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新闻客观——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看新闻客观性

2012-08-15文丨张明忠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客观性新闻报道主观

文丨张明忠

(湖北十堰广播电视台 442000)

客观性是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各个时代新闻工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新闻客观性是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即新闻从业者在对新闻进行采写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真实,将自身主观影响尽量予以排除。人的主观倾向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客观性是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

1 新闻客观性的内涵

新闻客观性是所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使命所在,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一直以来,我们所要追求的新闻客观性,是相对意义上的客观性,是客观真实和主观相结合的相对客观。新闻是新闻从业者搜集、整理新闻资料,并用主观语言予以展示,这一过程中融合了新闻从业者的主观意愿,这也使得新闻客观性具有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对于新闻受众而言,最想看到的是对事实予以真实还原的报道,新闻报道的生命在于客观,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要尊重客观真实,忠于客观真实。新闻从业者对客观事件所作出的能动性反映就是新闻报道,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不管如何强调突出新闻客观性,新闻采编过程中的主观倾向都是无法避免的;媒体属于社会组织的一种,任何媒介组织都拥有自身风格和倾向,从而给新闻从业者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绝对意义上的客观只可能停留在梦想层面,实践中几乎无法实现新闻报道的绝对客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新闻客观性,只是不必追求绝对层面的客观,努力实现相对意义上的新闻客观,即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客观即可。相对意义上的新闻客观是给新闻从业者提出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达到这一标准的新闻报道才具有新闻报道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这一要求在实践起来难度并不大,只要努力、注意控制主观情绪就可以实现。但长期以来,经历数代新闻从业者的努力,新闻客观性效果依旧无法令人满意,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随着互联网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局面恐怕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

2 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闻客观性挑战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能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新闻学也和其他很多专业一样,最初并不是一个专业而只是一个职业。从一个职业转变成一个专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的出现是新闻从职业变成专业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它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更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而在新闻学的发展中,客观性显然以一种理性的姿态使其具备成为一门科学的可能,客观性原则成为理性主义在新闻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准则。新闻客观性原则促进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进程,使新闻学也能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充满理性色彩。简言之,新闻客观性的历史作用就是促进新闻从一个职业到专业的转变,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网络新闻的吸引力使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发布,其及时性及交互性更强,信息量更为丰富,实现了新闻资讯的高速流动,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新闻熟悉程度的越来越高,其自身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受质疑的就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工作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事该项工作的并非只有新闻记者,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也是导致新媒体时代新闻客体性遭受质疑的一大主要因素。

对于诸如传统新闻网络版、商业门户新闻网站以及政府机构新闻网站等专业性质的新闻网站而言,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新闻客观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站新闻标题及专题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网站的主观性及创造性,但在制作新闻标题及专题的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新闻客观性。不管是对于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广告占据着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广告商判断网络媒体的投放的重要指标就是流量,也就是页面的浏览量,受此影响,网站经营者为提升流量就会在制作新闻标题和专题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非常规的作法,从而导致新闻客观性降低的后果;第二,网页中新闻的高度及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不客观性。对于网站而言,浏览首页与二级页面的人数及所产生的效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这一角度来说,放置新闻的位置及时间会对新闻客观性造成影响;第三,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客观性,而传统媒体是网络新闻的一大重要来源,这就意味着网络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本就不客观的新闻。

随着互联网影响范围的迅猛扩展,发布新闻的渠道相应增多,既有利用公共资源的专业性质的,也有社区网站、在线聊天等非专业性质的,也就是说,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新闻,这也导致了新闻客观性问题。首先,普通网民都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爱憎分明,对于事件的报道无法做到绝对真实的还原事实真相,多多少少都会融入自身的主观情感,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其次,网民在发布新闻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网站,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客观性。例如,论坛中被加精或者置顶的帖子,会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一旦这些帖子与客观真实性相背离,就会对新闻客观性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新闻发布者并不能保证做到面面俱到,这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新闻客观性。

除此之外,网络新闻还存在其他信息来源,比如当前比较流行的P2P软件,也就是广播域电视在线直播,在线直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新闻同步同效,表面上看,将网络与电视很好的予以了融合,但是还要看到其有可能给新闻客观性造成的威胁,因为目前部分电视新闻自身客观性就值得怀疑,在转化为网络直播新闻的过程中,会经过剪辑,剪辑人员的主观倾向会不可避免的融入其中,其不客观性将会更加显著。

3 网络时代新闻客观性的重塑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观性面临质疑和挑战,对此必须及时进行一场彻底而深入的改革,为新闻逐步逼近客观真实创造有利外部环境。重塑新闻客观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不断坚定用于追求新闻客观性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并完善促进新闻客观性的有效机制。对于每个新闻从业人员而言,要在内心树立起不断追求新闻客观性的意识,真正认识到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并非一件易事,虽经数代新闻从业者的不懈努力,效果依然无法令人满意,对于当前的新闻从业者而言,还要坚定追求新闻客观性的信念,并在这条道路上勇敢的走下去,这不仅是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要求,对于非专业的新闻工作人员而言,也要将新闻客观性作为发布新闻信息的一项重要的制约条件。对于那些毫无公信力而言的网友,曾经采取过将其账号予以封闭的作法,但实践证明,这种作法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对于内心没有新闻客观性意识的网友来说,获得一个新的ID并非难事。在笔者看来,可以对那些非专业的新闻发布者采取较为缓和的应对措施,同时配合以强硬的约束措施,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等。大众是新闻的最终消费群体,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面向大众的,大众对于新闻报道是具有选择性的,所以,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可以从新闻受众群体入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积极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的同时,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这对于提升新闻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新闻客观性是一种相对而言的客观性,绝对意义上的客观性是无法实现的,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要对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予以关注,尽可能的减轻主观性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新闻从业者要对自身的主观意识予以主动控制,在进行新闻采编及报道的过程中尽量的不融入自身的主观意愿;其次,新闻从业者要熟练掌握新闻报道技巧,尽可能使用简单、明了、直观的语言,让受众一看便知,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及政治修养;最后,新闻机构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要积极配合新闻从业者,给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提供有利外部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新闻的客观性是其永恒的职业使命,永远的追求目标。随着互联网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新闻客观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重塑新闻客观性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不断坚定用于追求新闻客观性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并完善促进新闻客观性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闻客观性所追求的是相对客观,要重视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尽可能控制主观意愿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

[1]邓年生.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与《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一文商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2]李红娟,吴凡林.新闻报道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3]崔雪茹,王菲.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论西方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的歪曲报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陈沛芹.论新闻客观性规范与国际媒体的对华报道[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5]田永刚,宫欣旺.第三者眼中的原生态报道——试论新闻客观性的异化[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樊希,崔妮.试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合目的性[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客观性新闻报道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