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永康纸花工艺

2012-08-15吕萌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纸花名录民俗

吕萌明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永康纸花工艺

吕萌明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目前,国内地方文化正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浪潮纷纷推出各自的特色文化,这一举措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浙江永康纸花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盛行到现今的逐步衰落的历程,印证了传统手工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下似乎无法逃离即将凋零的命运。该论文通过对现存的方岩纸花工艺的田野调查,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背景下阐释了方岩纸花的渊源、制作工艺和艰难的现状,面对目前政府零星的保护手段,探求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保护这一民俗手工艺的生命力。

方岩纸花;衰落;非遗保护;民俗场

永康位于浙江中部,古称丽州。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后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唐时曾擢升为州。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如今更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和旅游胜地。此地乡风古朴,流传着众多的民间传说,历史的积淀又孕育了众多有着独特文化的民俗传统。以方岩为中心的胡公信仰是江南最有影响力的地方信仰之一,香火旺盛,连年不断。围绕这个信仰圈中心而衍生的方岩庙会以及相沿成习的各类民间活动,几乎是民间游艺、体育、戏曲、工艺等等十八般武艺大会串,其中十八蝴蝶、九狮图已走出方岩,被公认为世界级的民间艺术瑰宝。

金华已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已有75项各类民俗被列保护名录,其中除了三项如十八蝴蝶、九狮图、锡雕为国家级,还有5项为省级,其余的都已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此次我调查便是金华市第三批、永康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一项民间手工技艺——方岩花。

一、方岩纸花的渊源

方岩花又称方岩纸花,是永康方岩特有的一种手工艺,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又被当地人称为吉祥花。据说方岩花流行于解放以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游客到此都要买上几束,或握在手中或插在自行车把手上,其中畲族妇女特别喜爱将纸花插在头上以作装饰。回家后人们将色彩艳丽的纸花插在家里,表示自己去过方岩,或作为礼品分发给长辈或晚辈,算是一种祝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纸花除了观赏性外,还有其实用性的一面,逢年过节,方岩纸花用于插在胡公庙祭品上,还有庙会的舞灯、舞龙上作装饰,成为信仰、节日民俗的一个常用元素。

2011年8月,笔者通过朋友联系到了目前方岩山上仅存的卖花女——白珑珑老人,老人是方岩山下岩上村人,家住方岩山下。当天拜访老人时,她一边忙着手中的纸花一边和我们聊起了纸花的渊源,这其中还有好几个版本。

解放前白珑珑因其父到方岩任职全家从广东乐昌县落户到此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成年的白珑珑发现岩上村的很多妇女都热衷做一种形象逼真的纸花,她们往往手拿一把刀口近似初月的小凿子在一片白纸上凿来划去,很快地,一朵栩栩如生的白色牡丹花就展现在她们的手中。经过询问,白珑珑了解到制作纸花的工艺都是从自称来自丽水缙云县的一个流浪汉手上学到的。白珑珑也见过那个流浪汉几面,流浪汉称“老杨”,一条腿有点瘸,当时约40岁,曾在方岩山的罗汉洞内住了一段时间,只要前来的妇女送些食物,他就回报她们做纸花的手艺。但他什么时候来到这里,什么时候离开,纸花制作工艺又是从谁手上学来等等问题,都已无法考证了。据白珑珑回忆从那时方岩开始流行做纸花,到了八十年代盛极一时,但她老人家表示自己的做花手艺主要还是靠向当地妇女学习,自己揣摩为主。

另一个版本来自网络调查,1990年出版的《永康县志》中写到:方岩纸花,清代乾隆年间制作已盛。品种有菊花、牡丹、蔷薇、杜鹃、芙蓉、紫罗兰等,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在方岩山脚街上聚成花市,成为花的走廊。这段文字就将方岩纸花的历史推至清朝。顺着这本县志的指引,有人曾经查找了清光绪年间的《永康县志》,但上面没有纸花的记载。由此推断,在当时方岩纸花可能还被看成是一种不入流的东西,或者在清朝尚未出现方岩纸花。

