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姆不是“爷”:对《吉姆爷》中吉姆形象的一种解读

2012-08-15李长亭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马洛吉姆布朗

李长亭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康拉德小说《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在“帕特那号”船上当大副时,曾在船只遇到危险时,置其他人员生死于不顾,在黑暗中悄悄地跳上救生艇逃生,这成为他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为成就自己的英雄梦想,他来到帕吐桑这个偏僻的异域他邦。他在帕吐桑确实获得了成功,他最后从容就死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英雄壮举,弥补了他早期所犯的错误。根据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把吉姆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对比,与这些“他者”的比较表明:吉姆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白人水手,甚至在许多方面还逊于常人,称他为“爷”实在是一种“误读”。

一、布赖尔利vs吉姆

布赖尔利是一家航运公司的船长。在吉姆受审时他被法庭邀请作为航务顾问。小说对他的介绍极尽溢美之词,他“从没办过错事”,“从没有出过事”,“不知道什么是优柔寡断,更何况是自我怀疑了”。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出色之外,他还在海上救过人和遇险的船只,保险商赠送给他了一只天文钟,某个外国政府赠给他一副双筒望远镜作为对其功绩的纪念。他不能忍受自己生活在自己的缺点之中,也不能忍受犯吉姆那样错误的可能性。布赖尔利在与吉姆的关系对比中觉悟到自己也有可能犯他那样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是他深恶痛绝的。那么,保持自己不犯错误的惟一办法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作为一名船员,为保持自己完整的主体人格,他选择了跳海自杀。相比而言,吉姆始终生活在自己的“想象界”,在打算接受死亡时,他却仍旧保持了不负责任的姿态。在他们两个人中,一个始终保持自律,而另一个则始终生活在梦中。两人的结局虽然一样,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同样是选择死亡,布赖尔利比吉姆赋予自己的死亡更多的责任和理解,他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大副一家五口全靠大副的工资养活,可他对马洛说:“我宁肯不干,也不愿听人家奚落布赖尔利船长。”而玉儿对吉姆的评价是“铁石心肠,没有真情,没有同情心”。

二、布朗vs吉姆

布朗是来自欧洲的一名强盗,他和一个传教士的妻子私奔。当时她患有严重的疾病,布朗把她带上船时,她“已经神志不清,不认识他了”。她死在船上后,他“又哭又闹像个大宝宝”,伏在她的尸体上,“悲痛欲绝”。布朗虽是一名强盗,但他有勇气去追求爱情且敢于对爱人负责。而吉姆却是在受到玉儿的保护,在危急时刻把他从梦中唤醒,与他一起反击偷袭他的人。吉姆曾亲自对马洛说:“我要是离开了她,那一切就全完了。”对于吉姆而言,玉儿就像帕吐桑一样是值得信赖的。他对马洛说:“这也是一种信任……我相信配得上这种信任。”然而,在小说的末尾,她也被抛弃。玉儿对吉姆的认识是,“那该死的无情和疯狂已经藏在他的心里,等待着那一天呢……他被搞成了一个瞎子、聋子,没有怜悯心”。在某种意义上,布朗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更真诚,而吉姆却是在为自己虚妄的梦活着,他是一个虚假的存在。

在布朗被吉姆带领的帕吐桑人围困时,他坚持与他的人一起待在船上,他“不是那种见势头不对就溜之大吉,把他们扔进苦海的人”。这样的表白使吉姆回忆起自己以前抛弃整船的朝圣者,自己逃生这一不光彩的过去。从而使他觉得自己和布朗是一样的,放布朗一马就是放自己一马,正是这样的心态才导致了后面的悲剧。布朗靠自己“撒旦般的才能”在吉姆身上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好的弱点,“好像一个魔鬼一直咬着他的耳边提建议似的”。布朗的聪敏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顺利地逃离重围并为自己强盗生涯的失败狠狠地报了仇。布朗的成功逃脱还在于吉姆违犯了土著人与这些强盗势不两立、血战到底的誓言,他同情并轻信了他们的话。吉姆不遗余力地帮助多拉敏和他的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以前置别人生命于不顾的罪恶。但是在听了布朗对他讲述的他与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之后,太多的共同点使他思想的天平从帕吐桑的阵营倾斜到了布朗一边,认为他是“他们中的一员”。

