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主课堂中的话语权
2012-08-15印松
印 松
(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4)
民主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努力追求的境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个宽泛的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从民主课堂“话语权”这个小角度,谈谈民主课堂这个大主题的妙处。
1 话语权与民主课堂
1.1 话语权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1]。话语权是舆论的主导力,原本属于传播学的范畴,属于舆论斗争的范畴,其实是说话者社会权利和地位的一种反映。
课堂中的“话语权”,关注的是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话语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它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等交往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情感的权利,还包括以书面成果的形式表达思想见解的权利[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广大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1.2 话语权与民主课堂的关系
课堂教学话语权的归属情况反映着民主课堂的民主程度,民主课堂为学生真正掌握话语权提供了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所谓“民主课堂”,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师生在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
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堂的话语权,不仅拥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能对活动拥有选择权,能自由选择活动方式,能拥有合作互动的教学气场等等,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也是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学生拥有的话语权越多,其课堂越民主。
2 话语权让民主课堂更精彩
2.1 以文言文翻译教学微观学生话语权
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学生学习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传统课堂的文言文翻译教学,大多数教师依旧选择“填鸭式”教学方式,即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先译字,后译句,从文章开头一直串讲到结尾,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笔记清清楚楚、一字不爽,几乎可以一字不讲,听听就行。复习时同教师讲课时一样,逐字逐句,先字后句,全部背诵下来。最后挨个儿站到教师跟前“落实”。学生基本是在“被学习”,丧失了自己的课堂话语权。
笔者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在课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子,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和句子做上标记。上课的时候则“以学定教”,以小组活动相互解决预习中的难题,代替教师串讲翻译。教师则在小组间巡视,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课后复习的重点则是自己课前做上标记的内容。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并且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有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4]教师少讲了,甚至不讲了,学生于是不得不讲;教师走下了讲台,不高高在上了,学生少了些压力,面对着同学敢讲了;因为查了资料,作了准备,有东西可讲,能讲了。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具有了民主的色彩。
2.2 学生拥有话语权的课堂教学
学生拥有话语权的民主课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机械地接受,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并拓展延伸至课外。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其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学生们在落实“千丈”一词时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觉得是指流水的长度,有的则觉得是指深度,并各自阐释了理由。这些来自学生的认识和解释是学生自己思索后得到的结果,是很可贵的创新,也是极富个性的认识,其价值远大于教师的简单传授。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所讲的那样:建设“课堂民主”应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发现”和“在发现中引导”,才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格局[5]。在这样的格局中,学生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话语权”,其敏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等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2.3 教师在构建学生话语权中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陈涉世家》评价陈胜其人时,大多数学生对他都很敬佩,体现了少年对英雄的崇拜之情,纷纷评价陈胜是个有反抗精神的、有领导才能的……有计谋的人。刚提到“计谋”两字的时候,有个学生喊出了一句不协调的话语:“不,他是个大阴谋家!”
的确,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当是辨证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人物头上的光环而变得片面。这位学生的评价虽然有一些不妥之处,但不能不看到其合理性,何况他还能结合资料对人物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民主课堂是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6]。于是教师并没有立即发表评价,而是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把话语权再次还给学生,结果有了很多精彩的发言:
宽容的言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深受启发的言论——这不是苛求,而是公平公正。我们不能因为被评价的人是名人,就只看他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他的发言让我很受启发,以后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也应一分为二。
思辨沉着的言论——老师,我觉得陈胜不是阴谋家,而是谋略家。阴谋是用不好的手段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谋略是用聪明才智和正当的方法谋划合理的利益。陈胜、吴广是苦于秦很久的人,他们为了激励900多戍卒保护自己的生命,用“篝火狐鸣”的方法来树立威信,这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机智和正大光明的。否则不见得能唤醒当时受苦受难而又愚昧无知的人们。从本文来看,他俩都应是有勇有谋的英雄。
如此多的言论比起教师的独角戏要令人振奋:学生更有兴趣了,更有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了,更有自信了……这些都是我们教师“一言堂”所不能取代的。
“民主课堂的构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关键在教师。”[7]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才能切实保障学生真正掌握话语权,否则学生永远处于课堂弱势地位,不可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难以体会到民主课堂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若想使之成为民主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可千万不能小视学生的“话语权”问题。
[1]百度百科.话语权[EB/OL].[2012-03-15].http://baike.baidu.com/view/683325.htm.
[2]徐祖胜.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及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4):84-86.
[3]李镇西.我对民主课堂的理解[EB/OL].(2011-02-21)[2012-02-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61efa0100p8tb.html.
[4]杜亚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C]//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6-138.
[5]肖川.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EB/OL].(2008-02-17)[2012-02-28].http://www.tesoon.com/teacher/htm/a16606.htm.
[6]皋海平.给学生自由的空间[C]//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8-31.
[7]刘桂秋.论教师与民主课堂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课程与教学,2009(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