另一对永康民俗颇有研究的老者将方岩纸花的年代推至宋代,南宋清官胡公去世后,朝廷对他进行七次敕封。方岩也随之出名,当时方岩纸花就已盛行。虽然这一说法侧面印证了纸花被称为吉祥花的缘由,但是,同样没有在明嘉靖的《永康县志》里找到证据。

虽然民间关于方岩纸花起源有着不同的版本,但不可否认方岩纸花是当地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由于方岩山上供奉着造福一方的胡公及其信仰圈,它的产生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或色彩。在历史上某一时期,方岩纸花一度成为方岩地区的一种标志或纪念物,是民众心目中特有的含祝福意义的吉祥花,一些善男信女学干脆把它叫做“胡公花”。

二、方岩纸花的制作工艺

方岩纸花制作的材料主要是纸、颜料和扎花的铁丝,选材颇有讲究。首先,选用的纸手感比较薄,但比较容易定型,叫“考贝纸”(一种印刷纸),白珑珑说现在市场上不太容易买得到了。还有扎花的细铁丝很难找,虽然永康有个五金城,但也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只好一次多买点备用。

方岩纸花的制作需经过“凿”、“染”和“制”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环环相扣,讲究技巧。“凿”就是用工具(半圆形刀口的凿子)凿出圆形纸片周边的每一个花瓣。凿花瓣时先把几十张纸叠在一起,固定中心圆之后一个个花瓣地凿,最后围成一个圆形,特别是菊花、芙蓉等花瓣比较多,每张圆形的考贝纸一圈就有32个花瓣,可见这道工序是非常费功夫的。

接下来的“染”直接关系到纸花制作的成败,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如果颜色调配不当,纸花的制作就可能半途而废。方岩纸花的花型仅三种,有小花瓣、大花瓣和不明显的波浪形花瓣,但通过不同的染色制作形成了20多个品种的纸花,可见“染”的工艺在纸花的多样性上起了关键的作用。染色一般十几张花瓣纸叠在一起,采取晕染的方式,有的是从花纸的圆心往外晕染,看起来花瓣颜色逐渐往圆心加浓,用于花瓣稍大一点的芙蓉等花色;有的是外围花瓣往圆心晕染,一般用于花瓣不明显的圆形花种,如蔷薇;还有一种是从圆心到花瓣这个半径的中点位置晕染,看起来花瓣边缘和花心颜色较淡,花瓣中央颜色较亮,花瓣较多的牡丹和菊花多用此种晕染法,这样制成的花形态自然逼真。纸张用颜料晕染后需放在露天晾晒两天,再按照品种、颜色分类收好备用。近年来,为了提高纸花的观赏性,有的纸花还要染成两种颜色,所以以上晕染的程序就要做两次才能完成,其间还要注意把握两种颜色的搭配。

最后一道工序是“制”,白珑珑随即展示了这一过程,只见她铺展开一种花瓣,一手拿着做枝杆用的细铁丝,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蘸浆糊,粘起一整片花瓣,快速地将花瓣串进铁丝当中固定好位置。随着不断旋转铁丝,另一只手在铁丝上不断地叠加花瓣纸,不到两分钟,一朵色彩鲜艳的纸花就呈现在笔者面前。其中菊花的制作最为复杂,一朵花要七张花瓣纸,其余的花型只要四至五张。方岩纸花论簇出售,成品一般是四朵同样的花或是两种各两朵用铁丝扎在一起。

三、方岩纸花衰落的分析

时至今天,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上受到其它种类的塑料花、绢花和仿真花的冲击,而方岩纸花的品种几乎没有更新,跟不上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和消费观念,方岩纸花的观赏性已经大大降低。白珑珑作为方岩山上最后一个卖花女,年届七十。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岩上村几乎每家都会做纸花,虽然纸花的利润相对比较薄,但当时纸花受到游人的喜爱,以此买卖为生的艺人并不少。但是方岩纸花的价格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以仅存的卖花女白珑珑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她一族三朵纸花已卖到五毛钱,2007年一簇四朵纸花只卖一元钱,2011年平时一簇四朵花仅卖两元,过年时涨到三元。再加上纸花属于地方的标志性文化,只能局限在原产地自产自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方岩纸花就进入了衰败期。

