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2012-08-15杜俊男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欣赏课想象美术

◆杜俊男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杜俊男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

高中美术欣赏重在对学生审美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资源,营造美的氛围,拓宽美的欣赏渠道,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挖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比较来感受其作品的本质特征,欣赏的深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延伸。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兴趣 想象力 创造力 能力 激活 氛围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生已经度过了小学的强调绘画、手工制作的手脑合作期,初衷的了解美术作品的直观期,进而发展到在艺术欣赏的前提下,培养美术素养,确立正确态度和健康情感的感悟期。在这一时期中,同学们要在提高美术审美能力的同时,尊重世界多元化,进而促进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佳动力,兴趣激发为美术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如果只强调兴趣,会使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不能把兴趣上升为爱好和习惯,不会形成他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更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将来的发展。所以兴趣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提升。美术是一门感性艺术,在育人方面有着很大的可开发性。

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学生对所学科目或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积极性就会高涨,效果好;反之,则无精打采,效果也差。

二、美术欣赏重在对学生审美及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想象力的开拓和应用是艺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而美术所研究的各种表现手段,又是表现想象力的基本语言。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在《艺术哲学新论》中讲到:“艺术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动。想象不应简单地让连续的意象闲散地漂过心灵,它应努力去想象和从事想象,像一个人可以想象其它任何东西一样,他也可以随意想象,因此,虽然一个完全可以毫不费力的想象,但也为了努力更好地想象就从整体从长远的观点上来更好地想象。”在美术教育中,怎样在激发起了学生丰富的、为美术所需的想象之后,再让他们产生“更好地想象”呢?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教育者应及时有效地启迪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出将其丰富想象赋予作品的表达方法。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因此,美术学科除了技能的层面外,还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层面。美术教学中应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试验和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激活美术欣赏课的载体

传统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通常按某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纵向结构安排,忽视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学科内容过于分化,综合式艺术教育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本学科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博物馆、画廊和画展,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使欣赏课始终与时代同步。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欣赏,已成为可能亦是必然趋势。艺术欣赏课要大量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资源进行大信息量的教学。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使艺术和科技互相渗透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一个绝好的契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去学,让学生主动地去接受,首先得让学生感兴趣,在课堂上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会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教师要通过角色的转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最终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趣味,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感知,让学生能够增强交流、自信、自尊、自律、合作、竞争的意识。

[1]豪泽尔.艺术社会学.1974.

[2][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哲学新论.工人出版社.

[3]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5]教育部.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丘春晓.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忧喜前瞻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1992,(2).

[7]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8]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培训资料.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艺体室,2002,5.

[9]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报告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2001.7.

[10]陈安福.教育管理心理学.

猜你喜欢

欣赏课想象美术
浅探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快乐的想象
从备课角度看初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音乐教学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一堂戏曲欣赏课所想到的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