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提升任重道远
2012-08-15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水是农业的命脉。可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是以土为本,以肥为魂,以水为灵。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近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2005年至2009年,我国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采集了1300多万个土壤样本,得到了8177万个数据,通过数据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耕地土壤状况。
我国耕地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状况好坏参半。分析数据表明,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锌、铜、铁的障碍面积下降,而有机质极缺乏土壤的比例上升,有效硼、钼缺乏的土壤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我国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1.66g/kg,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高有机质含量的面积下降了13.6个百分点,有机质小于10 g/kg的土壤面积增加了3.9百分点;旱地方面,高有机质含量的面积下降了8.7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10-20g/kg的面积也减少了6.9百分点;而有机质含量小于10 g/kg的土壤面积增加了23.4百分点。虽然土壤中有效磷和钾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与近20年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总体看来,我国的耕地土壤存在4个普遍问题,一是高负重,高投入,只用地,不养地造成的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抗灾能力弱,农作物对养份的不均衡更加敏感;二是施肥结构、肥料投入不合理,土壤养分失衡,使得肥料利用率降低;三是化学物质过量投入,造成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四是工业排放造成的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技术以及新型肥料的施用、推广已刻不容缓,发展。
科学施肥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据统计,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的土壤有机质大幅下降,黑土层变浅。东北平原耕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cm,减少到现在的20-30cm,有机质含量也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了12g/kg,降幅达到了31%。与此同时,华北地区耕层变浅,南方地区土壤的酸化程度加剧,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时刻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05和2006年国家分别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经过7年的努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经覆盖到全国2498个县 (单位),建立了主要粮食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2012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向园艺作物拓展,向配肥施肥环节深化,向改进施肥方式方面延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农业部于今年3月召开了全国配方肥产需对接座谈会,在全国选出了100家企业作为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
近几年,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起到了显著效果,目前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实施面积已累计达到5140万亩,1300多个县市。通过对项目区监测点的数据分析发现,耕地在秸秆还田后,有机质平均提高了1.24-2.31g/kg,提高幅度达到5.8-9.8%,同时由于钾肥施用后,近80%的钾元素保存在作物茎叶秸秆中,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力的效果,同时钾肥的再次利用,也缓解了国家钾肥资源紧缺的压力。不仅如此,通过运用数值化理论综合评价我国南方地区94个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肥力变化和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和产量比秸秆不还田平均分别提高了6.8%和4.4%。,今后耕地质量建设和肥料发展趋势应该是根据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以及肥料效应,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在确认目标产量和需肥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同效当量法,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量,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