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之五提高科技含量是复混肥产业发展之路

2012-08-1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杨相东李燕婷

中国农资 2012年19期
关键词:复混肥造粒农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杨相东李燕婷

有一种观点认为,发达国家复混肥料最近10年下滑严重,有些欧洲国家肥料复混化率目前只有不到20%,所以中国的复混肥料已经发展过头,要大大减少。笔者认为,中国复混肥料的发展有自己的国情,照抄国外或盲目发展或过度悲观可能都是有害的。

我国复混肥肥料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之初曾有过争论,质疑过复混肥产业的发展,认为复混肥简单混配、二次加工、增加成本等,不宜发展。但今天看来,复混肥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已经超越了 “养分等量等效”的时代。复混肥通过养分释放和转化调控技术、增效剂技术、养分防固定技术以及改进加工工艺等,并将农化服务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物化到产品中去,使复混肥具有“养分等量增效”的特点,并且施用方便。另外,我国小农户经营,农业气候、土壤、作物类型的复杂性,以及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存在,也需要我国发展复混肥料。中国肥料的复混化率达到1/3(不包括BB肥)应当是可行的。BB肥是未来复混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BB肥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很好的发展。例如,美国2000万吨肥料用量,有1300万吨的复混,主要形式是BB肥,还有少部分的液体复混肥。根据我国的发展态势,发展2000万吨的BB肥(1000万吨左右的养分量,约占施肥总量的20%)是可行的。

我国目前有4000多家企业从事复混肥生产,企业平均规模1-2万吨,商品量 4500万吨,1800万吨养分量,复混率32%。当前复混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艺配方多乱杂。全国复合(混)肥企业农艺配方超过2万多个,多乱杂,缺少区域规范与规划;配方科学性不强。带来的后果是农艺配方不能与测土施肥有效对接,影响产业布局、生产、流通和施用,肥料效益差,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研究制定《中国复合(混)肥农艺配方区划》,提高配方的科学性,为复合(混)肥产业布局、生产、流通和施用提供科技支撑。(2)复合肥主流生产工艺-磷酸料浆工艺,生产流程长、耗能高、三废排放多、资源利用率低。带来的后果是工艺技术环境友好性差、成本高,浪费资源。解决的办法是开发流程短、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三废排放少的生态工艺。(3)复合(混)肥造粒技术主要靠人工控制,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工人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精准水平差,影响产能和产品质量。解决的办法是通过研究,开发复合肥造粒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4)掺混BB肥原料的科技创新需要加强,提升基础原料的科技含量。如普遍使用的挤压造粒片状颗粒钾,容易离析分层、施用不便,开发圆形大颗粒钾肥生产新工艺,推动BB肥原料产业技术升级。另外,需要加强BB肥基础原料的控制标准研究。

猜你喜欢

复混肥造粒农艺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增效复混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高塔熔体复合肥造粒装置顶部熔融液挂壁原因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