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

2012-08-15刘秀珍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初高中学法数学知识

◆刘秀珍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武山一中)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

◆刘秀珍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武山一中)

一、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1.教材问题

首先,由于实行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二次函数在初中内容中较低,但在高一函数中应用广泛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其次,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容量大,高一一学年就要学习4个模块,这对与过渡期的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教法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只是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排难来释疑。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进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法问题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立体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破费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质量的提高。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用的对策

(一)搞好入学教育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在整个中学数学所站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及时复习高中数学中常用到的初中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互相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复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2.把握新课改下教材的教学

新教材的思想是螺旋式上升,因此在高一必修模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不应过于强调难题,偏题乃至高考题,否则不仅学生难以接受,而且内容也难以完成,这些与新课改理念也是相违背的!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设计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历史成功原理,唤起学生良好的数学热情

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用运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则怪学生,更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述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同时,新教材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地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的请教老师和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初高中学法数学知识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