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时代报纸新闻摄影的应对
2012-08-15杨志勇
□ 杨志勇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作为现代报道手段之一的新闻摄影,也是从过去的绘画刻版到银盐胶片显影到现在的数码相机,更是在短短的两百多年时间内发展生成。数码摄影以其方便快捷、制作成本降低而被当今媒体广泛使用。作为传统纸媒的新闻摄影,如何应对网络图片的冲击?如何让图片新闻在报纸中继续发挥“特种兵”的作用?如何在全民摄影时代更好地整合图片资源?如何让报纸在网络信息时代继续保持主流地位?
近几年来,宜春日报社把新闻摄影真正摆在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位置。报社由原来的3位专职摄影记者到现在的8位摄影记者,照相机由原来的每台1万多元到现在的4万多元;采访部20多位文字记者都配置了3000元以上的便携式数码相机,群工部两位专门负责搞批评报道的记者还配置了摄像机,以便留下更详细的证据。2012年初,网站又在原有摄像机的基础上添加了数码相机。到目前,报社购置摄影、摄像设备达150多万元。为尽快使采编人员掌握新技术,报社每年都要请网络、数码专业人员来指导,派采编人员到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等单位学习,为应对网图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设备上、技术上的保证。
网络时代,图片新闻海量,而报纸只有有限的几个版面和为数不多的图片,靠什么与网络角力?靠内容好、信息真、形式美的新闻图片。
《宜春日报》对新闻采编的要求实行了全面改进,其中,对好图片的评判制定了新的标准。即“新、真、活、情、意”。为此,我们要求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必须提供原始数字图片,图片编辑在编稿时运用影像鉴别软件对稿件图层、拍摄时间进行鉴定,做了手脚的照片或拍摄时间与图片说明时间不相符的照片一律不用。所谓活,就是活的形象、活的气氛,形象呆板、没有现场气氛的图片不用;所谓情,就是追求情感和情趣;所谓意,就是意义深刻,意境深邃。另外,在要求图片新闻内容好、信息真的基础上,还要求图片新闻必须美。网图时代,好的图片比比皆是,读者对图片新闻的阅读不仅仅是信息方面的获取,还要求能达到视觉上的愉悦。为此,在图片新闻的形式上,报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视角新颖,技艺完美,拍摄难度大。图片新闻以势夺人,以色引人,以情感人,这是图片新闻的形象特色。
网图时代,图片新闻的传播速度在分秒之间,而报纸的速度则要隔日甚至更长,因此,就时效性而言,报纸处于劣势。近年来,《宜春日报》对突发事件和其他时效性很强的采编做到对事后新闻故事的挖掘、分析。如对2010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火海救人英雄黄茂华、谭良才的报道,就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摄影记者深入英雄的家乡袁州区慈化镇、救治英雄的武汉市烧伤医院、录制宣传英雄的中央电视台等地,先后采拍了《手术台上的坚强》、《从平凡到伟大》、《英雄黄茂华魂归故里》、《英雄谭良才再行义举》等后续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对于活动类的报道则进行事先策划。由于大型活动具有可视的场面,因此,摄影记者往往成为活动新闻采访的重要任务担当者。《宜春日报》图片中心打有准备之仗,整合《宜春日报》、《赣西晚报》摄影力量,确保重要场面有两个专职记者。如遇活动项目时间冲突,则聘请资深摄影通讯员。如,在离宜春中心城区最远的靖安县,报社就聘请了有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资格的通讯员坐镇,做到在人力上有保障。为了避免报道形式的同质化,报社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月亮文化节的每一项活动内容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重点报道奉新县百丈寺、仰山西隐禅寺开光庆典和宜春爱月乐团创作的《月下听禅》禅音乐晚会,并用大版面刊登,以体现此次活动节“禅月相融”的主题。另外,文化节的舞龙舞狮、烟火晚会也是此次活动的亮点。由于活动场地有改变,经过踩点,发现要拍下全景图像必须爬到政府大楼的边沿处,危险大,难度大。为此,报社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使用高空吊臂车,终于拍出了视角独特的好照片。
党报新闻图片大都以时政、经济类新闻为主,为了克服过去此类报道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特别是时政报道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毛病,《宜春日报》注意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做到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完成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政治任务,又要在宣传中凸显新闻性、可读性,注重报道的新闻规律和艺术手段。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中,《宜春日报》开办了“辉煌的历程”、“身边的共产党员”等专栏,要求“身边的共产党员”以图片新闻报道为主。为了报道好身边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共产党员的形象可亲、可信、可敬,日报摄影部与各县、市、区组织部取得联系,收集了优秀个人和集体资料百余个,选出了20个适合用图像报道的、奋斗在村组、社区以及企业生产一线的个人与集体,先后在二版以组照形式报道了数个先进典型,产生了极大地宣传效果。
经济新闻报道是摄影的难点。为了增强经济图片的可读性,报社要求摄影记者采拍工农业生产题材时选取生产环节中的典型细节,用鲜活的可视形象来表现抽象的经济概念。另外,为了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报社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当今多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单兵作战势必显得势单力薄。2003年,宜春日报社投资50万元开始筹建自己的网站——宜春新闻网。至2010年,网站先后总投资130万元,完善了从内部区域传输到视频播报到《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电子版报纸的阅读等多项功能。共开设了“走进宜春”、“综合新闻”、“明月论坛”、“博客空间”、“社区互动”、“本网视频”、“图片宜春”等21个栏目。为激励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多拍照片,报社规定无论在报纸、还是在网站刊发的作品都计分、发稿费。对信息量大、报纸刊发不下的新闻图片可延伸到网站,并在报纸图片说明后打上“详情查看www.newsyc.com《图片宜春》”;图片编辑则从网站《明月论坛》——“色眼看世界”里挑选精品照片,开设“网友视角”栏目,每周用半个版的版面刊发。近年来,图片新闻的报网互动也得到了宜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肯定。今年,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宜春举办,宜春新闻网、《宜春日报》、《赣西晚报》共刊发图片700余张。2011年全市召开的“两会”、“换届”、“党代会”等大会,报纸出图片专版5个,刊发单照、组照100余幅,网站发照片300余幅。最近,报社开展的记者“走基础访民情 看发展”活动,也在网站、报纸刊发了大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