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小组合作,构筑数学课堂和谐
2012-08-15◆陈宁
◆陈 宁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有效小组合作,构筑数学课堂和谐
◆陈 宁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和谐的课堂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许多教师不乏改革的热情,为了迎合课程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于是在课堂上,把每个教学内容,不论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辄合作”的地步。导致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点缀“走过场”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小组合作就一定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做到和谐。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保持和谐性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讲合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要想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必须要求教师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才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一方面学生均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来表现自我,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想法和思路。除此之外,还必须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创设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合作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例如:我根据我们班人数少的特点,在上课时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安排座位,有时排成条形的,有时排成方形的,同学们有时面对面坐着,有时面向老师,有时围成圆、半圆,这样大家总有一种新鲜感。又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把座位排成“田”字形大小相等的几个组,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猪八戒肚子饿了,他就缠着孙悟空去找吃的,孙悟空找来了8个桃子和一个大饼,师父要猪八戒平均分成四份,八戒瞧着这些东西,傻了眼,不知该怎么办?那现在猪八戒想请同学们帮他分,你们说说看该怎么分?”顿时,回答很热烈,有的说每份是两个桃子,大饼拿给师父吃;有的说两个桃子为一份,大饼不能分……这时我不马上更正,而是说:“到底该怎么分呢?等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时每位同学都想赶快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无形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到新课上,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
二、明确议题,让小组合作做到有的放矢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抓住具有探索性、系统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群体合作,达到优势互补的效应,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合作议题的明确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小组成员才不会自说自话、离题万里,互相间才会很好地沟通,才可能出现思维的碰撞,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这样教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让学生拼摆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面积,经过图形转换求出圆面积,结果学生想出几种方法:由近似的小三角形直接推出,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得圆的面积=(2πr÷16)×r÷2×16=πr2;拼成挖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得圆面积=2πr÷2×r=πr2;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近似的梯形,得出圆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这样的教学,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兴趣。
三、注重学生独立思索,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合作前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能有什么创新呢?平时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是把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出示,马上就放手让学生讨论,看似学生讨论得很热闹,真正有效果的却为数不多。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记得有一节课,课题是《统计》,出示表格后,马上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相关问题。有的学生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有的学生光顾自己审题、思考、解答;也有的坐享其成,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讨论也不过是做样子,走过场,并无多大收获。
四、注重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加深学生小组合作的印象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每一次的小组合作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很好地反思、调整,可以更好地为下次的小组合作做铺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印象,让学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才能让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印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让小组合作和谐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会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坚持这三个“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正确的教学策略为核心,以综合的评价机制为保证,和谐课堂一定能够建立,而和谐课堂理念必然将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