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
2012-08-15虞玺
☆虞玺
(无锡市钱桥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000)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现代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之与美术课堂进行有效整合,不失为美术课堂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信息技术表现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交流的互动性等特点,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可充实美术课堂,让课堂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单一变为多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满足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促使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本文就此略陈一些粗陋的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兴趣“立体”起来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力参与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根本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让其始终对美术怀有强烈而持久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魅力。
1.激趣妙引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对一件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如何在课堂的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把他们全部的注意力聚拢过来?根据笔者对课堂的观察,学生每次走进美术教室,他们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其他事物身上。由于美术课给学生带来的轻松和愉悦,使得他们即使坐在了相应的座位上,还是喜欢相互交流,悄悄地说一说。笔者认为,这种放松的心态更体现孩子处在一种最适宜、艺术感也是最容易爆发的时刻。所以,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直接引导学生快速走入美术殿堂。如:一年级的《拼拼搭搭》一课,笔者利用学校的白板教学,课一开始进行示范:直接在白板上拼一拼、玩一玩,在随意的拼搭过程中,看看像什么呢。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交流,这时再换个角度让学生试一试,看谁能有新的发现。孩子们跃跃欲试,当看到神奇的白板上不断变出的新造型他们开心极了。这样通过初步拼搭练习,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吸引过来,他们兴趣高涨,这时再引导学生对七巧板的认知,到再次有意识的拼搭,自然而然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可以用最短时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导入也需要教师“七十二变”,不能出现思维的定势,比如:适当引入和课题关联的动画,直接打动孩子,让他们从心底喜爱美术课;以一段唯美的音乐去感悟绘画的节奏韵律;以一段影片启迪学生对美的感悟……各种教学媒体特有的光、色、声、像等效果,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脉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融景导情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上都有欣赏的内容,由于孩子处于十岁左右的年龄,讲得太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讲得抽象更令他们乏味。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如何让他们把握艺术真谛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扩展欣赏的维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妙地创设突破口,从而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省级展示课《像自由一样美丽》一课,整个多媒体课件精致唯美:从简单的画本一页页展示,让我们看到赭黑、桔黄、青绿中拼贴出山脉、房屋和河流,也看到了珊瑚红的广口瓶中箭竹形状的叶子上静静盛开着波斯菊;鸢尾花自桔色的瓶中垂下头来。总有一束阳光从禁闭的铁窗外照在花瓶上,或者是星光。穿着裙子在公园中奔跑的小女孩背影,她身旁是一树一树火红的枫叶。还有深远的夜空中,在星星之间驶向光明的小船……宁静美丽得叫人不敢相信,这些小作者中间最大的,也不过只有十六岁的年纪。再到一幅幅画面的对比讲解,明白画面中大与小、虚与实等美术语言,引出隐藏在画面后的天使——弗里德,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一起静静走入纳粹时期的疯狂画面,这些与唯美的语言和充满诗意的绘画强烈对比,震撼了现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现场我们看到的艺术,更体悟出生活中最本质的、俯拾皆是的东西。身体可以被摧毁、健康可以被剥夺,但被拷打至残废的手,仍然可以拾起木炭在墙上画出花朵!这样的媒体教学使课程得到良性的生成,艺术之美使学生得到了发展,更使他们的心灵之花静静绽放。
二、借助现代媒介,人机互动,让学生的知识“立体”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借助现代媒介构建智能化环境,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和探索。好的教学必定让学生有足够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享受艺术的创作之美。美术课堂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不断创设宽松而新颖的教学空间,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突破自我,张扬个性。
以《光绘艺术》一课为例,让学生以手电筒为画笔,以照相机记录其运动痕迹,再通过电脑转换呈现出一副光影画面。通过师生的第一次实践,引入对纵深空间和立体空间的把握;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总结对手电光源的颜色、时间、开关和方向的控制;然后经过从经典作品的对比思考到创作主题的寓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光绘艺术作品要点。从学生自豪的介绍中,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平时最不会作画的孩子,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意无限!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行解决问题,控制手电,利用照相机去操作电脑,人机互动使光绘魅力无穷,更使学生的艺术创作立体生成。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信息90%以上都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取。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接收的知识比平时多数倍。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合作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网络教学协作室。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喜欢上网,建立专门的校园美术教学网。指导学生分设网上栏目:“漫画天地”,“艺术畅想”,“水墨世界”,“点点画画”,“泥巴乐园”……各栏目全部由学生自行申请版主,指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生动性,优化内容,吸引学生,启迪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做幕后英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时尚数码,转换主体,促评价的维度“立体”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必须教会人们怎样学习,因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应变,如何改变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美术教学更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艺术感悟力和创造力。小学生正处于动态发展期,小小自尊已经来得很强烈,只有不断的激励,才能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花的世界》这课,学生有的画出了花,有的用纸折出了花,有的用泥捏出了花……孩子们兴奋地举给老师看,笔者灵机一动,把实物投影转向他们,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动人的一幕幕:全班学生不约而同踮起脚板,自豪得把自己的作品举高,再举高。这样的评价,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运用时尚数码产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当他们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同成人世界的展览一样呈现,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成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的重要动力。如在每一堂课,笔者在学生作业的间隙,总喜欢用手机拍摄他们的活动情景,记录他们的作品,每个学期结束,制作成班级PPT展示,一起回顾平时课堂上专注的样儿,创意的瞬间以及合作的快乐,当一件件小小作品展现出来时,他们的喜悦和成就感写满在脸上,更是激发他们思考:下学期如何努力让老师捕捉自己美丽的瞬间。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
[4]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