伴随纸花的衰弱,岩上村原来的卖花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卖花女嫁到其他村后就不再以做纸花为生。因为纸花业的相对利薄,有些卖花女逐渐改行,在方岩卖起了义乌小商品。随着经济的增长,岩上村妇女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她们更乐意从当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当中找到回报相对丰厚的工种。因此,在岩上村纸花工艺就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

笔者曾在2004年游玩方岩时还见到好几家卖花的摊位,如今方岩景区内一条长约五百米的花街上,摆放着的绝大部分是来自义乌的小商品,而花街的拳头产品——方岩纸花只剩下一个白珑珑老太太一个花摊。每天早上她都会用箱子装着各色纸花带到摊位上,再将纸花插在专门的稻草杆上。方岩上的依然游客如织,但大多数游客只在花摊前匆匆走过,至此纸花已经失去了原来作为地方标志性文化的位置。同时笔者在访谈的时候注意到白珑珑老人家的桌子上摆了一盘塑料花,可见在纸花传承的社区里的民众对待纸花态度的改变再度证明了这种令人遗憾的事实:往日纸花繁花似锦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四、成为非遗保护名录下的纸花艺人现状

谈及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的方岩纸花,当地文化馆是如何保护这项传统手工艺,白珑珑老人似乎并不是很清楚。看着满屋子的各色纸花和一些半成品,一打听原来是方岩文化馆委托老人做2080簇方岩花,所以她正在家里赶工。笔者询问订的纸花有何用途,老人并不知晓,问及政府对传承人有没有经济上的资助,白珑珑表示基本上也就是靠自给自足,手头为文化馆制作的纸花,一簇四朵的报酬(包材料)只给一元钱。由此得出虽然方岩纸花制作工艺已经进入了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但是政府对其保护力度似乎落实的并不到位,反映了政府机构对待非遗问题上普遍存在的重申请、轻保护这一事实。

近两年地方上逢群众活动时,当地文化馆会请白珑珑到场演示纸花制作的手艺。她还向我们展示了保存的三个奖状,分别是2010年四月在“永康市第四届妇女文化节暨纪念巾帼建功20周年“巾帼展风采”才艺展示中获得金奖的奖状,还有两个分别是永康市妇联颁发的“2007年永康市来料加工才艺大展示金奖”和永康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颁发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家”的奖状。但是目前方岩纸花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庙会时才会有人来订做一些,但平时的生意非常清淡,有时几天都卖不出去一簇。显然,政府对待市级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投入仅限于蜻蜓点水式的展演,对传承人的奖励措施也没有改善他们的实际生活。

2011年上半年经文化馆介绍,白珑珑每周一次到永康市二中教授中学生制作纸花,从方岩到永康市二中路上需辗转三趟车,来回路程需两个多小时,每次课酬金只有伍拾元,先不算传承人的经济账,政府只是将纸花制作工艺独立出来进行复制,完全忽视了纸花赖以生存的民俗生态,但是仅仅如此,纸花的复兴是无法实现的,脱离了民俗场和纸花所含的吉祥寓意,纸花的制作工艺只是在年轻一代的繁重课程中昙花一现,并不能扎下实实在在的记忆之根。

五、非遗保护名录下的纸花的保护路径

一般来说,非遗的生命力来源于民俗场,对非遗的保护也应该注重整体性原则,这就需要把握对非遗项目的整个民俗场进行保护。“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民俗生活是一个系统,把少数项目凸显出来,无助于整个文化的生态建设。”①同样,把纸花制作工艺从方岩信仰圈当中剥离出来,当作一种单纯的观赏性手工艺,那么它和如今的仿真花、绢花、软陶花等现代手工艺制作的观赏花比较是没有多少优势的,方岩纸花只有处在它原来的民俗文化生态当中才能瞻显其作为吉祥花的深刻蕴意。当年方岩纸花盛行、花市满廊,游客到方岩必买纸花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当然,要重建原汁原味的民俗场就实际操作还比较困难。

