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012-08-15顾红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效能影响能力

◆顾红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试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顾红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引言

在多年为人师的教育过程中,我越来越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智力相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却相差很远;拥有相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在从事同一行为活动时,表现的出色程度相差悬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起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自我效能感是其中的核心。

“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改变行为的统一理论倾向》中提出来的。30年来,自我效能感一直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自我效能感影响者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的简要概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及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自我效能感的概述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也即是人们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在班杜拉及他人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又用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自我效能期望等来表述这一概念。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影响人们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个人成长造成影响。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胜任能力的发展。

其次,效能感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人会放松努力,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

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地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地要求上,并被激发出更大的努力。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与改变的因素

首先,个体行为的结果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之。尤其是在一项行动刚开始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努力不足或环境不利的因素,容易使人归因为能力不足。

其次,人们通过观察学习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也较大。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取得成功,会使观察者产生期望,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第三,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积极的有事实根据的劝说评价会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影响不大。

第四种影响源是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表现

1.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首先,许多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能够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难度大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他们的效能感,因而能够取得好的学业成绩。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

第二,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度。它反映在学习活动的努力程度和面对困难、障碍、挫折、失败时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上。许多研究证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就愈强,就越能获得好的学业成绩;而低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就开始降低自己的期望水平,减弱其努力水平和坚持程度,甚至会半途而废,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

第三,自我效能感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自我帮助或自我阻碍的作用。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一些复杂性学习任务情景中能够有效的分析和思考;而那些对自我效能产生怀疑的学生则不能。自我效能感也影响学生对预期情景的建构,如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能够在考场上应付自如,在课堂上对答如流,成绩优异;而低自我效能感者容易出现考场失利,课堂上张口结舌的场景。

第四,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学生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相信自己能够对学习环境中的潜在威胁进行有效控制的学生,不会在应对学习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绝、担惊受怕。而怀疑自己能否处理控制学习环境的潜在威胁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往往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情绪反应减低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

2.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同时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控制的运用》中专章论述了自我效能的健康功能,其中谈到自我效能对人应付压力的作用。他指出,如果个体不能控制面临的压力,自我效能感低,自卑感严重,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进而影响个体的神经生理系统功能,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免疫功能降低等。目前,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表现突出,许多研究证实,这与学生能否承受所面临的压力有关,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能积极有效地面对各种压力,有助于心身健康;而自我效能感低地学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身疾病地发生。

因此,教育实践地评估,不仅要看它当下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它对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

四、学生自我效能感地培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由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与改变的因素,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教育教学中,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来源是个体的成功经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对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多次的失败,则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相信“洛森塔尔效应”的威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开发的禀赋和才能。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积极的反馈,如微笑、点头、口头表扬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求知的快乐和成功感。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设定具体且适宜的学习目标,如在课堂提问时,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试题的拟定上都应该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可以尝试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作业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同学,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免得让他们感觉即使十分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反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2.树立合适的榜样,提供激励性的替代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费斯汀格在他的社会比较理论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好坏、优劣的需要,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的情况,并选择与他相似(能力或经历等相似)的人做比较,与相似的人比较更能提供评价的依据,与不相似的人比较,则与确立自己境况的关系不大。当学生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成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会降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地情况为他们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地榜样,并使这些榜样尽可能成功地解决问题,使好、中、差不同类型地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地榜样,受到鼓舞,以此来增强自我效能感。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觉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言语鼓励,为学生提供社会性支持

适当的言语鼓励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又一有效措施。社会心理学家米勒等人提出的镜中自我说认为,人关于自己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的人对他如何评价。自己评价的过程就是接纳内化他人评价的过程。他人正面肯定的评价有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反面否定评价会降低自我效能。“赏识教育”也一再提倡对孩子要用欣赏的眼光多鼓励多表扬,这样容易使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的鼓励学生,而且要基于一定的事实经验进行鼓励,且鼓励要适当,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夸大或缩小的鼓励反而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赞扬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奖励和自我效能。另外,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氛围。有时同伴的劝导鼓励和称赞,更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赋予学生充分的爱心、耐心和关心,宽容、真诚、平等善待每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尽量使学生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地需要。

5.正面引导,进行合理归因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策略的有效性,这样他们就会认为成功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且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学习策略应用不当,这样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在自己能行的信念的指导下,必将取得成功,这样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1]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心理学动态,1999,7(1).

[2]吴增强.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心理科学,2001,24(4).

[3]曾荣侠,李新旺.试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

[4]君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现代教育论丛,2005,(3).

[5]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2000,(8).

猜你喜欢

效能影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