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探讨
2012-08-15黄建峰
☆ 黄建峰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如皋 226500)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现有的统编教材进行适当地增加、删除、调整等方式开发出新的信息技术教材,以解决当前统编教材与中学教学现状不相协调的问题,满足各地区不同的硬件、软件、师资、学生等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统编教材进行的二次创造,是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做了一些探讨。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学信息技术统编教材是由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大城市重点的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编写而成的,如此强大阵容编写出的教材从理论上说应该说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这样的教材为什么还不能适应各学校的教学需求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不是还有必要对这样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统编信息技术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学校的教学需求,同时,决定了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1)欠发达地区学校的硬件、软件资源不能满足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是一门对硬件和软件依赖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统编教材大多是立足于大城市重点高中的硬件、软件设施基础上编写的。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计算机数量少、硬件配置差、软件版本低等问题,不少学校目前还存在多名学生合用一台计算机上课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了统编教材不能适应这些学校的教学需要。
(2)不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不均衡性导致运用统编教材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少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开设很不规范,没有切实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足、开好相应课程。因此,不少学生并没有达到高中信息技术非“零起点”的要求,必须通过较长时间完成相关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这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不能按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因此,这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根据本校的硬件设置和软件资源对统编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3)统编教材编写修订周期长,推广使用速度慢,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该领域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涌现且周期短。作为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学生,应该了解并初步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材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断更新、及时充实新的内容。实践表明,一套信息技术教材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两三年时间,如果不及时修订、更新,它就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脱节。然而,很多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完成以后,编写队伍就解散了,无法对教材进行及时的跟踪、研究、修订及更新,从而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不少教学内容已过时了。鉴于信息技术教材时效性极强的特点,只有通过对统编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修改、调整教学内容,才能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
(4)部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不能适应统编教材的要求。笔者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时曾对江苏省南通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状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历层次调查的数据表明,近50%的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是大专,25.6%是本科,还有的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另外,关于关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背景的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比较复杂,有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专业及其他专业(如数学、物理等),还有的是由打字员或其他非正式教师兼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差不齐的学历层次及复杂的专业背景导致了其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较薄弱,不能适应目前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
(5)统编教材偏重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统编教材中相对比较薄弱。当前,不少统编教材大都采用类似“计算机操作手册”的编写模式,内容比较死板,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所谓信息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主要包含:①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使用的能力。如:文字处理工具的使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的使用等。②运用信息技术搜集、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即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无序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有对无序信息进行分析、鉴别,达到去伪存真的能力。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即根据指定任务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目前统编教材关于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内容较少。因此,必须能整编出适合培养本校学生信息能力的新教材,或称校本教材。
(6)统编教材普遍存在偏重软件的使用而淡化硬件知识的现象。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在信息处理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统编教材轻硬件知识而重软件操作的现象非常严重。普遍的情况是,教材除了在第一章或用一个模块的篇幅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外,其他章节或模块都是在讲软件的使用,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一知半解,不能从整体上感知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因此,在对统编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关于硬件知识教学内容的比例,将日常生活中与信息处理有关的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数码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及计算机简单故障的维修等作为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几个途径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质是一种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发,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硬件配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堂实践等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换句话说,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加、删除、调整及加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教学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根据硬、软件条件确定教学内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硬件设施配置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因为不同的硬件配置将决定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硬件设备作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无法开设的。但目前统编教材的编写大都是针对一些大城市重点中学,大部分偏远地区的中学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设施都不能满足统编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广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本校的硬、软件设施条件,对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如将高版本的软件改成低版本的软件。另外,把学生最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写入教材,便于学生学习,如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黑客文化、查杀计算机病毒知识以及网络道德文化等等。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统编教材一般是第一章或第一模块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是硬件组成及基本原理),这些知识对高中学生往往是“零起点”(虽然初中课程设置也有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不少学校很少开或干脆不开)。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近20年,教学实践告诉笔者,一开始就教这些内容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章节或模块做适当的调整,先进行Windows操作等实践性教学,在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中既定的教学模块或教学章节的次序,以提高教学效率。
(3)挖掘统编教材的潜在资源,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统编教材汇集了一流的专家、学者及重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传达出了丰富而多样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相应的目标。但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教材本身,对教材配套光盘、教材支持网站所提供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材料、注释、附录、教材的支持网站等信息资源不大关注,而这些信息往往对统编教材“二次开发”很有帮助。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对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时应当有意识地对这些潜在资源给予高度重视。
(4)采用教学活动单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整合成活动单的形式,正好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所谓“活动单”,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可以是增加、删除、调整顺序、引申)形成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方案。它不同于教案,教案的主体是教师,而活动单的主体是学生,某种程度上说“活动单”就是“学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广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适合采用“活动单”教学,而设计教学“活动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技术教材实施“二次开发”的过程。
(5)及时补充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是所有课程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统编教材只能反映编写教材时国内外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和信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不管是从自身的发展还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接受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若干原则
(1)坚持实行“多纲多本”的“二次开发”原则。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可以实行“多纲多本”,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某个教学行政区域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教学大纲,鼓励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多样化。坚持实用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教材的适应性,即适应本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适应本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实际情况。
(2)坚持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原则。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应立足于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利用这一工具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独有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获取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坚持以模块化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二次开发”原则。模块化设计应该是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要特点,大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知道信息技术教材非常适合运用“模块化”方式编写及教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了以下两大教学模块:一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二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以教学模块形式来安排教材体例,因每个模块中设定的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教材结构的灵活性强,所以,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教和学的内容。
(4)坚持以完成典型任务为目的的“二次开发”原则。以任务式“活动单”组织每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并将这些内容与相关软件进行有机融合,将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能贯穿其中,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目的。运用任务式“活动单”进行教学是现有信息技术课程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地方,它能充分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过设计“活动单”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宜过小、不宜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单”中应有明确的一至两个任务,在解决这些任务时须有明确的分析、探究、综合、直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将其完成的学习过程,且每个任务都应该贯穿于活动单的始终。
(5)坚持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的“二次开发”原则。若干年来,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往往是几个模块拼凑在一起,模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构成一本“拼盘式”的教材,这种教材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一些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较深,语言呆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兴趣,也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程度应稍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单元或模块设置一两个目标,这些目标要与前面已学的以及将要学的知识建立起衔接关系,避免大幅度的跳跃,同时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应设置探索机制,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开动脑筋,兴味盎然地学习。
(6)坚持以提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原则。《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复述给学生,更不能满足于简单而低效的知识传递,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将统编教材的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学校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真正投入到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去,才能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顾建军,李艺,董玉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爱胜.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06):64-66.
[3]储媛媛.关于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07):65.
[4]陈春法.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教育向信息科技教育发展[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2,(10):16-18.
[5]秦吉远.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8):7-8.
[6]胡金艳,张丽莉.现有信息技术教材对欠发达地区的不适应性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4):52-53.
[7]郭芳,黄荣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58-63.
[8]吴文涛,张新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现状及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0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