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中后期:合理施肥、科学化控、防病减灾争高产
2012-08-15
当前棉花已进入花铃发育时期,也是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棉区棉花生产情况和特点,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特制定棉花生产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长江流域棉区
(一)合理施肥。1.早施、重施花铃肥。花铃肥一般在7月上旬和下旬分两次施用,也可在7月下旬一次集中施用,追施尿素总量为30公斤/亩,钾10-15公斤/亩,埋施10厘米,不可撒施。2.巧施微肥。结合治虫,根外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3.补施盖顶肥。一般在立秋后至8月15日前,追施尿素7-8公斤/亩,后期可结合打药喷施叶面肥,增强后劲,增铃增重,防止早衰。
(二)科学化控。1.长势正常的棉田,用缩节胺1.5克/亩左右,适度控制。2.发育早、搭架好、有水发旺长或旺长趋势的棉田,用缩节胺2-3克/亩进行调节控制,打顶后最上部果枝长出3-4个果节或蕾时,要重控。3.发育晚、长势差的棉田,应以促为主,适当推迟化调,采取上喷下追、促进生长。最好在打顶后5-7天根据长势长相,用缩节胺2-3克/亩,控制上部果枝过度生长,改善中下部受光条件,减少烂铃,提高品质。
(三)适时整枝。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生长发育情况和封行情况区别对待,把握 “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灵活掌握打顶时间。长势差的要早打顶,长势好的要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
(四)防治病虫。7-8月是棉花枯、黄萎病、棉铃虫、盲蝽蟓、烟粉虱等病虫害的重发期。1.通过增施钾肥,排渍排涝、喷施叶面肥等措施,来预防 “两萎病”发生蔓延。发病较重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2.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当棉株的棉铃虫被害株率超过5%-10%,百株幼虫5头以上时,及时喷施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3.适时开展统防统治。防治棉盲蝽最好采取统一防治,防止转移,清除田间杂草等综合措施,效果为佳。
(五)防灾减灾。每年7-9月份也是棉花灾害多发季节,要根据气象预报和信息发布,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黄河流域棉区
(一)合理施肥。1.早施、重施花铃肥。施用底肥的棉田于7月上旬结合浇水或在降雨后,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底肥中不含钾肥的棉田可同时追施硫酸钾 5~7公斤/亩。7月底至 8月初,再追施尿素5~7公斤/亩,以防早衰。没有施用底肥的棉田可追施复合肥 (N、P、K各15%左右)40公斤/亩,8月初再追施尿素5~7公斤/亩。2.科学施用盖顶肥。对于套种晚发棉田以及后期发育旺盛的品种,不施盖顶肥,以免引起贪青晚熟。3.适时补喷叶面肥。有早衰趋势的棉田,进入8月10日后提倡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与2%尿素的混合液,要现配现用,于阴天或下午5时以后叶面喷施,每7天左右一次,连续喷施3次以上,防止早衰和兼治枯、黄萎病。
另外要做好科学化控、适时整枝、防治病虫等工作。
西北内陆棉区
肥水管理。1.滴灌棉田滴灌周期5-7天,滴灌量30-40方/亩,保持田间土壤持水量始终在60%-70%,处于潮湿状态。滴施氮、磷、钾复合肥5-10公斤/亩,减少幼龄脱落,保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2.阴雨较多,土壤持水量偏大,棉花偏旺、偏嫩棉田,适当延长灌水间隔,控制灌水量。3.沟灌棉田,一般在一水后的15-20天开始浇花铃水,花铃期灌水2-3次,两次间隔15天左右,浇水量80-100方/亩。4.补喷叶面肥。每隔7天左右,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禾丰硼等叶面肥,连续喷施2-3次。
另外要做好打顶化控、防治病虫和防灾减灾等工作。
(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