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因果关系
2012-08-15任霞
任 霞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汉魏晋诗三首》中选取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全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自然星体牵牛星织女星分列银河两岸而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在部分教学参考书籍中这样解释:
相传织女与牛郎相爱、成亲之后,王母娘娘因织女违反天条,将织女与牛郎生生拆散,分居于银河两岸,要织女织布成匹之后,方许二人相见。然而,用心险恶的王母娘娘对织女使用法术,让她怎么也没法织成一匹布,于是,悲哀的织女只好对着织布机日日哭泣。
按照这样的说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就有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不成章”,既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又是其结果。“终日不成章”成为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的焦点。因为“终日不成章”的存在,才必然导致“泣涕零如雨”的结果。
但是,无论是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中考证,还是从诗歌本身的感情变化来看,“终日不成章”都不可能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一、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考证
牛郎织女神话作为我国民间流传的四大神话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细节上有所不同,但神话的大致情节却是一致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牛娃名叫牛郎,在机缘巧合下与天帝的女儿织女相爱并且结婚,还生下了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因为织女违反天条而大发雷霆,下令要织女重返天庭。逼于无奈的织女只好抛夫弃子回到天庭。牛郎不舍爱妻,带着一双儿女追上天去,结果被王母娘娘引来银河,将夫妻二人分隔在银河两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一见。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里不一一论述,但神话传说在细节上的差异,正好说明这个故事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也许他们的根源相同,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敷衍,就使故事的细节有了千变万化的区别。牛郎织女的神话,就是一则“世代累积型”的神话。
我们来探索一下《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前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面貌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最早出现的跟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 《诗经·小雅·大东》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句以天上星宿的有名无实,讽刺西周贵族的尸位素餐。虽然这时已经出现神话中的重要因素:银河、织女、牵牛以及织女牵牛“不成报章”和“不以服箱”的怠工情景,但是仔细考察诗句,会发现此时的“牛郎”还只是一头偷懒怠工连箱子都不扛的“牵牛”。可以这样说:在先秦时期,牛郎和织女这两个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只有织女正式出场,而牛郎还没有从“牵牛”演变过来。
汉魏时期,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已经不再如先秦一般寥寥数字,而是有了丰富的记载,我们能见到的材料也就更充足。这一时期的文献已经有了大量以织女为吟咏对象的篇章,最具权威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而至少在《史记》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关于“牛郎”的任何记载,有的还是“牵牛”的形象。直到东汉时期,从文人赋中才发现,在汉武帝所凿昆明池两侧,有“左牵牛而右织女”的立像。此时,“牵牛”才终于从牛而演变为人。
《迢迢牵牛星》在东汉末期出现,是现存第一首吟咏牛郎织女爱情的诗,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东汉时期,还是稍后的魏晋,都称“牵牛”而不是“牛郎”。从诗歌中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在东汉末年,人们对牵牛织女星的想象,已经发展到一对隔着银河而不能相会的男女。
稍晚于《古诗十九首》的魏晋时期,吟咏双星离别的作品更加繁多,但是,无论是曹丕的“尔独何辜限河梁”还是曹植的“瓠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都仅仅只说出了双星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提及他们分离的原因。最早提到牛郎织女分离原因的,是晋代两则笔记小说里的故事:
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荆楚岁时记》)
无论是“借钱不还”还是“嫁后废纫”,阻挠二人相会的都是天帝,王母娘娘并未在此时出现,不成章则不能相会的禁令,自然更加无从说起,可见,就牛郎织女神话本身的发展而言,在东汉末期,“终日不成章”不可能成为“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二、从诗歌本身情节推动和感情变化来考证
《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织女为叙述角度,以天上星宿的分离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诗歌先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开篇,描述了双星相距遥远的分离现状,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织女的情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开始吱吱呀呀地织布。但是,一个“弄”字,暴露了她的内心。弄,有游戏、玩弄之意。显然织女工作状态并不认真。正是因为她织布时心神恍惚,所以,才会出现“终日不成章”的必然结果。探究其“弄”机杼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对牛郎的思念。联系到此诗对人间世界的映射,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丈夫在外漂泊游历,孤身在家奉养公婆、抚育幼子的思妇,伸出白净纤细的双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是,抑制不住的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使她心神恍惚,泣涕涟涟。因此,无心织布,甚至一整天也织不好一匹布。相比刘兰芝“三日断五匹”的巧手,这位少妇,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中深沉的思念,阻挠了她织布的速度。如果将此句解释为:织女因为一整天都织不出一匹布而伤心哭泣,那她又跟笨手拙脚的乡间愚妇有什么区别呢?
综上,无论是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中考证,还是从诗歌本身的感情变化来看,“终日不成章”都不可能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