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写作教学 培养中职生创造思维
2012-08-15江苏唐田燕
江苏 唐田燕
立足写作教学 培养中职生创造思维
江苏 唐田燕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表现为创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之重点。新时代呼吁创造性人才。中职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企业发展的基因便是创造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中职生创造思维水平现状
笔者通过观察中职生课堂答题、作业、作文等表现出的思维,进行总结反思。大部分学生,对于提问,能躲就躲,躲不过,就原话照搬,将话语权留给别人或课本;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他们就死记硬背;做作业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写作文是东拼西凑。现象表明:中职生大多缺乏创造思维能力。
二、中职生创造思维水平低下探因
创造思维的源泉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而中职生缺乏的正是这些思维方式。
首先,中职生平时养成了不良的被动写作习惯,作文采取应付式的态度。长此以往,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对任何事物都缺乏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缺乏导致创造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学生连好奇心、求知欲都没有,又怎能指望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呢?
其次,中职课堂,盛行的依然是教师掌握“话语霸权”,结果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逆来顺受的境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发展明显受限,这类学生,因为缺乏创新意识,而导致其在未来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第三,中职生学习存在较强的惰性,其快速思考、直接判断的能力极其薄弱,学习效率显得极低。并且由于语文规则掌握上也有所欠缺,掌握规则,才能理性思考。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缺乏,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降。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创造思维
在写作学习中,锻炼和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助推以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教育。
(一)选准话题,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创造思维。
1.即兴而作,激发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即兴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即兴创造思维能力。
一个夏天下午,乌云笼罩着天空,异常闷热,眼看要下雨了,四处黑压压的,刮起了风,教室突然停电,许多学生在走廊上很兴奋地看着天,手比划着,好像没听到上课铃声似的。我当时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次机会进行雨景习作练习呢?当我把写作的设想告诉学生时,学生们那股好奇劲甭说有多浓了。
我简要交代了几句,学生们便着眼观察、记录,以下雨过程为顺序把看到的天空的变化,雨的形状,远山等景物,听到的风声、雨声,感受到的和联想到的融汇在一起,创作成了一篇雨景佳作。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写作的动力,亲身感受,写出的作文语言流畅,描写得体,情感真挚,出乎意料。学习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案例何止于此呢?如果每位教师都能适时地抓住生活中的某些突发现象,让学生进行很好的即兴创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选准话题,激发求知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源泉。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选择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们围绕话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说明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话题,如谈谈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全自动洗衣机是如何工作的,神奇的机器人等等。
(二)活用范文,巧抓训练,活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特点。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得到重视。要散得出,同时又能收得回。巧用文本,巧抓训练,让学生学会活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1.巧用文本,活学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运用,我们的文本不乏其例。《森林写意》是发散式思维的写意,《离太阳最近的树》则是聚焦式的由一点向纵深开掘。笔者巧借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开展思维训练。
2.巧抓训练,活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待通过思维训练题进行巩固。比如,在学习修辞性语句时,可通过仿写、归纳特点,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我执教《荷塘月色》时,便让同学们仿写第四小节的修辞句,然后掌握修辞规则。语文教学应在发散思维之实践基础上,再将思维聚焦到语文知识的规则上,从活学到活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将创造能力进行到底。
(三)巧设情境,整合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激活创造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但是,在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不应忽略逻辑思维的参与。比如整体感知,如果没有概括这种逻辑思维的参与,也就谈不上什么整体感知了。所以,巧设情境,整合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立足写作教学,激活创造思维的不竭源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笔时是直觉思维,但神来之笔却不是简单的感性经验,而是经过理性认识与逻辑思维反复运动后形成的更为高级的感性。如对诗歌中“月”之意象的解读,历代诗人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这些是反复诵读之后,形成的直觉思维。但是特定情境的“月”,却有特定的解读,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我们只能将此“月”理解为词人借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只有掌握了结合情境分析意象的规则,才能正确地解读。以月为话题进行直觉思维写作训练,继之以逻辑思维指导,便能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江苏省海安中专业学校)