无兴趣,不能给顾客全新刺激的感受,所以,只有形成鲜明特色,地方旅游经济才能长盛不衰,利润丰厚。

2.4 服务品质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也是企业综合素质的最根本体现。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中,往往由于旅游服务的品质不高,不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甚至超值的服务,有的甚至还对消费者进行强买强卖和各种欺诈行为,导致自身旅游经济毫无竞争力可言。如有的地方旅游景点,价格偏高,条件较差,虽然打着生态旅游、天然食品的旗号,但并无真实之名,这样的旅游只能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最为关键的就是留人留心,让游客对旅游过程感到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2.5 开发产品单一,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目前很多旅游景区的收入,往往仅靠较高的门票来获得。而相应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或者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很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在2010年国内旅游中,人均消费只有598元。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市场中,休闲旅游是主流,而我国目前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消费水平,是壮大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

2.6 产业集聚不够,旅游景区协调较差

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往往过多重视点的开发,旅游景区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使得景点一般呈现距离较大的点状分布,无法形成景区资源的强劲合力,使得游客在旅游路途中消耗时间过多,真正用于景区旅游享受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在很多旅游景区并没有形成产业集聚,酒店和娱乐配套设施不能有效跟上,使得游客吃住的地点与景区距离过远,为游客出游造成诸多不便。如何进一步协调旅游景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给游客提供吃喝玩住的一条龙服务,是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3 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有效策略

3.1 树立全局观念,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做好旅游发展规划。首先,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国和省市的旅游整体之中,通盘考虑,认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置身于国家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其次,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旅游的目标地位,为旅游发展指明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形成合力,事半功倍。最后,倾地方全力想尽各种办法,将旅游经济打造为地方的支柱型产业。

3.2 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极为宝贵,政府财力相当有限,因此一定要减少各种重复建设,更加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旅游资源。一是要加强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如在名人故里争夺中,国家旅游总局应该未雨绸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二是地方亦应该积极反思,避免严重的“撞车”行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区位和人文优势,要走自主创新开发旅游的不同道路。三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科学评估旅游开发的投入产出比,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3.3 打造鲜明特色,提升旅游吸引能力

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只有如此才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是要深度挖掘自身旅游资源,形成自身特有优势。如焦作云台山,其鲜明特色就是国家地质公园,别的地方无法复制,也无法模仿,吸引力也就异常强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突出自身的特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再好的旅游资源,不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也只有抱着金饭碗饿肚子。

3.4 提高服务品质,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地方旅游经济要提高服务品质,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创建自身的品牌。只有创建品牌,才能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各地旅游竞争非常激烈,地方只有建立旅游品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二是要提升服务水平,做到诚心待客。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优质甚至是超值的服务,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提高景区的留恋度。

3.5 开发多样产品,积极刺激旅游消费

只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才能进一步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提升旅游经济中的消费水平。一是增加旅游产品的类型。旅游产品类型的增加,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对其更具消费吸引力。二是提高旅游产品增加值。对旅游产品进行一定的包装,或是进行深加工,提高其自身的品质。三是改善旅游产品的销售策略。对旅游景区的产品实行平价销售,减轻游客心理负担,让其放心消费,杜绝宰客现象发生。

3.6 引导产业集聚,大力整合旅游景区

要引导产业集聚,整合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源:一是要完善旅游经济的各种配套设施,实现游客的吃住玩乐的一条龙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是整合旅游景区资源,实现旅游景点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转变,让游客旅游中时间安排紧凑,景点享受充分。三是要加强旅游产业集聚引导。鼓励当地企业参与到旅游景区的开发中,形成合力,使整个旅游景区做大做强,最终将地方旅游经济办成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1]石长波,徐硕.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

[2]唐闪光.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

[3]周克军.新形势下促进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