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与影视媒体的有效传播

2012-08-15文丨刘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静态敦煌设计

文丨刘 蕊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 430074)

多媒体设计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的产物。它设计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各种媒体资源结合于一体。对于信息的传达来说,这不仅拓展了渠道,丰富了效果,还可以有效地起到引导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传统的视觉传达手段存在一个共同的缺憾,那就是缺少交互性。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者是被动的、无奈的。而多媒体设计的“人机互动”恰恰在这个方面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包容万象,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筛选和再加工,并建立起相互间的逻辑联系。而且动态的平衡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它让信息的传达成为一种可控的过程,甚至可以进行信息反馈和验证,这在视觉传达方面无疑是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传达媒体也由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向多媒体领域延伸。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即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视觉传达是“给人看的、告知的;效果和影响的”。它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主要包括的专业分支有:广告、产品包装、标志(LOGO)以及延伸的整套形象设计(称之为VI)、导向系统、以及你所有能看到的平面类产品都与视觉传达相关。其作用是挽留受众。因为“效果和影响”可以提升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诱发人的审美情感,满足人们的情感和情趣需求。当今时代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除了互联网,还有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频道的不断增加。电视人就不得不拿节目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笔者在湖北电视台跟随“移动拍拍秀”栏目组实习时,刚开始都以静态图片制作,后来在剪片的过程中,看到一组表现人群流动的动态照片,很有画面感,我们何不尝试透过照片来纪录动感呢?于是节目由原来单纯的静态图片改变为动静结合和动态视觉,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大量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中的二维、三维GPU特效技巧,使得图片更加具有观赏效果,人们对节目的感知充满了动的概念,从而也深化了空间的意念。面对内容涵盖古今又包罗天地的节目创作要求,电视节目制作人在电子科技的依托下也探索出了多种新的表现手法。因为视觉传达是静态视觉和动态视觉的融合。动态传播形式又不是一般所指的电影、电视等动画艺术。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赛场内外的大屏幕播放的视频影像;二,现场一切动态活动的表现(比如观众的活动、比赛的场景等等);三,站在“亲身经历”的角度。实际上,当时现场真实的一切其本身就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态过程。湖北体育频道“健康1+1”栏目,就是一个医生与病患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的节目,以动态人物交流的方式为主要内容,再加上素材、包装等一系列的设计,使节目更具表现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因为视觉传达在媒体节目中的交互性将有助于满足大众对更个性化的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优美的界面设计可以成为用户所期待的形式,满足用户的参与性,或者实现某种愿望、需求、目标和能力。

静态视觉是在某一时间断面上凝固的审美客体。2005年我到敦煌莫高窟旅游,正值中央电视台在此拍摄大型纪录片《敦煌》。以前读过很多关于介绍莫高窟的书籍,也欣赏过插图中精美的壁画,这次能有缘亲临洞窟,欣赏那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壁画,真有难以把持的激动。从艺术形象上说,敦煌飞天不生羽毛、不长翅膀、也没有圆光,借助彩云却不依靠彩云,通过长长的飘带,舒展的身姿、欢快的灵魂,在鲜花和流云的衬托下翱翔太空,把洞窟装扮得满壁风动。壁画哪怕是随意一个线条,都给人带来美妙的艺术灵感,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高水准和独创性。特别第320窟的双飞天,简直是一幅精美绝伦的设计杰作,对称中隐伏变化,飘逸中蕴含端庄,同时又融合于整体画面之中,绝无喧宾夺主之态,反而使这幅相对静态的《说法图》顿生动感,其装饰效果之妙堪称是敦煌飞天之最。敦煌壁画传达给我们的是作者的虔诚、绘画的随意、色彩的民间性,内容的时代性,是几千年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中央电视台采用电影和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以故事化和戏剧化的手法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挖掘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将那些被遗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大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气息。在这样一部巨作中,最大的突破是让观众更完整地了解了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敦煌艺术的领域。特别是利用敦煌文书中的材料和莫高窟壁画对历史上这些小人物命运的讲述,让我们对敦煌壁画和文书的包罗万象和历史价值,有了最形象最直观的认识。不同的视角,诠释了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敦煌。使节目在保持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了观赏性和趣味性,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

还有史诗风格的纪录影片《圆明园》,影片在叙事手法、特技处理和历史意识上均有不同于一般纪录片的突出表现,用三维动画仿真技术重现圆明园,根据制作上的特点,导演采用了“数字中间片技术”,即把所有的镜头都经过电脑处理,从传统的胶片到电脑处理,再回到胶片这样的一个工艺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技术从视觉上成就了《圆明园》。为观众营造了古典园林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启迪着观众面对这曲悲怆历史的无尽挽歌进行深刻的反思。

现在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视觉艺术,它所要传递给人们的,便是事物内在深处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其核心就是要将信息得到有效传播。而且视觉传达也在呈现“奇观化”的景象,细节和精致被不断解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意义跃于平庸的单调的画面之上,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大规模采用LED背景,成功引入和应用在线虚拟元素置入技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营造出3D效果的奇幻空间。使20世纪80年代视觉的 “奇观化”趋势,拼贴、蒙太奇、组合、装置和表演成为目前视觉奇观化的五大媒介,不断使视觉传达设计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平面化、静态化的趋势在不断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要主动吸引人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在实现告知、动情、要求的三种功能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可读性和可感性,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并进入到真、善、美的艺术传达境界之中。这种设计要求不仅要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又要以各种色彩、图像、符号为传播媒介,以更具感染性、时效性、速渗性的方式来传达思想、传递意识,以一种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形象来传情达意,来与人们的情感和心灵相沟通。所以,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应该是深刻、有效地为传达而设计,承载人类的文明与文化,使“看”成为一种“欣赏”。更重要的是:视觉传达与影视媒体的传播要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静态敦煌设计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