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教学中日常事务管理

2012-08-15刘晓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7期
关键词:学籍档案管理院校

刘晓黎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山东济宁 272037

1 成绩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成绩管理这个部分属于整个日常事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信息以及教学效果反映方面体现得更加客观、准确。

1.1 建立并不断完善制度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成绩评价、成绩管理、教师命题、监考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一个具体的要求,并且需要对成绩管理工作的可行性与操作性进行规定,或者对教学原则、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1.2 加强管理

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构建与完善制度,还需要加强管理,假如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制度严格执行,就不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如著名大学南开大学的“无人监考”制度,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监考教师进行监考,学校也明确规定若是在试卷中出现抄袭现象,整个考场成绩将无效。这是一次创新,这类新型的考试方式为今后在成绩管理方面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而且也引发新的思考,可以想象:假如出现了抄袭的现象,学校不进行严肃的处理,那么所谓的制度有何意义?严肃性又何在?谈加强成绩管理工作也会流于形式。

因此,学校在构建制度时应该不忘加强管理,真正实现“有章必依,违章必究”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强化监控

关于舆论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荐使用“教考分离”的命题方式,或者采用库题随机抽取的方式;

2)在重要考试前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一次总体公布,让学生心中有底;

3)评卷过程推荐集体阅卷或者非课任教师阅卷,从而加强阅卷工作的客观性;

4)成绩存档后应该保证学生能随时查询到成绩;

5)成绩统计以后不忘公布,需要所有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监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2 课表管理

课表是学校师生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课表的设计与管理是日常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

2.1 课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平衡、合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效率主要来自于教与学这两个方面,教师精力充沛与教学效率关系密切。适宜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对重要的或者专业的学科进行安排;作业多的课程需要实施间隔安排的方法,保持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节假日之前不适宜安排过于重要的课程,一天之内也不适应安排两门重要课程。

2)适时调度,加强教室以及相关设备的利用率。要将教室、教学设备与教学客观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防止出现浪费,努力实现最佳状态。另外,要避免同一班级过于远距离地进行教室互换,实现适时调度的目标。当然,实验室、仪器等设备周期的利用率需要考虑进去,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

3)负担合理,以教学为主。需要考虑到教师在某个时间段负担是否过重,在以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前提下,有利于教师对科研工作、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安排,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负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2.2 课程表编制程序

1)要准确地掌握高校实际资料,如专业、班级、各系的教学工作计划、课任教师以及学生组合或编班人数、各类教室的容量、布局等情况;

2)对全校性活动时间、跨系选修课需要使用实验设备的课程以及跨系合班上课课程等,需要坚持依次排定的原则;

3)根据前述原则对排定各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出现频率间隔进行协调,但是要遵循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

4)课表排定完成之后,需要检查,需要复核。

3 学籍管理

3.1 关于学籍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入校、在校、毕业三个阶段的情况,主要针对三个阶段的资格与情况进行考核与管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与教育部文件结合起来制定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进行管理,推荐构建学籍档案,在实际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籍卡、记录卡进行管理,实现准确、规范、及时、完整的基本目标。

3.2 关于学籍管理的主要方法

高职院校中学籍管理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学生注册,为了更好地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需要构建注册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注册制度为出发点,对学分制、学年制进行改革创新。基于学籍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学分制比较灵活、合理以及科学。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所以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制度与环境保障,让学生有权利去选择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加强学习进程的自主安排,从而能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关于课程考核成绩方面,学分制学籍管理通常采用学分绩点制,对课程的学时进行规划,对成绩与学分绩点的对应关系进行考核,要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每个学期需要达到的平均成绩,并充分与学生的评优结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应该积极推行计算信息管理的方式,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习信息档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便捷地统计、查询、搜索学生的学籍各类信息,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正。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提高水平与层次的重要表现。

4 考务工作管理

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考试,对考务工作管理的不断加强,才能确保考试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才能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客观地反映出来。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命题关。备课组集体研究命题范围,并提出命题原则,由专人进行负责,然后由教研组长进行审核,由教导处进行统一印刷,交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封闭式管理。

2)监考关。监考应该崇尚“严格考试纪律,打散教学班”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重新组合。如一个考场为40人,需要一名监考教师,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实际考场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处罚条款;还有告知教务处会派人进行巡查,若有违纪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阅卷关。学生考试试卷要以各个考场为准进行封闭装订,然后给教导处进行管理,指定评卷人进行集体评卷,专人登分。

4)分析关。各科任教师需要分析试卷与学生的情况,对教导处制定的质量分析表进行填写,然后由班主任进行汇报。需要召开班会,对相关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等。

5 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与教学时间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像、文字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教学日常管理中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更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5.1 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需要构建教学档案,其内容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以及相关的规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毕业生质量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教学工作会议记录、教师评教材料等。教学档案需要进行分级管理,同时需要建立相关查阅制度,将教学档案的作用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当然,根据目前时代的要求,教学档案管理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开展。

5.2 教学档案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1)收集:将分级档案管理的原则作为出发点,依照相关归档制度,接受来自院、系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研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从而做到完整、安全、准确。

2)整理:根据相关经验、方法以及原则,对教学档案科学管理、有序排列,做好编目、编号等。

3)保管:妥善保管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高职院校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4)利用: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为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服务。

要加强教学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展教学档案的查询检索、辅助立卷、编制目录、数据统计、学籍档案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

[1]董大奎.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敏.浅谈高职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4(7):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籍档案管理院校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