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年边上的好书
2012-08-15张光茫
张光茫
2012年新年伊始,国内众多出版社精心为读者烹饪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其中有的刚出版不久,有的即将与读者见面,令人充满期待。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的部分作家新书,以飨读者。
张炜:寻找生命中的童真
从获得2011年茅盾文学奖、浩浩三十九卷四百五十万字的《你在高原》,到2012年新近推出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半岛哈里哈气》,著名作家张炜的创作,总是给出版界和读者带来某种突破之感。这位我们印象中传统严肃文学的作家,以扑面而来的童趣与童真,形成了他最新的书写。
《半岛哈里哈气》采用了儿童的视角来表达,书中“爸爸”把海边的动物和主人公这群贪玩的小伙伴都叫做“哈里哈气的东西”,这套书也以“半岛哈里哈气”这个可爱的名字命名,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对此,张炜说道:“童年的纯真里有生命的原本质地,这正是生命深度,而不是什么肤浅之物。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儿童视角导向了简单,而是走向了另一种真实和复杂。”
书中那些与自然贴近的生活,很令在都市生活的人怀念,描写的孩子们的故事也很令成年读者怀念,这是张炜怀念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些生活如今都离我们非常遥远了,可是我们能够让记忆去复制它们,让它们尽可能鲜活地出现在文字中,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享受。张炜希望与读者一起分享这种享受。
姜文:稳步前进的才华与智慧
著名导演姜文有7年没有出书了。2012年新年伊始,他一下就推出了《骑驴找马》、《长天过大云》两本新书,前者讲述的是电影《让子弹飞》、后者讲述的是《太阳照常升起》。书中充满了姜文的智慧、才华和勇气。
两本书的书名都由姜文亲定,姜文说,“骑驴找马”是他们整个团队的口头禅,也是他在电影创作中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通俗地说就是“稳步前进”。只有先骑上驴,才有可能找着马,原地打转儿没用。而《长天过大云》则取自姜文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桃花林中村,人面皆醉魂。横槊秋燕北,长天过大云。”据了解,姜文新书序言阵容亦十分强大,史铁生、王朔均为其撰写序言。
姜文认为,要懂他的故事,得费一番脑筋。就像《太阳照常升起》,许多观众都说,不知道姜文到底在表达什么?“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是观众的遗憾。出书,就是想让更多的观众看懂我的作品。”导演的书我们见过不少,如冯小刚的书,重点在幽默。姜文的特点就是思考深刻,往往你读完一段,还不大懂,还得回头再仔细品味。他自己都说,读他的书,得动脑子。
特朗斯特罗姆:向纯洁的诗歌致敬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版本的《特朗斯特罗姆全集》(中文版),将于2012年年初上市。此前市面上已有的全集,只收录了至1999年的作品,此后的新作尚未收录。这次由旅居瑞典的中国诗人李笠翻译的新版本,将囊括特朗斯特罗姆迄今为止的全部200余篇作品及诗人小传,其中新作总计60余首,多为俳句。李笠还对一些旧作的中文译文进行了修订,语言打磨上也更为精致。
特朗斯特罗姆是个非常严谨的诗人,精益求精。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一般需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有的时间更长,长诗《画廊》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的诗中,我们很少碰到日常套话或流行语,即便它们描写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国诗人应向特朗斯特罗姆学习的地方在于,写得少一点,写得好一点,对每一首诗都多花些时间。
诺奖得主的作品颇受中国读者关注,新年刚过,国内就出版一个诗人得诺奖之后的诗歌作品全集,足以看出对诗歌的看重。出版方表示,“在当下通俗读物当道、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希望让喜欢诗歌的读者,多一个欣赏高质量诗歌的机会”。
毕淑敏:思索生命的慈悲与怜悯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推出长篇新作《花冠病毒》,此书已于2012年1月在全国上市。《花冠病毒》作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告诉我们要直面未来世界里人类的心理灾难,积极探索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
《花冠病毒》讲述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病毒因人类破坏环境而肆虐,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殊死一役。毕淑敏称,“我也希望它燃起短暂而明丽的火焰,传递我发自内心的徐徐暖意”。透过病毒这个外在的、张力十足的故事,展现出了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显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毕淑敏坦言:“这部小说,虽积攒已久,仍然是柴。即使是柴,我也希望它燃起短暂而明丽的火焰,传递我发自内心的徐徐暖意。”毕淑敏把故事放在了未来的201N年,以未来体架构出人类面对病毒来袭的处境和心理,情节步步为营,读来有灾难大片之感。小说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病毒的关系的分析和描写,对于人类未来的命运的思索,已抵达极度纵深的层面。它不单单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思索,在探寻,在表达更高层面的慈悲和怜悯。
