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基础工作对影视节目的影响
2012-08-15文丨吕煜昊
文丨吕煜昊
(大庆油田文化集团有线电视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影视节目中的“画面”是决定观众是否想看节目的关键,与其相关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收视率。在大家公认的影视剧中,尤其是国外的大片中仅看画面就认为是好片。优秀影片大体相同,现在新型的设备功能全,速度提升快,但对设备功能的了解、对影片内容的融合、对构图与色彩的调和、情节构思等诸多问题是画面的基础工作。
1 层次分明可使表述的内容更加清晰
优秀的片子有明显的层次关系或虚实对比。主题与非主体对象分类分明,观众看着明确清新。如在韩剧中,帅哥站在路旁,周围公路和树木的画面比较虚,配以浪漫的音乐,为画面增添几分惬意。有的为了增加虚化程度,在摄像机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用后期合成软件进一步加深虚化,使远景非常模糊,拉开层次。
虚实关系在国外的片子中应用的更加明显,也比较多。在“大片”中不仅能够表现宏大的场景,小的场景也表现得很细致。常有一行字中通过“变焦”手段,表现单个字的虚实关系,同样可以随情节产生虚实的深度变化。又如:在同一个场景中的三个人角色,通过镜头的虚实相互转换,引导观众随着转移视线,这在以前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合成手法是很难实现的。
复杂场景在录制的过程中,如果主题与非主体对象没有拉开层次,结果就会变得很乱。角色移动的过程没有跟踪变焦,层次不明确观众看着累。精心搭建的场景如果拍摄定位不准,后期合成时也很难处理。
2 为画面增光添彩应采用多途径
摄像机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将拍摄对象做如实的色彩还原。在《哈利波特》系列的影片中,很多镜头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当做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在学生们走过“霍格沃斯”学院的走廊时,墙壁上的“动态”油画很多,而且画像的角色丰富,情节设置巧妙,观众看了不仅赏心悦目,更增加了情趣感。这类场景的色彩浓重,代表了“大片”典型特点。
影片中画面的色彩多数是经过调解才出来的,影片中的色彩比现实要好看,包括纯度、色相、明度等都有不同的变化。“出彩”影片色相明确,亮丽但不刺激,柔和但不浑浊,看着比较舒畅。有的画面是直接通过摄像机调解、不同功能的特殊镜头等手段拍摄来的。现代数字摄像机虽有了很大进步,但大家的要求也随之升高。
3 构图“情节”对节目增添趣味性
《舌尖上的中国》是表现中国传统美食的一部纪录片。片头虽然是“鲜肉”的画面,但表现出了国画的感觉。同样是食物,构思比较独特。观众不仅看到了艺术画的美感,再进一步联想到美食,从而衍生到一种文化,提升了节目的质量。
仔细研究其中的画面,拍摄手法都是最基本的手段,不简单的是在拍摄时每一个镜头都精心设计和筛选,关键镜头抓的很准,而且还有一定的数量。例如一个摘菜的镜头,通常的方法是将摄像机直接对准摘菜的人和筐即可,他们采用的则是在筐底对准筐口,这样拍摄有网状编筐的暗部色调和纹理、人头的中间色、更有红辣椒的“亮色”。头像的远景、手臂的中景、将辣椒放入编筐的特写,多个景别都有。带“编筐”的这类网状素材拍不好容易乱,在这里却用的非常好。同样是仰拍,观众看了和平时却不一样,感觉比较新奇。再如拍摄馒头的画面时,将最实的镜头给整排馒头中的一个,还冒着热气,接近仰拍。中景揉面的人物比较虚,而且一直在动,整体镜头主体对象静止写实,次级人物为动态虚化,画面内容交代的很明确。又如:拍摄北京人在屋顶种植小菜园的场景时,拍摄视野较小,是难于表现的场景,拍不好容易“小气”。其中菜刀切菜的特写,仍然是半仰拍的镜头。摘红柿子近景的手“实”与远景的人物“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类似的镜头片中很多,仔细分析在其它的优秀影片中也经常出现。有的同行建议把《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示范教学片,可见它值得学习的很多。
4 后期制作正确选择相关的软硬件
前期拍摄的取景、构图、色彩、层次关系等工作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后期制作的事情了。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非编软件起到了弥补的作用。对画面的剪辑和筛选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尽管拍摄前做了系统的安排,但归到后期阶段又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影片层层审核,对内容的要求也层出不穷。无数次的剪辑片子、甚至补拍、重新制作影片元素,如:角色、场景等。常有一个小问题就耗尽好几天的时间,尤其进行到中后期,就是体能和顽强意志的考验。