吉姆对布朗的误信就是因为他以前逃避责任,在关键时刻舍弃别人,自己逃生。这一行为在他内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永远的痛。布朗决心与同伴共存亡的豪言激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在布朗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己想象界中的自我。在某种程度上与布朗的身份“认同”使他最后排除了产生悲剧的所有可能性,坚持认为看似波澜不惊的事情表面代表了事实本身。令人好笑的是,在“帕特那”船上,在灾难没有发生时,他却误认为灾难即将降临,跳船逃生;而在帕吐桑,明明灾难就在眼前,他却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自己和朋友的死亡。当一个老太太询问自己孩子的安危时,吉姆向她保证说大家都是安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老太太对布朗这些白人强盗的认识比吉姆都要准确。头人虽然不赞同他的看法,但还是让他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不过忠告吉姆不要固执地觉得了解布朗一伙,因为读懂别人的心是不可能的。一个自私的人出于自私的考虑是不愿承认别人自私的。吉姆在帕吐桑有过两次以自己性命担保的举动。第一次是担保打败威胁帕吐桑安全的谢里夫·阿里。第二次担保却是要从愤怒的帕吐桑人手中救出威胁帕吐桑安全的布朗一伙强盗。正像第一次成功为他带来了布朗的考验一样,他在这次考验中遭遇了失败,证明了以前的所谓成功不能算是完全的成功。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帕吐桑的忠诚是折衷的、自私的。

三、其他白人vs吉姆

马洛是小说的叙述者,关于吉姆的事情大部分都以他的口吻讲述出来,因此,叙事不可避免地加上了他个人的感情色彩。在整个叙事过程中,马洛试图减轻吉姆为自己的过失所承担的责任。小说中几处都提到吉姆是“我们中的一员”,意在告诉大家吉姆犯的错误是我们大家坚持犯的错误,他的品质和我们没有两样。在吉姆被吊销了海员证后,马洛尽其所能帮助他,先后为他联系了几个工作,但因为吉姆心中始终有关键一“跳”所带来的阴影,这与他浪漫的英雄主义性格格格不入,因此一旦人们提起此事,他就毫不犹豫地抬腿走人,丝毫不考虑这样做带来的后果。他自己对马洛说:“我宁肯一走了之,这事必须埋藏起来。”而他的离开给别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把别人“害惨了”。于是,一个船长就告诉他要是老来这一套,“世界就小得容不下他跳腾了”。西澳大利亚人切斯特对他的评价是“没出息”,“没办事的任何能耐”。他把海员证就看作是一块驴皮,认为那东西只是一个虚妄的名誉,“从来没有造就过人才”。他的一贯作法就是“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切斯特的豁达、豪爽与吉姆的斤斤计较、爱好虚名形成了鲜明对比。切斯特敢想敢干,去一个无人敢涉足的岛屿开发上面的鸟粪资源,而吉姆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藏身,孤苦伶仃,伴随着寂寞”。

在对待别人的问题上,小个子大副鲍勃·斯坦顿在一次船难中为营救一名太太的贴身女仆而英勇献身。当时所有的乘客都被救到救生艇里,惟有那个身高“五英尺十英寸,强壮如牛”的女人彻底疯了,不肯离开那艘出事的船,而鲍勃是商船队里个子最矮的大副。为救这个疯姑娘,鲍勃与她“你拉我拽相持不下”,“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跟他妈打架”,其情势可想而知。最后不幸和船一起沉没。同为大副的吉姆身高“差一两英寸就到了六英尺,身量十分魁梧”。然而,他却在船难未发生时就置八百多朝圣客的性命于不顾,弃船逃生。马洛船上的大副如果在预期时间内没有收到老婆的来信,他就会常常“痛苦流涕”,“乱发脾气”。他“会为一个貌不惊人的女人不顾一切,去越轨犯罪”。和大副相比,吉姆对玉儿的感情简直不值一提,他为了自己的虚妄自我毫不留恋地抛弃了玉儿。