就方岩纸花的保护措施而言,主要在于恢复纸花的民俗功能。经调查,纸花主要用于祭品上做装饰,管理胡公庙的相关部门可以在胡公信仰的祭祀仪式或是祭品上面恢复纸花的使用,这不仅丰富了胡公信仰的内容,保护了纸花的民俗功能,还进一步地推动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纸花出现的另一重要场合是逢年过节如元宵节或是庙会等舞龙或花灯上做装饰,据老人讲以前舞龙和花灯队都是岩上村村民自发组织,到了晚上舞龙和花灯上都插着各色纸花,颇具特色,长长的游行队伍绕过村庄,最后绕上方岩山,照的整个山头都是一片灯的海洋。但是由于近年来当地政府的介入,考虑到方岩山下几个相邻村由此引起的经济纠纷、山岭防火防灾等因素,这种活动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纸花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协调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冲突,挖掘和发扬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做此类传统活动的传承,防止其衰落导致其包含的民俗要素的流失。

我们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文化传统的主要传承人进行保护,这些传承人不一定是某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政府部门应重视和引导传承人的思想价值观,同时尽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能因为要求进行非物质遗产保护而牺牲他们的现实生活。

手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有一种是非活态的保护,即博物馆式保护。2001年,国际博协将保护、传承和管理有形和无形遗产文化和其它实体列入到博物馆的定义范畴,说明国际上已经确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位置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我国也数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修改,2006年l月l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对博物馆进行了定义: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要求,并将保存和拯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博物馆的收藏体系中,通过展示、传播的功能,将传统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对促进地区文化认同和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在类似永康这种民俗活动甚为丰富的地区,不同级别的非遗保护名录较多,如何落实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成了首要任务,这与非遗名录项目的定位有关,也涉及具体的操作、可行性、资金等等问题,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后期的保护规划不当也可能造成非遗民俗偏离自身的发展轨迹。“目前政府在文化遗产上将其分等次,冠以国家级、省市级等,如果从濒危的程度看,这样划分或许有理,但是,把文化价值以行政档次加以区分,违背文化价值的基本原则,文化的价值没有高下之分,这样的划分在伤害普遍的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使那些被列入遗产名录的文化项目受到伤害。”②方岩纸花作为一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它受到的重视远不如国家级非遗十八蝴蝶、九狮图等,由于后者展演形式的不同,更容易走出地方进行表演,因此更能获得经济效益来反哺传承人群体。而对于更多的市级非遗项目,大多为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其自身很难适应现代社会,也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长期的投入才能得以传承。

面对全球经济文化趋同化的形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多元化文化的必要手段。当我问及白珑珑老人生意不好为何还坚持卖花,她说几十年来纸花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趁现在身体还硬朗再做几年,即使在曾经的花廊上卖着最后的几乎无人问津的纸花,其中并不只为了挣钱,这种坚持和守候也许还为了唤起民众对吉祥花曾经的记忆。

注释:

①田兆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J].河南社会学科,2009(5):4-7.

②陈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56.

[1]田兆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J].河南社会学科,2009(5):4-7.

[2]陈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56.

[3]黄涛.节日纪念物与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47.

[4]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25-34.

[5]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2007.

[6]蒋中意. 习近平关注方岩纸花[N/OL].金华日报,( 2003-6.20)[2007-11-20].http://www.zjwh.gov.cn/www/dtxx/2007-11-20/33856.htm.

Paper-flower Craft of Yongka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Protection

LV Meng-ming
(School Of Humanity,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At present, local cultures promote their own unique cultures in a wave of decla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d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as a municipal heritage protection catalogue, paper fl owers of Yongkang, Zhejiang, underwent a gradually fading process from the seventies or eighties in last century. It seemed to confi rm that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s doomed to decline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By the fi eldwork on the existing Fangyan paper-fl ower handcraft, this paper made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orig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dilemma of Fangyan paper-fl ower craft in contex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explored how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folk-custom handcraft, in the face of current fractional protection measures by government.

fangyan paper-fl ower; fading process; intangible heritage protection; folk-custom context

G122

A

1672-0105(2012)01-0091-05

2012-01-10

吕萌明(1977-),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民俗学。

李嘉芝)

猜你喜欢

纸花名录民俗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巧手纸花
民俗中的“牛”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能预测天气的纸花
民俗节
纸花一朵朵
同贺名录
漫画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