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成因再回顾

2012-08-15文丨闫欣瑞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模因宿主网民

文丨闫欣瑞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7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与此同时,网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当下网络与报纸、广播、电视并称为“四大媒体”,凭借其迅速与便利,已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的载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一直是众多语言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1 网络语言的概念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赋予网络语言不同定义,曹进在《网络语言传播导论》中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从宏观层面看,网络语言指以互联网为技术载体,以自然语言为支撑,对人类语言和非语言符号重新组合,表达内心诉求、在网络社会或虚拟社区的文化环境下甚至延伸至网下社会所使用的言语、表达方式或言辞,通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介语言。从中观层面看,网络语言专指网民在聊天室、即时通讯、论坛与博客等场域,利用常见网络技术语汇及自造言语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所使用的网络语言。病句、错别字、字母词、数字、符号、拼音符号、汉字、外借词、混合词、图像等语言形式交织在传播内容之中。从微观层面看,网络语言是符合计算机编码规则,能够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以字母、字符和符号位单位构建的流行于网络的一种普遍认可的人际传播符号系统[1]。”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特指中观层面的用语。

2 网络语言的成因回顾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2.1 客观方面

第一,经济技术的进步促使电脑技术及网络信息广泛的被大众所应用和接受并深刻的影响其受众的思维方式及言语行为。第二,网络拥有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网民在键入信息时,会出现大量的别字、错字、方言、谐音等新的语言形式,但这些因素均未造成交流上的障碍,相反会得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如,大虾(大侠)、木有(没有)、豆你玩(逗你玩)、蒜你狠(算你狠)等等。不同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网络交际中对话双方既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感受不到其说话的语气,为此网民会在交流中频繁使用表情类的符号或诙谐的语言为贫乏的语言文字增添活力。因此表情符号或数字符号被广泛和频繁的使用。如:)表微笑、:(表悲伤、%>_<%表哭泣、O__O”…表无语等等。第三,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为网络语言提供了现实的语料,如“范跑跑”,“楼脆脆”,“姜你军”,“蒜你狠”等。

2.2 主观方面

我国网民的结构中,年轻人所占比重最大。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占网民总数的72.9%”[2],相比其他人群,他们更容易接受并率先使用新鲜事物。年轻人主张标新立异,喜欢使用、创造和传播网络新词。此外,年轻人所承受的各种现实压力都能借用网络语言在虚拟的网络中得到发泄,因此各种脏话、粗话充斥在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在为规范化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向其提出新的挑战。

2.3 就语言内部来讲,语言具有任意性

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任意联系的,整个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前人在分析网络语言的成因时,大多从客观物质基础和主观的网民角度出发分析。本文认为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模因的存在,模因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灵活的机制,网络也是模因发展强大的必要环境。

3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模因(meme)最初是由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不同于基因,模因通过模仿传播。模因要生存,必须找到宿主,感染受众的大脑,影响其思维方式。宿主再把模因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他人。“现实中的模因可以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是手势或脸部表情”[3]。语言、宗教、传统风俗等都是通过模因传播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模因。语言从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必然会体现出文化的发展脉络。因此,看似静态的语言始终处于更新发展之中,而语言模因正是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布莱克摩尔(Blackmore)提出:“模因在复制传播即进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数量巨大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占多数。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成功的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这些生存下来的模因即是强势模因或成功模因”。网络流行语“坑爹”出自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贴纸一话,“坑爹”意指与本人意愿有很大出入,有欺骗的意思,又包含了微微的“不给力”的意思成分。多用于善意地讽刺、嘲笑或吐槽。“坑爹”也可以是指“坑我”,因为现在爹的意思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比如,“哥只是个传说”,其中的“哥”,就是指自己。“坑爹”因生动形象而简洁,能有力的表现说话者的情绪,不用解释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因此,很快引起网民的注意,寄宿在他们的记忆中,逐渐感染网民的大脑,并最终获得了受众的接受和认同。“坑爹”在无数潜在的词语模因中能够成功生存下来并为网民广泛应用成为强势模因。“坑爹”迅速的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成为新一代网络流行语。这个词给人一种恶搞而欢乐的感觉,所以现在聊天中无论是开玩笑还是吐槽,都会毫无例外的在后面跟上一句:坑爹啊!适用面极其广泛。

4 网络语言模因复制

4.1 网络语言复制的阶段

海拉恩(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要经历四个过程:①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指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在此阶段进入宿主的认知体系。②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否则不能称之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变为宿主能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的载体可以使书本、光盘、照片、人工制品等。在传输的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另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

4.2 成功模因的衡量指标

道金斯认为成功的语言模因应当从三个指标来衡量:①保真度。模因的复制必须忠实于母模因,保留其精髓与核心。如“X秀”,作秀、看秀、汽车秀、身材秀等等。②多产性。模因得以生存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复制。“X族”在90年代进入汉语,原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分类,该模因后来指具有某种共同行为特征或知趣爱好的一类人。如啃老族、拼车族、酱油族、脑残族、QQ隐身族等等。“X族”凭借其多产性活跃于众多的网络用语中。③长寿性,指模因在宿主及模因库中存留的时间越长短。如汉语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俗语等。网络聊天中表情符号具有简洁、醒目的效果,故被频繁使用。因此这部分模因存在时间较长,影响也最深远。

强势模因在成功复制进入宿主认知体系后,会像病毒一样感染宿主的大脑,影响其思维。被模因感染的宿主在日常交际中不自觉的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进入认知体系的模因进行嫁接从而构成新的语言模式应用于网络交际并同时感染他人的认知体系。网络交际的多变和复杂促使网络语言模因更新变化,不断发展庞大。

5 结 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在于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成功的模因经历优胜劣汰后被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网络语言模因能感染和影响其受众,而高度真实、多产而又能够长期保持在记忆中的网络语言模因成功寄宿在网民的认知体系中。受众被强势模因感染后会对模因重新编码并传播。由此生存下来的网络模因大量的存在于网络交谈之中,在丰富网民交际的同时,其自身也得以生存发展。在双赢的模式下,网络语言深刻的改变了网络交际环境。

[1]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2.

[2][EB/OL].http://www.cnnic.net.c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猜你喜欢

模因宿主网民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