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活”中学语文课堂的几种意识

2012-08-15张玉春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教师

张玉春

在现代社会对中学教育中日益加剧的批评声中,中学语文教学,更首当其冲地承受着社会方方面面的严厉指责。“误尽苍生是语文”,“考倒鲁迅巴金”等嘘声四起。现代社会从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趋势的角度不断审视语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要尽快得以解决。张志公先生曾中肯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速度效率太低,不适应国内、国际发展快的要求;二是不顾实际,不顾实用。”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等,语文教学成为考试的附庸;这不仅导致语文教学“千夫所指”,而且使广大语文教师倍感悲哀,“戴着镣铐跳舞”,“床底下踢毽子”的现象普遍存在。

语文博大精深,与历史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语文课形式多样,如百花齐放,气象万千,语文课内容要“活”才有生命力,形式要“变”才有生动性,语文教学始终要做到“活”、“变”,能才有大的收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钻研语文,从而学好语文。那么怎样才能“变”“活”语文呢?需注意以下几种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美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有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的追求、学习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呢?首先要注重语言的音乐美,文学用语要讲究发音悦耳、语言韵律和谐、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文学的内在神韵就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教师多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注重在朗读声中培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学习语言,一定要热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只要读一读李白的《蜀道难》就会发现诗人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反复咏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乐曲的主旋律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的句式富有变化,以七言为主,从三言到十一言不等,节奏多变与散文句式相似,形成长短相间,抑扬顿挫之美。文学有一种内在的韵律,情绪自然的流动,只有唤起学生的美感之后,才能让其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其次要注重意境美。景是情的物质外壳,情是景的精神内壳,意境的形成必须有景作为物的基础。对此,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一种自然流露的情与景的意境美,是大有必要的。古风有一段精彩论述杜甫两句诗:“尽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十个字就有七个自然意象,日、江、山、春、风、花、鸟。宛如一幅江山春意图的国画,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意境美。《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泌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陶渊民的《归去来兮辞》写出作者退隐官场,归家后的愉快心情和归隐情趣,表现出一种悠闲之美。此外,创设一些睿智的思想火花,如经典名言名句,生动活泼的成语、熟语,多种修辞语句,让课堂处处闪烁智慧火花,时时充满亮点彩句!

二、遵循主体性原则,平等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活动是发展主体性的基础,是具体性的存在形式。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为学生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课堂设计最优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的个性发展置于课堂设计的中心,要积极发展和展现人的真实价值,促进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为此,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志趣、个性。从教学活动的意义关系看,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进行人格对等的交往,只有人格平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兴趣、个性,教师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现念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而是视为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阅读主体,写作主体,学习主体。因而,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不能用参考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否则就容易造成教学主体的错位,使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以致在学习中迷失自我。如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阅读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含蓄性、隐喻性、多义性、开放性等特点,加上鉴赏者有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的诸多不同,还有先天禀赋、出身教养、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文化积淀的诸多差别,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鉴赏差异性是阅读的应有之义。因此,阅读教学要承认并尊重各自有别的鉴赏个性,鉴赏成果和情感体验,不能要求通解、全解,不能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觉悟,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阅读教学中把读物内容的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承认理解的差异,尊重不同的阅读体验,用课文“真、善、美”去达到学生应有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因此,师生间要构成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共同探讨的新型关系,而不是师说生从的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指挥”,学生是“演奏者”,师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学生是主角,表演得如痴如醉,酣畅淋漓,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教师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学生永远是积极涌跃的参与者、支持者;教师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学生是永不疲倦的漫游者,在旖旎的风光中尽情饱览各类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与学生间才能有充分的学习氛围,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道出真话、真事、真思想、课堂才能真正变“活”。

三、富于创新教育,激励机制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诸方面,需要各门学科的协调,它们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在于它不仅直接孕育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品质,表现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优势,而且渗透在其他各门学科中,内化为各门学科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是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方法有哪些呢?

(一)反弹琵琶法。反弹琵琶法就是打破思维惯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思维定势。教学中我们要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类问题。如“飞蛾扑火”有自取灭亡之意,亦有为光明真理献身之情。对于《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我们不仅仅看到其虚荣的一面,更应看到其诚实、守信、善良、骨气的一面。项链的丢失,固然是主人公的悲剧,但我们让学生反向思维,如果项链没有丢失,或丢失后又找到,情节会怎样呢?主人公的命运会怎样?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二)求异思维法。这种发散性思维就是对同一事物各方面展开透视。某教师在教《滥竽充数》一文时,从南郭先生滥竿充数的角度指出凡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从南郭先生溜走的角度,得出不敢正视现实,敢于承认错误的结论;从南郭先生的可贵之处得以认清形势,有自知之明;从齐宣王听合奏的角度,得到大锅饭使不学无术的人有机可乘,官僚主义是产生南郭先生之流的温床等;从齐泯王听独奏的角度,得到只有精通业务的行为才能做好领导工作,任用人才,必须考核选拔,量才录用,从乐师与南郭相安无事的角度得出老好人和稀泥的病态处世是不行的,对社会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要揭露。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透视世界,世界就会丰富多彩。

(三)讨论法。此法就是调动学生各种思维进行探讨、分析、争论等方法。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传统说法是封建礼教制度造成的悲剧,我给学生提出婆婆嫉妒媳妇夺走儿子的爱而产生个性悲剧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异常激烈,最后得出悲剧的根源是社会悲剧,也是个性悲剧。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提出谁是杀死别里科夫的真正凶手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立案侦察,最后得出主人公的死因是自身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产物。讨论促使文本明朗化,促使理解走向深刻。

(四)悬念法。悬念法就是将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语文教材以选文为主,一篇现代文学生一般都能看懂文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往往获得的信息偏少。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设疑、激疑,造成悬念,增强教学内容、意义和功效上的不确定性。某教师在教《荆柯刺秦王》一课时让学生设想如果荆柯刺秦成功,中国历史会怎样?顿时学生思想活跃,想象丰富,课堂气氛异常激烈,师生在此情此境中畅叙历史,充分分析人物性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然,创新思维并不是钻牛角尖,走偏、怪、难的路子,而是让学生明白主流意识的同时,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在创新中受到激励。

四、拥有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树立大语文观念,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学到精粹的、活生生的语言,并接受人格美的熏陶。

语文教师应是杂家,是一位既有传统知识,又有时代特色的杂家。教师只有知识渊博,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知晓甚多,学生才会信服。教师的言行才能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达到传道授业的效果。只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敏捷的思维,犀利的洞察力,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才能令广大师生钦佩,才能成为学生精神领域的一座丰碑。做教师达到如此境界,课堂有什么理由不“活”起来?

五、课型多样化,手段现代化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语文课型长期单一,就会枯燥无味,教师在学生疲倦时,充分发现学生的求新、求异的心态,及时调整不同类型的课。首先,教师应注重朗读、诗歌鉴赏,问题探讨,佳作赏析,开展演讲、讨论,甚至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写生课等,让学生上课永远处于新鲜状态、亢奋状态,节节课争取都有高潮。其次,教学手段要注重多样化,逐渐走出教师仅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境地,逐渐创造条件,开展普及现代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语文课堂是一篇散文,需要大开大合,奔放自如,摇曳多姿,活泼新鲜。语文教师是时代杂家,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包揽课堂教学艺术的种种意识和方法,做到轻车熟路,天马行空,自由驰骋,那么语文课就“活”起来了。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