电影中的制作特效,例如:如行云流水、爆炸山崩等,经常使用三维软件中的粒子工具来完成。如主流的3ds max中的pf,maya中的particle tool和houdini等来完成。粒子系统可以将人物、山脉、森林等实体素材变成微小的颗粒,如气流、飞沙、旋风、流水等,结合动力学碰撞、重力等通过导向板、虚拟体、发射器等工具使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表现的更玄妙精巧,画面“超炫”。
Vue在制作山川河流等大场景自然景观方面是一款比较有代表性的软件。Zbrush软件比较注重细节纹理建模的制作。Realfolw比较注重流体碰撞方面的问题。Motion builder比较注重节点动画方面的制作。Vray、mental ray、findrender、brazil是专用于渲染的插件,mental ray现已直接整合到max、maya中。After effects偏重特效的合成,后期合成软件操作相对简单,主要以采集、剪辑、合成、输出为主。专业的后期合成非线性编软件多数由购买硬件的产品附带,不同公司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如:格非、索贝等。独立的软件有eyeon digital、fusion等基本操作大体相同。在掌握基本功能后,关键在于应用到具体问题上,不要单纯依赖软件的升级更新,还要探求基础工作的细化研究。非线性编辑工作比较枯燥,工作量的积累能够为确定结果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想把画面处理的干净利落比较难,尤其是在复杂的场景中可见一斑。比如《变形金刚》中,“汽车人”变形的过程,各个零件变形的过程比较复杂,观众看着却高呼过瘾。汽车人建模虽然复杂,但角色整体形状是非常规范的。在大的规范形状基础上进一步层层细分,错落有致,是规律秩序的“集合体”,所以整体感觉繁而不乱,影片还特意用慢镜头让观众看个仔细。
在影视节目中那些玄妙迷离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只有在特效软件中才能完成。这类软件是对使用者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一个考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水平不断升级,大家可以看到更复杂、更玄幻的效果,只要能想到的多数都能实现。
最自然的镜头是纯拍摄出来的,结合现在的软硬件水平可以制作的很好。原始的素材细节部应尽量分考虑的到位些——如构图分类、取景层次、光线跟踪、情节关系等。现在虚拟场景和实拍结合的比较多,结合不好会有画面轻飘的感觉,会有不在一个场景的感觉。在虚拟演播室中所匹配的设备中通常自带抠像功能,拍摄外景时也常用单色做背景,最后再合成。独立的合成软件通常也带抠像程序,如After effter中的keylight,它可以将人物的毛发去除的比较干净,但具体操作遇到比较复杂的场景时,常有动态画面去不净,改为序列图片的情况。修复上成千上万张图片是常有的事,这项工作比较枯燥,团队合作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5 节目达到一定的数量更应加强质量
拍摄一部好的片子镜头的数目必须达到一定量,不能用重复镜头或费镜头欺骗观众,制作时剪辑粗糙,这类节目还不如不做。
现在的节目种类在不断增加,但观众却常说没意思,很多人觉得还是以前的片子有意思。现在的软硬件水平与以前相比提高很大,画面清晰度提高了,为何还不满意呢?摄制过多依赖现代设备,在录制编播上做的工作却不多,人为辛苦付出的不多。老前辈的吃苦、敬业精神不大容易找到,工作耐性一代不如一代,咋还倒退了呢?就是现在的各方面的条件太好了,不屑于消耗体力,做点事就累。
6 观众推动我们和节目共同进步
画面效果是视觉传达的第一因素。当然音效和配音也很重要,仅画面需要我们完善的就很多。观众看节目不会考虑录、制、编、播的问题,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而且挑毛病是永无止境的,对于比较认真和追求完美的人是一种折磨和耐心的考验。我们要比观众还要“肉”。这是一句玩笑话了!相信优秀“职业者”是经过“熬制”才出来的,观众的快乐建立在影视工作人员艰辛的努力之上,观众的意见是促使我们进步的推手。资金到位了,节目就一定能行吗?我们真正能掌控了?还是勉强说“就这样吧”!
平时的基础工作贵在坚持,关键环节问题必须抓准,为了提升节目质量,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