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外关注“附件”,文内重视“词句”
——低段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素课教学札记

2012-08-15周晓峰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景象雷雨

◆周晓峰

(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

文外关注“附件”,文内重视“词句”
——低段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素课教学札记

◆周晓峰

(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

公开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俨然成为主流,但有些课文篇幅短小,言辞朴实,就不一定非得用上多媒体。“清蒸”教材,回归本真也会别有一番风味,这犹如厨师烧鱼,红烧虽然美味,但要吃出鱼的本味远不及清蒸的好。下面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为例,除去“声、光、电、色”等辅助手段,倡导文章外关注“附件”,文章内关注“词句”的素课教学,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

一、文外关注“附件”,习得方法

在人教版教材中,除文章外,插了“泡泡语、插图、课后练习”等文本附件,这些“附件”,具有很强的导学功能。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紧抓“附件”备课,更要引导学生依靠“附件”,自主学习、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1.文本插图明内容

教材中往往配有直观形象的插图,虽具有导读功能,但学生往往会忽略。我们应努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

初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看看图中画了什么?学生马上能说出第一幅图画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画雷雨后的景象。我随机板书“雷雨中、雷雨后”,一个孩子手也不举就大喊:“还应该有雷雨前景象的插图吧!”我表扬他并引导:“你真会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留给你想象的,是留给你画的。”同时板书“雷雨前”三个字。

接着,我又引导:“课文哪几小节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小节写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请你再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对了,轻轻松松理就清了层次。我顺势引导:“那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学生小手如林,都能说出课文主要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最后,我稍作小结:“你看,课文的插图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呢!其实,插图还能帮助我们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等,以后读书时别忘了关注插图,插图也是课文的一部分,边读书边看插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插图,插图就会“开口说话”,无形之中,习得了读书方法。

2.课后习题明重点

课后练习题紧扣文本重点,凸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导学、导练功能。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课后练习,深入学习。

理清文章思路后,我问学生:“课文学懂了吗?还有没有疑问?”学生摇摇头,都表示已经学懂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作如下引导:学习课文时,课后练习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因为它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引导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于是,我出示课后练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这问题一抛出,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思维又活跃起来。他们潜心默读,认真批注,滔滔不绝:

生:我从“闪电越来越亮”这句话里想象到天空仿佛裂开了,非常可怕。

生:读了“闪电越来越亮”这句话,我仿佛看到天上挂起了一块长长的白布。

生:第一小节“满天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让我想象到眼前一片漆黑。但第三小节的“闪电越来越亮”又让我想象到天突然亮起来,而且越来越亮。

生:读到“雷声越来越响”,我吓得捂起耳朵,难怪第二小节说蜘蛛逃走了。

……

学生品读想象后,我指着这道练习题小结:“你们看,课后习题就像课文的眼睛,有了它的提示,我们就能深入阅读,把课文越读越透。”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到了课后练习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的习得,让学生终身受益。

3.文本泡泡明方法

在人教版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泡泡语。小泡泡看似不起眼,却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悟情感;还能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学会运用……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关注“泡泡语”: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啊!我先请学生读句子——“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找到带点字“坐”。学生通过换字比较,感受到了雷雨后蜘蛛织网的悠闲,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的方法。

授之以渔,注重学法的迁移和运用,学生的读书活动才能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长此以往,他们的读书实践不再盲目,读书过程更加扎实。

二、文内关注“词句”,感悟语言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获得表达的方法和艺术。因此,教师应该有语言意识,关注语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低段语文的语言实践重点是“词句”教学,感悟语言的魅力。

1.“象声词”形象生动

师: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并圈出是从哪些语句中想象出来的,读书要学会作记号,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生默读课文、批注)

生:我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想象到了雨下得很大很大。

生:“哗,哗,哗,”让我仿佛听到了下大雨的声音。

师:前几天,我们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生:沙,沙,沙,春雨下起来了。

生:淅沥沥,淅沥沥,淅沥沥,小雨下起来了。

师:说得真好!“哗哗哗”、“沙沙沙”等这些词叫“象声词”,读这些词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非常生动,读起来也好听。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啊?

生:嘀,嘀,嘀,汽车开来了。

生:丁冬,丁冬,丁冬,泉水唱起歌来了。

生:呵呵,呵呵,呵呵,小朋友在傻笑。

……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哗,哗,哗”这传神的词语,感受语言的奥妙。并联系生活用词语,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会贯通。词语活了,内化为学生的血肉,课堂顿时灵动起来。

2.“语气词”情感丰富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想象到雨下得很大?

生: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指导读“树哇、房子啊”两个语气词,特别是“啊”的变音。)

师:我把“哇、啊”两个语气词去掉,你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NO,NO,读起来一点也不好听。

生:树和房子变得不可爱了。

师:语气词还有这样的妙用的,你们真会读书! 以后你们也要学着用哦!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雨越下越大,大雨倾盆。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生:往窗外望去,小花小草也看不清了。

师:能把句子说得更美更生动吗?(师用手在屏幕上点了点语气词。)

生:往窗外望去,小花啊,小草呀,都看不清了。

生:往窗外望去,高山啊,大树哇,都看不清了。

生:往窗外望去,公路哇,汽车啊,都看不清了。

……

师(赞许地):你们真的很会表达,这雨真的好大好大,我的脑海里又跳出一些四字词语来,你们呢?

生:倾盆大雨、大雨倾盆。

师:哟,一下子就两个,真了不起!

生:狂风暴雨!

生:瓢泼大雨!

……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努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强化运用,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和内化,增强学生主动积累、运用的意识。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致力于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努力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抓住语文之根,教习语文之法,除去浮华,回归本真,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景象雷雨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池中景象
雷雨
杯中异景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雷雨
冬天的景象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