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根溯源渡真理 聚焦当前论时弊

2012-08-15刘建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7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专业

刘建军

追根溯源渡真理 聚焦当前论时弊

刘建军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 257091

引用黄炎培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思想(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道德

10.3969/j.issn.1671-489X.2012.27.116

作者:刘建军,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Author’s address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China 257091

黄炎培先生毕生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其他职业活动联系更加紧密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无可争辩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黄炎培先生将职业教育目的制定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并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如今虽然年代更迭,岁月变迁,但黄老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穿越时空,依然深邃并具有无法辩驳的说服力。

黄老先生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都能得到准确的解读,并具有很高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例如,“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影射出的思想就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社会化办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所谓社会化,就是要一切“着重在社会需要”。黄炎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意识到,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职业教育的基础是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之上的,必须时刻洞悉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他指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机关唯一之生命。

但是反观当今的社会现实,很多职业学校不注重市场需求,为了扩大生源盲目设立新专业,盲目跟风,盲目开办热门专业,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论证,未真正了解社会需求,这样得到的只能是短期利益,昙花一现,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例如,东营职业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当时该专业在全国不仅新而且炙手可热,招生规模短期内急剧膨胀,仅仅一个专业从开始的2个班发展到8个班200多人,可是后来却逐年萎缩,严重下滑,到2011年该专业滑落到最低谷。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黄河三角洲地区虽然临海,但是物流行业还远远达不到长三角、珠三角的发达程度,一时容纳不了这么多物流人才来服务社会,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

黄老先生的社会化职教思想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面向市场设计专业。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当中,学校跟社会、企业和市场接触太少,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了解,缺乏实际、实地、实事求是的调研和分析,很多调研材料往往纸上谈兵,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设置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和调整,很多专业墨守陈规,十几年不变,没有及时捕捉到社会急需的某些专业,也没有按照新生的经济产业开设相应的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职教规律。因此必须坚持“社会化”的办学方针,使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能力,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才能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黄炎培的职教理念中还有一句话:谋个性之发展。这句话放在他职业教育目的的开头,非常醒目、发人深省。黄老先生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首要教育目的,认为承认人天赋的个性与特长,由兴趣做先导,并予以启发,才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尽量地发挥出来,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事实上个性是内在的和理性的东西,真正的个性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的表现。没有个性的人,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同现代企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黄炎培的这一思想带来什么启示呢?带着黄老先生的这一思想来深入地剖析一下职业教育现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值得去反省、去思考和改变。现在的职业教育被很多专家和学者讥讽为本科的压缩饼干,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过多地效仿本科院校的教育方式,开设大量的基础理论课程。职业教育一共3年的时间,光数学就学了一年,英语甚至一直学到大二。可以想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没有让他们品尝到职业教育的甘泉美露呢?相反,很多学生收获的是厌学的情绪、补考的郁闷和个性的压抑,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找不到兴趣所在,个性和天赋能力没有被发现,更没有得到引导和培养,始终淹没在成堆的公式和一连串的字母当中。

在职业教育这条轨道上让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么多基础理论课,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传统教育的缩影。相反,可以对这些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压缩,多开设跟职业性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学生用脑和动手的不断反复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的潜能,因势利导,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最终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正如黄老先生所说:“承认人天赋的个性与特长,由兴趣做先导,并予以启发,才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尽量地发挥出来,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

“谋个性之发展”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启示。很多学生在跨进职业院校的大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专业内容、培养要求、能力素质等方面认识不是很清楚,很多学生后来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这个问题是现实当中普遍存在的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不能归咎于学生,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中国的职业教育往往在专业理论体系和课程设置上划分得过于严谨、过于详细,让人感到一丝不苟、完美无瑕。但是这种完美缺乏跨越、缺乏交叉,国内不少学者和专家也在抨击这种完美,不知道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中国的职业教育提倡的是目标导向、学科划分详细的学科课程,往往在学生刚踏进校门的时候就把他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给固定了,从不同程度上压抑和抹杀了他们个体的生命特征和创造性。

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德国,它的双元制在职业能力培养上提倡的是学习领域课程,提倡跨越。广大职业院校应该大胆进行尝试,不要再局限于专业目标,而是放眼于职业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求学时间内广泛涉猎该职业领域内的知识,特别是该职业领域内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跨越,引导他们的兴趣,挖掘个性和特长,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说:“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找出一个适宜做的事业并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职业。”

[1]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90.

[2]蒋昕捷.职业教育为何缺乏吸引力[N].中国青年报,2006-12-1(6).

[3]许汉三.黄炎培年谱[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2001:46.

Pursuing Truth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ng Current Issues

Liu Jianju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part of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personal views and ide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morality

G710

B

1671-489X(2012)27-0116-02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