吉姆的遭遇和斯坦有很多相似之处。斯坦年轻时在西里伯斯岛遇到一位苏格兰老商人,他继承了他的特权和财产,也和当地的一位王子成为患难之交。后来王子被人暗杀,妻子儿女也相继染病死去,他只得离开那个国家。但有一次他出门遇到伏击,凭着机智勇敢,他打死了所有伏击他的敌人,不但救了自己还幸运地抓住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蝴蝶。而吉姆在被坏人偷袭时,却是玉儿救了他的命。吉姆救了布朗的命,而布朗却要了吉姆的朋友华里士的命,为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只得为自己的无知和虚伪付出生命的代价。斯坦对他的看法是太罗曼蒂克,而科内利乌斯干脆认为他“充其量是个毛孩子——一个毛孩子”。

马洛作为叙事者对吉姆的态度也是毁誉参半。吉姆内心的矛盾也是马洛叙事过程中的矛盾。在对吉姆饱含关心、赞赏等肯定话语的同时,他也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吉姆性格中的自私、虚伪、粗心等特征。吉姆得知船并没有沉没时,他不是感到欣喜,而是后悔自己失去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他对马洛感叹到:“丧失了一个多好的机会啊!我的上帝呀!丧失了一个多好的机会啊!”其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他知道船不会沉,他也不会跳了,这样不必冒生命危险就可成就浪漫的英雄主义之美名。马洛对他讽刺说:“不幸的是你事先并不知道!”后来他又向马洛坦白道:“即使我死守在船上,我也会尽量想方设法逃命的。人可以漂浮好几个小时——在茫茫的大海上——后来被救起来,也并没有怎么样。”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时,吉姆说他在小艇上没有看见船上的灯光,以为船已经沉了,否则他会游回去救人的。马洛则认为当时的小艇离船不到四分之一英里,不可能看不到灯光,这只是吉姆美丽的谎言而已。起初马洛请求吉姆接受他的帮助,吉姆断然说“不行”。然而,他的几个工作都是马洛帮他找的,他换工作时都是不辞而别,最多留下一封信,丝毫不讲信用,搞得别人很被动,“这不是犯傻,就是没有心肝”。马洛告诫他如果总是来这一套,整个世界就会小得容不下他。而自命清高的吉姆为了被一家公司长期雇用,到头来还是祈求马洛替他向公司美言。马洛送吉姆去帕吐桑时,为安全起见,他送给了吉姆一把手枪和两盒子弹,但粗心的吉姆只把枪带走了。等马洛到帕吐桑见到他时,他向马洛吹嘘如果枪里有子弹,他就会打死几个人。马洛问他为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我总不能跟所有的人开战吧,我到他们那儿去并不是好像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马洛又一次认识到了他的虚伪,“他不得不按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因为当地的土著人是不可能知道枪里没有子弹的。吉姆这样说的目的既掩饰了自己忘带子弹的粗心,又炫耀了自己的威力:我用没装子弹的枪就把他们镇住了。所以,尽管吉姆生活在梦想般的自然孤立状态,但他仍希望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喜爱,至少是马洛的赞美和喜爱。

根据拉康的主体理论,想象阶段是主体与他者相互认同和交互作用的阶段。在此阶段,个体寻求的不是简单地认同他者,而是通过使自己成为心目中的具体他者而消解自身中的他性。吉姆醉心于效仿冒险小说和一些假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不顾象征秩序的变化,固执地坚守自己在镜像阶段形成的自我误认。这一切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正如伊格尔顿所说,“自我所遭遇的不是某种外在法则,而是在其行为过程中自己建立的法则,它就像个诅咒一样沉沉压在自我之上。”所以,吉姆作为人性弱点的牺牲品值得我们同情,但若把他作为“爷”来膜拜,他还不配。

[1]Albert J.Guerard.Conrad the Novelist[M].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2]Ian Wat.“The Ending of Lord Jim”,Conradiana[J].1979,(11).

[3]Jacques Berthoud.Joseph Conrad:The Major Pha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4]Ted Boyle.Symbol and Meaning in the Fiction of Jeseph Conrad[M].Hague:Mouton,1965.

[5]埃米尔·迪尔凯姆(法).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玛尔考姆·波微(法).拉康[M].牛宏宝、陈喜贵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

[7]特里·伊格尔顿(英).甜蜜的暴力:悲剧的观念[M].方杰,方宸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约瑟夫·康拉德(英).吉姆爷[M].蒲隆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马洛吉姆布朗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原始魅力——吉姆·科普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吉姆餐厅
让身体从纸中穿过
水里的倒影
嫉妒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