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案说法” 克戒报纸差错——编辑手记几则

2012-08-15文丨乔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手记香港回归差错

文丨乔 晋

(陕西日报编辑出版中心,西安 710000)

人常说:“无错不成报”。报纸差错的形成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彻底摆脱。笔者多年从事党报编辑工作,时常被形形色色的差错所困。当我们睁大眼睛,那些差错,不管是“老虎”、“苍蝇”,都会被一一拿下。可一旦有打盹的时候,差错就可能从眼前溜过,见诸报端,非但有伤大雅,要受到批评,自己的内心更是久久无法安宁。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差错再难以完全避免,我们也丝毫不可顺其自然,主观上还是要力戒力克力除。只要树立起积极的态度,摸索差错发生发展的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年累月,久而久之,差错的出现还是会减少下来。以下就是笔者归纳总结今年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差错和相关解析。

手记一:7月27日一版,《省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强调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稿中,在记者原稿中,有“秘书长××出席会议”的字样,尽管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是省政府秘书长,编辑也清楚是“省政府秘书长”,意识到这样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有失严肃性。可遗憾的是编辑在发现问题后,纠正过程中又忙中出错,下意识地改写成“省委秘书长”,铸成更大的失误。

解析: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前一个问题比较常见,就是对领导同志或新闻人物的职务、身份表述不清或表述不规范、不严肃,一些经验不足、特别是对要闻报道缺乏经验的记者,常犯类似的错误。比如,口语中,人们常常对一些副职领导,仍称呼“某书记”、“某主任”,而记者如果缺乏对政治人物的了解,同时又不去认真的核对,就容易出现这样的失误。笔者在最初从事要闻报道时,同样有一些幼稚的经历,如在一篇要闻报道中,尽管在导语中准确表述了当时的省委副书记艾丕善的身份,却由于受口语环境影响,在文章第二段开头写到“艾书记强调……”字样,好在签审稿件被部门领导发现及时纠正,从中使笔者深受启发,在其后的新闻实践中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手记二:7月27日本报第八版刊发稿件《伦敦奥运会今日开幕》,给人一个错误的时间概念。由于新华社稿件的原题《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7日在伦敦开幕》,就给人产生了一个误区,因为第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是在当地时间27日晚21点(北京时间28日凌晨4点)正式开始,稿件出现在27日的中国媒体上,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伦敦奥运会明日凌晨开幕”。

解析:这个错误一方面源于新华社稿件给人的错觉,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编辑的粗心。试想,如果是开幕时间北京时间27日,稿件当日刊发岂不是一条旧闻?当大家看到报纸时,奥运会开幕式已经结束。在新闻实践中, 类似的错误还有“去年、今年、明年”,“昨日、今日、明日”等时间概念的混淆。发生这样的错误,一是一些编辑记者时间概念模糊,对时间概念的运用时缺乏灵活性,再就是有些记者喜欢在新闻稿件中使用“昨日、今日、明日”等时间概念,以强化时效性和视角感观,而在稿件见报时,有可能和记者最初的时间定位发生偏差。聪明的记者往往会在“昨日、今日、明日”等时间概念后夹注具体日期,这样就便于编辑把握和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岁末年初,在一些无法及时刊发的稿件中,“去年、今年、明年” 等时间概念很容易出现失误。近年来,为避免和减少这样的错误发生,每逢岁末年初,我们都要安排专人对跨越年度稿件的时间概念进行转换,收效很好。

手记三:7月6日本报在要闻一版、二版刊发同源的两条消息《“感知陕西·尽览人文”全国电视联合采访活动启动》和《省委省政府举行招待会欢迎全国电视媒体来陕联合采访》,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加快陕西文化“走出去”步伐》,三篇文章中都提到了10字内容的“新陕西形象”,而三篇原稿中的提法却各不相同,分别是“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绿色、现代、开发、和谐、奋进”,“绿色、现代、和谐、开放、奋进”。可以说,这是一个隐藏很深的错误,但还是被明眼的编辑及时发现,确认了正确的提法是“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并加以及时纠正。

解析:类似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对领导人讲话、大政方针、古典名句、格言的引用上,一般是记者粗心、草率所致。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在引文的使用上,为了便捷,往往采取搜索引擎在内部网络系统或互联网上获取,而网上提供的引文信息经常会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一个内容经常是多个不同版本,如不仔细甄别,草率使用就会出现错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等重要信息的引用,还是要从正规的出版物上选用,吃不准的时候,绝不可盲目引用。

手记四:7月1日本报一版,刊发了两条短消息《前5月我省对外投资增长25倍》和《秦兵马俑亮相香港回归15周年庆典》。两条消息的原稿都出现了明显的原则性错误。前者将“香港、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埃及”等罗列在一起,后缀错误地加上“等国家”,显然,香港包括澳门、台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称之为国家。后者则在导语中写到:“秦兵马俑文物将于7月24日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在港亮相。”人所共知,1997年7月1日零时零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而就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稿件中出现如此明显的失误。好在问题在编辑校对中都及时得到了纠正。

解析:在新闻稿件中,将“港、澳、台”与一些国家并列的情况很多,但在文字上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后缀加“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在列举完国家后,在加上“及香港、澳门、台湾等”。笔者建议,大家在不完全确定的类似国家、地区列举时,无论有无“港、澳、台”出现,都可在后缀上加上“等国家和地区”,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至于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强记于心,吃不准的时候,还是查阅可靠资料的好,以免造成失误。

手记五:2月28日,本报一版刊发了新华社消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同时提交了《我省11个城(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类似全国性重大活动中,本报一般都会综合多方信息,提炼出我省的相关荣誉和信息。而在当天,我们的一位年轻编辑却错误地将此稿改写成与一版相同的主题:《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主题重复的同时,还让读者不能在标题中直接获取渴望得到的信息。

解析:表面上看这是编辑的经验不足所致,但实质上是,在我们许多人心目中,领导才是新闻,会议才是新闻。往往是领导出席、会议开幕的消息占据大量版面,受读者关注、吸引读者眼球的消息却常常被弱化。在这种价值取向下,我们的编辑记者在采写编辑稿件时就难免受程式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新闻敏感退化,类似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猜你喜欢

手记香港回归差错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25周年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我的航天员手记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编辑手记(四则)
八月手记
对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反思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布袋山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