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新闻摄影的『近战』

2012-08-15姚林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球迷摄影

□ 姚林

(上党晚报,山西 长治046000)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报纸越来越重视图片报道的作用,“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和构建大摄影的理念逐渐成为从老总到编辑的共识,图片平台已经搭好摆在摄影记者面前。这就要求摄影记者不仅要在坚持“三贴近”的基础上,面对丰富多采、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去捕捉典型的瞬间,而且还要研究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规律,打好新闻摄影的“近战”,即实现时间上的接近、体现情感上的贴近、形成视觉上的逼近,从而强化图片的传播效果,引起读者的关注,实现新闻图片在传媒中的作用。

实现时间上的接近。就是现场拍摄的时间与读者获取消息时间上的接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时间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吝啬”,尤其是目前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速度更加快捷,时效性自然成了读者的第一要求。实现新闻图片时间上的接近,对采编而言,也可理解为记者拍摄新闻事件的时间越接近发稿时间,其时效性越强,读者得到消息的时间就越接近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往日新闻如隔日黄花,已经失去了其“鲜”度。如今,一些都市报已经把2天以上的新闻图片当做资料图片打入“冷宫”,刊发时已属炒“冷饭”,甚至不再作为记者的考核任务。时间的严格要求对完成“工分”的记者似乎苛刻了些,但说明了这些报业前锋对新闻时效性的重视程度。所以,摄影记者在采访中争时间、抢速度,实现时间上的接近,应成为一个基本要求。2012年2月6日下午4点30分,长治市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和货运列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报社得知消息是事发一个小时后,笔者和部里的2名记者分三路冒着大雪分别赶到事发现场和4家医院采访。笔者赶到事故现场时,伤员已送往医院,有关部门人员正在清理残损的公交车,如再晚到几分钟,现场可能就清理完毕。当拍摄完现场的照片,夜幕已降临,夜班编辑空出了版面。这种突发事件后迅速出击体现出时间上的接近,使第二天见报的消息广受关注,事故现场和领导在医院看望受伤群众的图文报道,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满足了读者了解事件状况的需求。目前,从新技术、新器材的运用来讲,也为时间上的接近创造了条件,过去使用胶片,后期冲卷、选片、放大,处理起来不仅需要时间,而且稍有疏忽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现在,基本上配备了数码相机、电脑等,后期处理传输时间大为缩短,这在客观上也为实现时间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体现情感上的贴近。情感是新闻摄影的基础,同文字报道一样,新闻图片更要以情感人,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做到这种情感上的贴近。首先,镜头应对准身边的人和事。做为地方媒体的摄影记者,“遭遇”重大事件的机会并不多,接触更多的是日常百姓生活、凡人小事,把镜头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真正在情感上贴近,才是最好的贴近生活。因为,表现、反映美好生活是摄影作品永恒的主题。所以,采访中要努力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在感情上与采访对象沟通,才会拍到自然真实的镜头,作品才会有亮色,才能折射出生活本来的面目。其次,取材要突显人情味,才能在情感上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几年前,在国足冲击世界杯时,笔者在一家酒吧采访球迷观看中科之战,在近两个小时的拍摄中,目睹了球迷澎湃的激情。当看到中国队进球时,球迷们满脸泪花,忘情地欢呼,让人真切感受到球迷的可爱和对国足的期待。闪光灯一次次地闪烁,真情流露的瞬间定格了,过后,有的读者反映说,照片上球迷的表情真实,有人情味。“荷赛”评委雅各布森曾说过:“摄影记者要深入被摄对象的生活,要靠近他们,不要与他们有距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荷赛),有一幅反映东南亚海啸的图片获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图片非常简洁,在对角线构图中,一妇女张开双手匍匐在海滩上,显得痛苦无助,一只死去亲人的残臂在她的前方与之形成对比呼应关系。平静的画面却让人触目惊心,表现了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无奈。这一典型的情感上的贴近,体现了作者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凡人小事,当不留意时,人们不以为然,可当摄影记者用思考的镜头,深入下去,贴近观察,耐心捕捉时,往往拍摄就会“出彩”,使读者感到就是身边的事情,从而进一步关注报道。

形成视觉上的逼近。摄影记者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述新闻事实,面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形象思维非常重要。文字记者写报道要找切入点,摄影记者拍照片,同样要找准切入点,就是要在不断变化的新闻动态中找准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那一刻,快速分析判断视觉元素,在取景器中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种“强势视觉语言”,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感受到新闻图片在视觉上的逼近感。形成视觉上的逼近,还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经营”画面来突出主体,增强图片的张力。比如,短焦距镜头近大远小的特点,可突出主体,包容较多的信息,长焦距镜头可虚化背景表现主体。此外,还有慢门运用、闪光灯与快门后帘同步等技巧,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强调视觉效果,在较好地表述新闻事实的同时,提高对读者的吸引力。比如,反映春运的一张图片,作者就是用广角镜头拍摄拥挤的车厢,画面为开放式构图,前景是民工站在座椅背上艰难地放行李,横构图上,人物靠近右边框直逼镜头,身后的车厢就像沙丁鱼罐头,令人窒息。作品运用镜头合理,角度选择恰当,把春运繁忙、紧张的状况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一图胜千言。

总之,摄影记者在实践中要不断研究“近战术”,以提高图片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形成较好的“卖点”。在不断学习、挑战自我中,使新闻图片真正成为报纸的亮点。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球迷摄影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中国球迷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爆破瞬间
球迷俱乐部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超级球迷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