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困生不再“学困”

2012-08-15曹志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学困学困生课堂教学

◆曹志霞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一小)

让学困生不再“学困”

◆曹志霞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一小)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是“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何转化“学困生”,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乐学、会学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忧劳的任务。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作为教师向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通过多次与同事的研讨,根据学困生的成因,结合自己观察,我认为“学困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懒散型;二是自控力差,坏习惯多的意志薄弱型;三是身体有病,不能正常学习,即使学习但事倍功半的身体病态型;四是知识链脱节,形成断层的知识断层型;五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干扰造成的环境困惑型;六是智商欠缺的智力低下型。对不同类型,其方法也应当有所侧重。

一、关爱每一位学生,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老师感情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要取得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热爱、亲切、和蔼、一视同仁,没有偏爱。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上课充满激情,做事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这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走神,不当面批评,要多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吸引其注意力;学生有进步要及时鼓励。要和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二、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困生”内心深处一般很没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的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吞噬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于是,“学困生”更难走出“学困”的泥泞。“学困生”比优等生更需要得到尊重,也要求要有更坚强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恢复自信,自觉自愿地进行追赶任务。这就要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

三、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措施。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改革课堂,构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营造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对问题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介绍新知识时尽可能联系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滚动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弥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又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教师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我们应该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分享他们一点点的进步,理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的劳动。

四、结合学生实际,改变评价的方式

很多老师、家长经常对自己的学生、孩子说:“你看,某某同学比你好多了!”我认为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特别是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例如,在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如果他上次测验考了50分,这次考了55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要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只要努力,就会提高,就会成功。

对于功课较差的“学困生”,我们不应当把眼睛只盯在他们的不足上,而应当盯其长处,盯其闪光的地方,采取多肯定其它方面长处的办法。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家长来了解最近一次语文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的成绩,我说:“这个孩子可是个好孩子,每次和老师见面都会问好,和同学相处也不错,学习态度也比从前端正了。只是这次发挥失常,相信下次会考好的。”在场的学生很感动,下一次成绩果然明显上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它依然有足够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在教育中,我们不是选择可教育的学生而是追求可教育的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落后不是一天造成的,转变学困生的工作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本着“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心对待每一个“学困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用爱心去感化、转化“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进他们转化的“内驱力”。使学生不再“学困”,教师不再因“生困”而“困”,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猜你喜欢

学困学困生课堂教学
浅谈学困儿童的转化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让“学困”走向“学优”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