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热会不会带动国民阅读现状的改变?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35期
关键词:莫言书店作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近一个月,但是围绕着莫言及其作品的热评、热议、热卖,依然是高烧未退。在学界专家的解读中,莫言的文学世界逐渐清晰、鲜活起来。同时,热度早已蔓延到作品之外,出版、旅游、文化产业、注册商标……只要能沾上边的,都在赶这股“莫言热”。

专家热评:莫言获奖鼓舞中国作家在纯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

莫言获奖是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再次肯定。惊喜过后,众多专家学者开始思考莫言作品的特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莫言继承了新文学以来书写乡土中国的传统,扎根现实,呈现中国乡村的独特经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认为,莫言作品写出了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农民在他的笔下更接近真实本质。人的生物性与精神性在作品中是并陈的,且互为表里。

“莫言对乡村的书写表现出他独特而深刻的世界观,在这些表达中他实现了对启蒙思想的清理、超越和对历史正义的坚定信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如此评价莫言的乡村叙事方式,“他是要写出农民身处其中经历的痛楚,写出我们民族经受的这些磨砺,这是一个有责任感、有勇气的作家才能够写出来的。”

“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是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颁奖词。如何解读“魔幻”,也是评论家们研讨的重点。作家李洱将之概括为“用一种非常新的方式写一种苦难的生活”。他认为,莫言用一种欢乐的方式去写痛苦,用轻的方式、飘荡的方式去写沉重,在这欢乐与沉痛之间构成了一种无法忽视的悖谬性。

“这三十年来,莫言一直处在文学创作和探索的前沿。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莫言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评论家李敬泽在莫言获奖后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家韩少功也表示,莫言的得奖鼓励了众多中国作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善意表达。

苏童、余华、张颐武、谢有顺等作家、评论家都认为莫言这些年在全球华人中的地位和影响无可厚非。此次获奖,对中国是个大事,对未来中国纯文学的发展更是个很好的激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呼吁,该摘掉“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代文学了。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学,确实有一批处在高原上、可以跟世界文学进行对话的作家和作品。在他看来,恰恰是莫言等一批优秀的当代作家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文学创作传统,莫言的小说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人文主义关怀。“从五四文学传统的当代传承这个角度来理解当代文学,才能够看到当代文学的真正发展,理解当代文学的真正价值。”

群众热议:莫言获奖带来连锁效应

根据百度搜索风云榜的数据,“莫言”的搜索量在他获奖后的一周之内暴涨了近40倍,除了登上七日关注排行榜的第一位外,在实时热点和热门搜索等多项排行榜中也都名列前位。

莫言在高密的旧居成为旅游热点,院中树苗、萝卜全被游客拔光;商标“莫言醉”身价更是水涨船高,飙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有网店店主挂出了以“莫言同款”为名出售的服装,除此之外,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也在热卖。有网友戏言,现如今,制造一个与莫言有关的名词,就会迅速走红,创造一个与莫言有关的产品,市值就会直线上升。虽然莫言选择了远离公众的视线,但整个社会仍在消费着莫言。

上月29日,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举办了红高粱文化节。出席活动的莫言一脸疲惫地说:“我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把对莫言一个人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更多作家、更多艺术创作者的关注。我也希望在名字的商标注册问题上,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把我的名字用在商品包装上,而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是特别妥当。”

而一些机构所做的调查研究却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滑稽。据诺奖官网调查,有59%的参与者未读过莫言的作品。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说实话不知道莫言是谁”,超过两成的网友是通过电影《红高粱》得知莫言其人,对于他别的作品一知半解。很多在书店购买莫言作品的读者表示,莫言虽是早已成名的当代作家,但真正认识他是因为这次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硕士许聪对记者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这种“热”应当集中在文学领域,推动作家更好地创作,带动读者多读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不是荒诞地“追星”。

作品热卖:几大出版商争夺版权

莫言作品的热卖程度,似乎用洛阳纸贵都难以形容。诺奖揭晓的第二天,国内各大书店和电子商务网站的莫言作品迅速告罄。即使预订,也需要3~4周才能发货。

于是,从骤然热销中看到商机的出版商,纷纷向社会发出保证:正在紧急调运纸张日夜加印莫言作品。据悉,目前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莫言版权包括电子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几乎同时在第一时间发布“首发”出版莫言作品系列文集的消息。据记者了解,前者推出的《莫言作品系列》共16本,含11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后者推出的《莫言文集》共20本,同样含11部长篇小说,其余部分由2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及散文、文论和剧作等构成。

