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探析
2012-08-15谢晓龙
□ 谢晓龙
(漯河日报社,河南 漯河 462000)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综观国内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表现,总体而言是成熟和专业的,但也存在着制度不规范、人才不集中、信息平台单一、应急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媒体怎样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媒体应当有一支什么样的应急报道队伍?面对微博、手机报等新兴网络媒体,如何调配和整合资源,掌握舆论主动权?媒体如何建立应急保障体系,为一线采编人员提供有力的后方保障?笔者在此略作探讨。
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建章立制是媒体应对突发事件之本,具体可分为: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启动机制、执行机制、情况反馈机制、特殊事项处理、请示报告等。需要说明的是,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机制的建立,必须把突发情况设难,使机制“立”在日常,“练”在日常,检验在“战”时。可以说,媒体建立了什么样的预案,做了哪些尝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建立指挥层。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建立指挥层,以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要建立与上级政府机关的沟通机制,掌握报道方针,维护新闻纪律,做到安全报道,实现媒体稳定社会的“导向”功能。
骨干报道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要打破日常部门管理界限,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骨干报道队伍。编辑、记者等各个环节人员要主动配合,组成任务小组,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
策划预案。根据媒体自身特点确定报道规模、方式,并进行精心策划。策划应力求出新、出奇,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主体作用。各媒体可以开展“一报多媒”的立体传播形式,以达到好的报道效果。
打造一支应急队伍
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新闻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应急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要有一支讲政治、讲奉献,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日常抓起。
用好新闻队伍中的“老人”。老记者、老编辑是媒体的骨干力量,他们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解决和处理各类问题会更加得心应手。媒体要重视这个群体,把老编辑、老记者真正当成媒体的宝贵财富,向他们取经,把好的工作方法用实、用活、用新。
培养一批新人。新人是媒体的新生力量,也是媒体的未来。看一个媒体的发展怎样,未来会发展到哪一步,关键就是看这个媒体的“老人”有没有厚重的积淀,新人是否有活力。要加大对新人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打牢思想根基,拓展思维视野,提高能力水平。
强化团队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一个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集众力,办大事”是团队精神的优势所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媒体要整合资源,无缝衔接,发挥优势,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完善全媒体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先声夺人,手机报强势发力,纸媒借力网络不可回避。”这是公众对全媒体现状的评价。不可否认,全媒体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兴的网络媒体,特别是微博,它发布的快捷性与传播的迅速性,如今已成为最抢眼、最时尚的信息传播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整合报纸、网络和手机报,向读者提供立体化的新闻信息,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才能更好地引领舆论。
组成全媒体突击队。可在总编室、记者部、网络部、视觉新闻中心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全媒体突击队,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先遣部队”,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任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全媒体突击队要互联互通,在第一时间开展报道,为读者、网友提供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丰富的新闻信息,打造全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培养一批专栏、微博名家。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各媒体要为编辑、记者开设具有一定特色的专栏,支持他们开通微博。要力争把一些敢写、写得深的编辑、记者培养成在某领域有一定权威的名家,以便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用名家和“人气”引领舆论,并通过对“群体”的打造,形成媒体的团队权威力。
建立权威发布制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媒体应对突发事件中,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发布权威信息的时间、节点、内容、延伸性、深度等要有所把握。要记好事件发生的“流水账”,明确哪个人负责哪一个环节,哪一种情况出现后由哪些人来具体处理,以确保信息公布的通畅、快捷和真实。
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
新闻媒体要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突发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必须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和保障机制,将突发事件报道的运作和管理纳入媒体的日常管理中,提供制度保障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支持。
建立突发事件报道领导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媒体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科学调整保障计划、报道版面或刊发时间,以确保对突发事件报道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应立即成立并启动大编辑部,统一掌控媒体资源,围绕一个主题来安排版面或节目内容,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形成报道的规模效应。
资金、技术和物资保障。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媒体组织工作有力,新闻报道效果好,将极大地提高媒体的知名度。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媒体每年对突发事件报道要作出专门的经费预算,以保障记者采访突发事件时的差旅支出和奖励费用。有条件的媒体,可以购买卫星新闻采访车、便携式电脑、微型摄像机、高清拍照手机等先进设备,为突发事件报道提供良好的物资保障。
法律知识保障。突发事件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要求新闻工作者平时要加强对国家有关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媒体可以每月或每季度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常识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试,通过不断的开展学法活动,使新闻工作者养成依法、客观、公正报道的习惯。同时,媒体单位和个人报送、报道突发事件信息,都应做到及时、真实、守纪律,不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新闻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