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创新能力探讨
2012-08-15王爱香
◆王爱香
(潍坊医学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时代的发展,新形势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创新人才,医学院校教师是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问题就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医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教学、科研、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任务,关于其创新能力难以几句话做简单的量化概括。综合而言,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应是其创新教育思想与创新教研行为的有机统一,既要发现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教育教学方法,也要具备站在专业前沿推动学科进步的科研能力。具体来讲,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应当具有合理的医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三维知识结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三种基本学习、创造及实践能力;独特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等三个品质特征。与之相适应,高等院校医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
创新思想。这是医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思想应是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一种高度融合。
创新行为。这是医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它主要包括大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科研创新亦然,只有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将灵感转变为经得起理论上的推敲和实践上的检验的现实。
二、影响医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医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与教师自身教育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水平等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有与学校制度、社会环境等相关的外部因素。
1.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
一方面,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教师消耗大量心血和精力后,在教学或科研上一无所获也极有可能;尤其医学又是事关生命的严肃学科,有其特殊性和规范性。因此,对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从事教学、科研的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面对未来可能的失败,相当一部分教师谨小慎微,宁可无功,但求无过,缺少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许多宝贵想法就此浪费,大量创新机会因此错过。另一方面,不少大学教师创新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活动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依然以教材为主,忽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更谈不上积极探索科研与实践和教学的全面结合。
2.思维方式固化,束缚创新
大学教师都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往往都习惯用自己熟悉的专业思维方式认识、处理问题。当然,高校教师他们都知识扎实思维敏捷,但由于受专业思维方式的限制,往往不容易跳出学科专业领域或某类问题的苑囿,较难做到跨学科融会贯通地思考问题,也就比较难以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3.创新性教学方法掌握有限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工作重心。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创造性教学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与学生都要树立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问题吸引学生,引起他们求知的兴趣;创造性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我要学”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享受学习;创造性教学还应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构建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关系,为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创设良好的氛围。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老师对创新性教学关注不够,了解不足,更谈不上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仍然延续传统的填鸭教学,课堂上自说自话传授知识,课堂下与学生零接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评价激励制度有偏颇
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能够对大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活动予以肯定和鼓励,给一些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以充分发展的空间。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评价标准上,重科研,轻教学,从国家到学校,创新奖不见教学的影子,教师考核上科研比重远超教学;重发表论文量、完成课题量,轻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地在评价目的上,教学、科研评价功利性较强,目光短浅,忽视了教师创新能力的长远发展。这一方面,误导教师不论学校类型和层次不约而同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科研上,忽略了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本职工作——本科教学;另一方面,也使得广大教师的科研活动集中在量的生产上,而忽视了质的提升。
5.组织机构行政化
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行政权力泛化的严重现象,医学院校也没能幸免。大学是培养人才引领科技进步的教育机构,各级行政机构的存在本是为这一目的服务,各职能部门间应齐心协力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保驾护航,然而事实上,一个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多为“政治官员”,难以真正实现教授治校,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沿袭自上而下的统一行政管理模式,职能部门在学校定位、人员安排、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科研课题等相关的教学、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而熟悉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机构和广大一线教师反而没有话语权,处在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的被动地位。这使得大学教师工作的展开很难自然遵循教学和科研本来的规律,极大影响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6.教学科研经费不足
在医学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活动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创新的投入,但多集中在少数顶尖的高等院校,对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教研经费非常短缺,这使得学校的某些教研项目被放弃,某些该三五年完成的一两年就草草收场,从数量到质量都难有保证。另外,为早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许多医学院校将教研经费挪作他用,没有充足的经费,许多老师和团队不得已减少教学、科研方面的研究活动。
三、结语
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医学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影响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还有管理制度、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调研探索,只有全面系统地把握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1]蔡小霞,肖德生.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5).
[2]郭贞娴.教师的创新观及其相关教学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顾乘林.建设创新文化造就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4]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