据北京精典博维首席执行官陈黎明介绍,10月19日,莫言已授权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其作品的唯一维权商,全力处理其作品被侵权的维权事宜。他说,精典博维在今年5月就与莫言独家签订了其所有作品的出版及推荐意向,有效期不低于三年。因此在今年5月以后出版与莫言有关著作的出版方,都属于侵权(其中不包括之前与莫言有过合作,且还在授权延续期内的出版方)。而且他们公司获得的莫言所有作品的权力还没有授权给任何一家有网络出版权力的网站或电子书阅读公司。

另一家正在加紧推出莫言图书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莫言与精典博维签订的合同,是在尊重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合同的前提下签订的,并明确表示其拥有莫言16部小说的专有出版权。在莫言获奖5天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册莫言小说文集已经摆上了上海各大书店的柜台。

到底谁才拥有莫言作品的出版权呢?面对这样的疑问,精典博维一方响应说,该公司去年与莫言达成合作意向,取得其所有作品的最新出版权,今秋出版全集是原先的计划。并表示,“上海文艺出版社市面上销售的是莫言几年前授权的《莫言作品集》,共16部作品。精典博维受权后与作家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平装本《莫言文集》中与上海文艺重合的16部作品,是莫言修改过的修订版”。

由于莫言此前有不少与其他出版社签订版权的作品还在版权期内,所以今后市面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家出版社竞相推出各类莫言作品的情况。

此外,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书展上,莫言作品也成为国际版权的热点。从时间表上看,机会似乎留给了早有准备的俄罗斯出版商。据悉,圣彼得堡阿姆佛拉出版社已做好出版莫言作品《酒国》俄文版的准备,其另一部作品《丰乳肥臀》的俄文版也将在12月面市。

业内人士:莫言小说热销难改全民阅读习惯

一个月来,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新闻的持续发酵,其作品广受热捧甚至一书难求。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这股“莫言热”至少会延续至今年年底。

然而,在莫言作品获热捧的背后,不可忽视的却是中国民众的“阅读危机”。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4.3本,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其中,50.7%的受访国民自认为阅读量少,只有不到10%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比较多。那么,“莫言热”会成为改变国民阅读现状的契机吗?在新媒体充斥全社会的时代,人们如何保证阅读量?

作家建议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

11月5日,作家张志刚和记者就“阅读”这一话题做了探讨。

现年52岁的张志刚酷爱读书和写作,曾经出版过《老笨悟语》、《老笨拙语》两本书。“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也是物质匮乏的时代,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条件特别艰苦。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发现只有从书中才能找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才能超越生活条件对我的束缚。”在他看来,只有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才能够跨越时空,和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流,接受更广泛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

如今,应怎样引导孩子“钻进”书中?张志刚认为,如果想改变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在社会大环境既定的条件下,首先应从家庭做起,父母应该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并且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爱上阅读。

他建议大家多读经典作品:“在面对当今这个社会时,年轻人要想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安静,那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听书,让名家名作离得更近

“听书,让我的行车路不再孤独。”小李是太原市一家物流中心的送货员,负责配送整个市区的电器。自2010年进入这一行,小李每天要开着货车穿梭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与朋友沟通。“孤独”是小李最亲近的行车伴侣,渐渐地,他变得沉默寡语,视野越来越窄。突然一天,“听书网”这个新生事物走进了小李的生活,“听书网,为我开启了一扇接触世界的窗。前段时间,莫言获奖,我就将他的作品全部下载,带在车上听,他不愧是大家,小说就是好。现在我的车上就播着他的《檀香刑》。”

小李告诉记者,现在的听书网有很多,内容很丰富。“它汇集了人物传记、经典小说、励志文学、诗词散文、纪实文学、百家讲坛等几十类书籍,全部是‘有声读物’。听书网站很流行,为读者开启了一个新颖的阅读方式。”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听书”两字,查出的网站不下30个。“网站免费提供MP3、MP4、PDA、手机、电子书的有声小说下载服务,所有作品都是播音员原声播音。”随意点开一个听书网站,在“注册会员”一栏,“103562”的数字更加显示出听书的流行程度。

“听书网将有声小说下载,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等候、坐车、做饭、吃饭、睡前等时间,而且可以轻松地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大众休闲的一个新方式,也是增长学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老师这样评价。

电子书成“90后”大学生的日常阅读方式

“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呈现新的变化和趋势,他们的成长经历几乎与全球化和信息化如影相随。

11月8日,记者来到山西大学。“我一般用手机看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方便快捷。”一名大四在校生说,上了一天的课,身心疲惫,通过网络了解一些新发生的事件。网络阅读融欣赏性、学习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对学习任务繁忙和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也是排解压力的较好办法。“我通过微博或者博客发一些心情和随笔。每天除了上课、休息,剩下时间都泡在电脑上。”山西大学一名大一新生说,现在信息更新传播得越来越快,要是一天没上网,生活感觉像缺点什么;要是一个礼拜不上网,感觉就像是与社会脱轨了;而且互联网提供免费信息,浏览快捷方便。

