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
2012-08-15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戴青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戴青
浅析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戴青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它涵盖了其他许多方面,课堂的交流以及对课堂的掌控就是其中之一。一位好老师除了自身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外,还掌握着娴熟的课堂交际和交流的方法。丰富的课堂知识加之熟练的课堂交流掌控,可以使得英语课堂更具实效和时效,反之,则使课堂陷入无聊沉闷的氛围。
英语教学 课堂交流
一、英语课堂交流的角色关系
英语课堂交流的角色大体有三个:教师,学生,和学生群体,三者相互关联。
教师/学生群体:教师与整个班级的学生群体进行交流。教师/学生:教师与具体某一个学生的交流。学生/学生群体:某一具体学生与整个班级群体的交流。学生/学生:具体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英语课堂交流的分类
课堂交流存在三种:口头交流,非口头交流以及书面交流。口头交流泛指教师和学生说出来的话语。非口头交流指教师和学生所用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等。书面交流是指一切针对特定群体的书写材料,例如报告,评语,作业等等。熟练的课堂交流技巧对课堂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打磨自身的口头及非口头交流技巧,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他们应具有的课堂行为。所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属于这三种交流方式。
2.1 口头交流
口头交流是英语课堂中重要的部分。学生已经习惯听教师的语言指示,从而口头交流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学生之间交流想法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方式。每堂课的口头交流从打招呼开始,也由招呼结束。教师应该看重打招呼的作用,试着将打招呼用语表达得更自然更亲切。根据Teacher Vision网站的调查,被教师主动亲自问候的学生通常感觉十分自豪,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教师的主动问候举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2.2 非口头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的绝大部分不是口头交流,而是非口头交流。主要的非口头交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对于英语教学,肢体语言尤为重要,学生在语言上不能理解话语意思的时候,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不应常常在胸前交叉手臂,这个姿势呈防御状态,意有关闭自己,不与外界交流的感觉。教师也不应用手直指某位同学,意有威逼威胁之感。在学生自行练习期间,教师可以将手放在胸前,掌心相对,或十指交叉,或略微摩擦,这样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开放的,在是等待学生提出疑问的。拍掌是肢体语言中较为常用的,当班级将处于失控状态时,它能较迅速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微笑(Smile):微笑是非口头交流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形式。教师们也不应吝啬自己的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出赞许的微笑,或再附上语气肯定的“Yes,Great.”
眼神交流(Eye-contact):眼神交流是提高课堂交流程度的另一方式。走进课堂后,除了问候之外,教师与每个学生的眼神交流能够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示意马上就要上课了。如果有学生行为不符合课堂纪律,不需要语言上的沟通,略微严肃的眼神停留在该学生身上5秒,他会立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中的不适合。
2.3 书面交流
事实上,书面交流属于非口头交流的一种,但鉴于书面交流在非口头交流中较为特殊,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来。书面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的评价,或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语等等。行为图表(Behavior Chart)是典型的一种书面交流,在各个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存在。它将学生一段时间的行为表现反映在图表上,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恰当的行为表现。
三、英语课堂交流的障碍及有效解决办法
英语课堂中的交流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听力障碍,口语障碍,情感障碍。
3.1 认知障碍
不同的学生接受到相同的语言信息,但他们的理解却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英语,由于语言功底和文化背景等原因,学生对于英语科目知识的理解要比母语授课的科目困难许多。教师应当多注意细节,将重要知识点放在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范围内,自身多涉及西方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并能够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3.2 听力障碍
有效的听力理解是课堂交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发音不清晰,语速过快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的听力障碍。英语与中文属于不同语系,中文强调字正腔圆,而英语遵循弱读连读。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改正发音的缺陷;上课时避免使用隐晦词和过于一般化的词汇;语速可以做适当调整,长难句时语速放慢,做到多聆听学生的想法。
3.3 口语障碍
英语听得懂,看得懂,写得出,但是就是说不出来是很多学生的问题,这就典型反映出了英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口语障碍。教师需要平分听说读写的比重,不应过多偏重读和写,多创造机会给学生练口语。
3.4 情感障碍
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出于面子考虑,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举手提出疑问或者羞于参加课堂讨论。尤其是英语,语言功底和口语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学生是否有勇气用英文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时常保持微笑,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拘谨,避免当众批评责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好伙伴。
[1]陈雅芳.课堂交流困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
[2]胡玲妹.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9(2).
[3]李红梅.课堂交流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2010.
[4]杨泳.浅谈课堂交流[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2).
[5]赵庆华.谈谈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