王刚:关乎整个时代的教育现状
《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著名作家王刚两年前的《福布斯咒语》,一经推出立即引起房地产界的震动,引得地产商人人自危。2012年1月出版的《关关雎鸠》,同样是一部非常特别的重磅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与教育部长对话之书,无情地揭示着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这失败关乎每一个学生、老师、家长,关乎整个时代。
在《关关雎鸠》一书中,受困的不止是学生,堂皇的艺术高校中,却不能包容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王刚力图用文学来与教育部长对话,有人认为他这部作品在写一个理想破灭的大学教授,这中间有他本人的影子。他对大学教授职业生涯似乎绝望了,让人联想起陈丹青,王刚说:“虽然行为方式不同,但想法确实一样。应该说《关关雎鸠》是陈丹青的那种内心深刻表达的小说版。”但显然他并没有绝望,否则与教育部长对话就失去了动机。
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关关雎鸠》写的是一个理想的失败者的故事,表达了理想的不断消磨和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饱含理想却处处碰壁,这引起人们的反思。这部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对当代学校有着警醒作用,因为书中所写的学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章诒和:扭曲时代人类的众生相
2011年6月,著名作家章诒和的首部小说《刘氏女》出版,深受读者喜爱,上市半年销售近十万册,年底获《亚洲周刊》2011年十大小说奖项。2012年1月,系列小说第二本《杨氏女》推出,依然是女囚的故事,依然是探讨人性,只是这次的罪刑为“通奸杀人”。
香港知名作家曹疏影在采访中问章诒和:“您觉得这次写作与以往散文写作相比,是否能说出某些散文写作中难以说出的东西?对什么样的题材您才会选择以小说来写?”她回答说:“牢狱生活对我精神伤害太大,太深……梦中惊魂不定,醒后大汗淋漓。”她的那些经历曾经是她的苦难,但从写作小说的角度来说,这成了她的优势。
章诒和写女囚,大都围绕着情与性,在女囚中,婚姻犯罪、性犯罪几乎是第一位的。她说,监狱里私下谈话内容都离不开性,年轻女囚违反监规的“丑事”绝大部分是性事。《杨氏女》中,何无极的母亲何老太是让章诒和最为痛惜的人物,她说写作这个人物时常常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并因此泪流不止。已近暮年的章诒和称已将写作与生活合二为一,对她来说,生活欲望就是写作欲望。
朱军:百感交集的“零点时刻”
龙年春晚愈走愈近,2012年的零点时刻正日夜兼程,带着喜气向我们奔来的时候,著名主持人朱军出版了《我的零点时刻》。在书中,朱军带领读者,共同体会百感交集的“零点时刻”。
这本书是朱军的坦诚之作。在书中,朱军说如果把春晚比作一道宴席,他只是跑堂的,负责把大家招呼好,把菜摆在桌子上,摆整齐、摆漂亮,让大家吃着舒服。有人将《我的零点时刻》的“主题思想”提炼出来。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一是众人太“抬举”春晚,才让春晚承载过多;二是“主持人只是跑堂的,节目的好坏跟他无关”;三是“春晚植入广告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从理论上讲无可非议”。显然,这种评论太过苛刻。
这里,我们看到春晚的幕后英雄们常常废寝忘食,忘我地工作着,一边是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另一边还要跟各路人马打交道,承受来自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年三十,奉献给全国观众的这台晚会。读这本书,会让人想起新年的钟声,想起除夕那个万家团圆的时刻。
安意如:写就现代版的“仓央嘉措”
以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的才女作家安意如,2012年1月,推出她首部长篇小说《日月》,用一贯纯美的散文式语言,讲述了一个现代版仓央嘉措的故事。
“《日月》远胜于我所有成名的书,它让我看到自己的心,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安意如说,《日月》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西藏,关于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故事源于2007年8月首次入藏,在珠峰脚下的老定日,她遇见了一个极伶俐的流浪小孩子,是他触发了灵感。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30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为什么选择仓央嘉措作为书中符号?安意如解释,仓央嘉措不只是一个情圣、情僧而已,他是信仰之王、是修行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对情感的屈从,“现代人没有归宿感和责任感,《日月》的初衷是解除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