视频、音频、微博、博客、电子书,成为这一代大学生日常阅读与写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即是时代进步和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的重要体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书店读者阅读量大,中年男性热衷购书

“每天能保证至少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的话可能有半天都窝在家里看书。”11月11日,在太原市建设路的新华书店内,读者杜先生正在挑选人物传记类的书籍。

今年45岁的杜先生是书店的常客,家中的藏书有千余册。“年轻的时候,我喜欢看武侠小说,现在喜欢看一些历史类和社科类的书。”在杜先生眼里,买书要买“好书”,“好书”的价值在于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每逢周六日,是新华书店接待市民看书、买书的高峰,既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不到10岁的小孩。由于看书人较多,上下楼梯都会坐着不少读者。“我不常买书,但我常常会借些书看,或者在书店把它看完。”小刘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有时间就在书店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看书,像他这样看得多、买得少的读者有不少。

该书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以前20%的图书种类创造着80%的利润,现在已经变成20%的客户创造着80%的利润。“虽然来书店的男女老少很多,但三四十岁的男性才是最稳定的购书者,他们每月来两三次,每次会买五六本书。”近几年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实体书店的影响也比较大,但读者群变化很小,爱看书的人阅读时间和数量依然稳定,只是一些人换了种阅读途径而已。

谈起“莫言热”能否带动全民阅读热情,该书店销售经理对此并不乐观:“这些天莫言的小说销量不错,但全民的阅读习惯不会一下子改变,我们也希望借着这股热潮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不过这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从小抓阅读,莫言是榜样

11月6日上午,太原新寇庄南街某幼儿园里的孩子正在认真地看书。

一位名叫李宝栋的幼儿园老师正在与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做游戏。她说:“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我们每天有晨读和动画图册阅读,边做游戏边学习新单词,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知识。”

小男孩刘然今年5周岁,正在很认真地看动物图册。他的爸爸李亮对记者说:“我家孩子,别看还小,理想很大,以后想当大作家。”随后又说:“莫言的作品大多我都看过,以后孩子大点我也会让他看看。现在就让他养成一个阅读的好习惯。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很善于讲故事,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从小抓阅读,莫言是榜样。如今,不少家长和幼儿园都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当小作家,将来像莫言爷爷一样成为大作家。

阅读文学作品可提高自身修养

针对机关工作人员和私企员工的阅读情况,记者也进行了走访。

在山西省文联工作的高女士告诉记者:“我一直对文学比较感兴趣,莫言的书之前看过几本,莫言笔下的农民形象尤其富有时代性。我们单位本身与文学联系紧密,单位图书室有很多书籍,阅读起来很方便。除此之外,每年我还会不定期地去书店选购一些书籍。”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同事们平时也有一定量的文学阅读。

太原市某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对莫言一点也不了解,更不知道他有哪些文学作品,得知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才去买他的书,看完了觉得收藏也不错。夏女士说:“平时我只是通过网上下载的方式,看看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文学类书籍几乎不看。因为对我来说,文学类书籍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夏女士告诉记者,她自从大学毕业后就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了,工作忙、压力大、心态浮躁,根本没心思阅读。夏女士的一位同事则说:“我觉得有些文学作品读起来很乏味,我一般坐公交或者睡觉前用手机看言情、穿越之类的小说,闲暇时翻翻杂志,既方便又快捷。”

阅读少,在于社会未予“温床”

11月5日,记者来到山西省图书馆,针对省城市民阅读书籍的情况,进行了解。山西省图书馆向全省3000多万人开放,免费办借阅证,借阅部每月的借阅量大概在一万人次,除去临时借阅、借了不看不还、只办证很少来馆的人群外,每年固定借阅书籍的读者有2万-3万人,看书的人相对较少。

到图书馆借阅书的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对读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一位老人说,他以前在工厂搞技术,现在退休了,时间多,喜欢看看专业方面的书;在铁路工作的刘先生认为图书馆书籍更新速度慢,很多是旧书;来借书的刘阿姨希望通过媒体引起社会关注,号召人们多读书,少上网;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小吴觉得,人们看书更多的是注重就业指导,或提高自身技能。

就读书的人普遍不多,阅读量有限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主任梁栓荣认为,这是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如今,全国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使得学生对与就业无关的文化学习不感兴趣。“学生们更注重外在的社交活动,而不喜欢读书这种内在的体验活动。”他说。

不过,现在爱看书的儿童正逐渐增多。山西省图少儿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家长层次提高了,都挺重视小孩子的阅读。”少儿部平均每天接待1000人次,最多的是星期五、六、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她呼吁,应该扩建少儿图书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让更多的儿童来读书。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大河网)

猜你喜欢

莫言书店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过去的年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爱如莫言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在书店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