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提问

2012-08-15朱小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方位词思考问题小朋友

◆朱小萍 周 悠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幼儿园)

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提问

◆朱小萍 周 悠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幼儿园)

当前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师的提问,而忽视了幼儿的提问。如果幼儿提问,教师不是敷衍地应付一下,就是视而不见,生怕干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因此,教师既不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也没有很好引导幼儿的提问,因此,幼儿的提问现象很不乐观。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引导他们提问呢?笔者以为教师应根据孩子好动、好问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动手做中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和提问习惯。

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后,幼儿好像什么都懂了,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问题却出乎意料得多。因此,孩子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问题空间,使他们边动手、边思考、边提问,从而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一、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提问

问题来自自我的困惑和好奇,而幼儿在动手实验中必然使身体产生感觉,引起孩子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使幼儿向教师提问。

案例:

有一次,我园中班一位教师在开展“好玩的水”的一堂集体教学活动课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选择了《戏水》这节活动为“引子”,通过有趣的玩水游戏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沉浮现象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提问。

在水的沉浮这节课堂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做了几个小实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观察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是用一张普通的纸做成小船,放在水上,看看小船会不会沉下去。第二个实验中,自己可以用橡皮、小磁铁石等玩水,观察哪些物体更容易浮出水面。为了引发幼儿自己思考,给幼儿提供提问的时间,让幼儿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中提问。

小朋友们在实验中发现,当纸船放进水盆里时,船就会浮到水面;而当在纸船上放一些体积小的重物体时,船的沉浮就发生了变化。

幼1:纸船为何浮在水面上,而小磁铁石却为什么会沉下去?

幼2:小磁铁石放在大的纸船上却没有沉下去?

幼3:小磁铁石放在纸船上就沉下去了,为什么?

……

教师:你们发现的问题太棒了,你们可以找一下规律,物体的体积的大小、重量与沉浮的关系。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再去实验与观察,并不断地在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思考:

本案例中,教师不是直接问幼儿有什么问题,而是创设了让幼儿动手的情境,在亲身的实验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使孩子有问题可问,培养了孩子提问题的意识。

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教师不是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而是脱离孩子生活和学习实际,使孩子缺少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不利于培养孩子提问。

我们知道,孩子的提问水平是有层次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目标分类说,“提问”可分为六个层次的类型:知识水平、理解水平、运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和评价水平。而对幼儿的阶段来看,他们还停留在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之间。因此,给孩子创设环境,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他们思考问题,并能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

二、引导幼儿在动手做中提问

幼儿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的体验,才能更加有效地与原有的认知结合起来,如果产生认知冲突时就会引发孩子思考并提问。

案例:

在我的中班上,有些小朋友对“左、右、前、后”的方位词概念常常混淆。于是,我经常请小朋友做“猫抓老鼠”的游戏。

在游戏中,让那些对方位词模糊的小朋友分别担任“猫”的角色并在他们左手上系上小铃。这时,我扮演成“老鼠”。我一会儿站在“猫”的左侧,一会儿站在“猫”的右侧,并不断变化,前后左右位置。

我碰“猫”的左手小铃会响,扮演“猫”的小朋友就问:“‘左边’吗?”没有小铃,就是右边。扮演“猫”的小朋友就问:“在我脸的前面就是‘前方’吗?在我背后的老师就是‘后面’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当我走在他的前面后,背对着他问:“我在你前面,还是后面?”他说:“你在我的前面,而我在你的后面。”

我启发地说:“那你现在掌握了前后左右的概念吗?”

“是不是系小铃的一边是左边,没有小铃的一边是右边?”这个小朋友问道。

我说,你太聪明了。“左、右、前、后”是一个相对的方位,要以一个参照物才能来确定周围的目标方位。

这时,那些对方位词概念模糊的小朋友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原来学习方位词是那样的简单有趣。

思考:

孩子天性爱提问,只要有提问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就会向教师提问以解答自我的认知困惑。因此,本案例中的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动态的动手做情境,在孩子欢乐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感而问,从而使游戏活动成为幼儿提问的源头活水。

反思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各类活动中,教师向孩子提问得多,孩子向教师提问得少。显然,这不是孩子不喜欢提问,而是教师没有给孩子想问题的环境和机会。另外,即使小朋友有问题要问,教师没有给他们提供提问的时间,那么,小朋友也不可能有时间向教师提问。因此,本案例的可贵之处在于教师为幼儿创设思考问题和提问的环境,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掌握了对方位词的感性认识。

三、引导幼儿在对比中提问

比较才能发现差异,因此,要引导幼儿提问,培养幼儿观察对比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基于我班有迟到现象和天气变冷,小朋友的作息可能需要调整,所以我准备了一节生活活动“宝宝几点睡觉”。活动开始我问小朋友每天晚上几点睡觉?平平说:“一点睡。”天天说:“12点睡。”萱萱说:“8点睡觉。”我说:“平平昨天睡觉睡着了,起来有什么感觉?”平平说:“有点舒服。”我追问:“小朋友现在个子小,需要长身体,长身体是在什么时间长?”玉玉说:“每天吃菜,身体就长大了。”平平说:“我爸爸每天到公园里去锻炼,身体就长大了。”我说:“去公园是锻炼身体和吃有营养的食品,身体健康,人长大是在睡觉的时候长的,所以每天最好要睡10~12小时。我们小朋友每天8点可以梳洗和准备,8点到9点可以睡觉到第二天7点起床,这样是10个小时左右。8点来幼儿园。”平平妈妈是小学老师,他提问:小学生要上些什么课?小学生上午的时间里要上几节课、下午要上几节课?我就把钟拨到早上7点,轩轩小朋友就说:“我每天7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那小学生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教师说:“小学生8点要到校进行早自习,晚上要回家做作业,完成了才能睡觉。”

另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中班一节课20分钟,那么,小学生多长时间一节课。”

教师说:“他们一节课3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上午有4节课,下午有两节课。”

一位叫天天的小朋友说:“小学生是否与我们一样玩游戏呢?”

教师:“小学生也有游戏活动,课间休息时间就是游戏时间。”

……

思考:

集体活动往往是老师问幼儿答,活动是老师预设好的,孩子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本案例中的探索集体活动中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存在好奇,往往把自己的作息时间与小学生进行比较,能够有自发的提问,老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提问,并给予解答,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反思我们的日常幼儿教学,教师喜欢直接把答案传授给幼儿,而不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产生认知冲突,感到困惑,然后提问,孩子通过提问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传授要牢固得多。幼儿提问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在主动学习中,不仅可以培养提问意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想象力等,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方位词思考问题小朋友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按图索骥
把“根”留住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汉语方位词研究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